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菜賤傷農 生產者永遠是弱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調查採訪

「菜土、菜金!」4月初到4月中,才短短兩週,菜價就暴跌四成,一把菜十元、一顆蘿蔔五元,連西瓜一斤也只剩六元。農委會五年花了十五億元耕鋤、收購農產品,但問題始終沒解決。

南投中寮菜農廖國宏說,去年他種的蔥,若早一個星期採收,收入就可多二倍,但慢個三、四天就要賠錢,還好最後勉強打平。他還記得二十六年前,父親種了二甲高麗菜,由於生產過剩,價格不好,賠了七十幾萬元,但二十六年後,噩夢並沒有消失。

就連高經濟價值作物也如此。薛弘明在台南白河種蓮子,蓮子一斤零售價在二百到二百五十元間,扣掉成本,一甲地一年只有幾萬元收入。薛弘明說,國內市場生產量遠小於需求量,但價格就是起不來,因為中國、越南的蓮子大量進口,竟也打著「白河蓮子」名號;明明6月底才是蓮子產季,現在市面上已能買到白河蓮子。

農戶一年所得93萬 8成收入靠打零工

農民的困境,從數據就可以清楚看出。根據農業統計年報,農戶一年所得為九十三萬元,平均每人為二十五.六萬元,只有非農戶的七成,但絕大部分來自打零工等非農業所得,真正農業所得只佔二成左右。農業整體產值只佔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五%。也因為從農無法為生,農業就業人口十年來流失快要三十萬人。

年近五十歲的廖國宏,有七個兄弟姊妹,只有二人留在農村發展,即使他留下來了,但他的兩個孩子可能也留不住了。廖國宏感嘆:「務農要擔心吃、穿的問題,根本看不到希望!」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黃琮琪強調,農業生產健全,農民收入穩定,農村才有未來,如果連最基本的農業都無法發展,很難跳脫既有的農村困境。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也說,農業要發展多元價值,但最基本仍在於「生產」,所謂的「三生」,無論是「生活」或「生態」都是建立在「生產」。

黃琮琪認為,透過產銷班等農民組織,集合小農變成大農,並朝市場導向的企業化經營,不必經過盤商剝削,或許是一個方式。但農村缺資源、缺人才,留下來的老農,找不到具有企管能力的人。政府看不到問題的癥結點,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盤商操縱價格 市場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吳榮杰也說,面對盤商,生產者永遠是弱勢者,一旦盤商握有一定市場佔有率,就可以操縱價格,如果生產者可以組織在一起,提高議價優勢,甚至具備產銷的能力,讓通路多元化,就可以避免市場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政府也應有完整且透明的產銷計畫與市場資訊,減少採收過度集中,造成價格慘跌。

在台中石岡種有機芭樂的謝美麗,即使年近五十歲,也喜歡上課吸收各種新知。她說,原本夫家種的橘子,過去總會遇到價格慘澹的時候,她認為有機市場有發展潛力,在她的建議下,二甲地才在十幾年前改種有機芭樂。除了在有機商店賣芭樂,也在網路賣,價格不錯。

不過,她感嘆,價格雖然比一般芭樂好,但有一半的芭樂都會被蟲吃掉,因此賺得不多,兩個孩子上大學還要辦就學貸款。即使如此,謝美麗仍懷抱著希望,期盼年輕人回鄉,能與孩子一起並肩耕作,農村生活也能不愁吃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