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映虹:科拉松-阿基諾與中南海民主恐懼症的由來

程映虹

人氣 3

【大紀元8月16日訊】1986年春天,菲律賓反對派領導人科拉松阿基諾和當時的總統馬科斯進行總統競選時,我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上學。對於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國人來說,80年代中期是一個值得懷念的時期,但我們往往把這個值得懷念歸因於文革結束後特定的國內歷史因素,而忽略了一些國際因素,好像國際大氣候要到80年代下半期戈爾巴喬夫完全露出他的改革派真面目時才到來。實際上,我記得很清楚,阿基諾的競選和後來的「人民權力」革命--即馬科斯見選舉「失控」,要武力鎮壓反對派,結果軍方在受到人民支持的阿基諾呼籲下反戈一擊迫使他下台--受到了中國學生和知識分子的密切關注,只是這種關注在和中國現實的直接聯繫上還比不上蘇聯後來的「公開性」罷了。

和當時國際輿論對菲律賓民主派的大力支持和對馬科斯的強烈抨擊相反,中國政府對菲律賓局勢的演變態度曖昧,外交部和駐菲律賓使館的反應一直到很晚還試圖讓人相信馬科斯仍然權力穩固,與此同時很多國家政府都已呼籲馬科斯尊重選舉結果,放棄武力對抗,讓出權力,而中國政府仍然以「不干涉內政」為藉口不表態,同時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還不斷報導馬科斯政府的活動,貶抑民主派,維持對馬科斯政府的外交支持。社科院研究生院由於「身份」特殊,和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機構有聯繫,有些學生本來就來自這些單位,和一些比較開明的上層人物有特殊關係,他們時常透露一些內部消息,對政府在菲律賓局勢演變上的反應遲鈍和親馬科斯非常不滿。

中共對菲律賓局勢的演變之所以態度曖昧,直接原因是馬科斯政府是中共的「老朋友」。自70年代初以來,中共見世界革命無望,反過來和昔日的國際反動派連手對付蘇聯,堅決反共的馬科斯於是成為數次成為北京的座上客,毛澤東甚至在中南海肉麻地吻了伊梅爾達-馬科斯那隻被菲律賓人民痛恨的貪得無厭的手。毛死後馬科斯政權又成為中共在東南亞制約越南的因素而進一步升溫。間接原因是中共經過1979年民主牆事件後對「民主」早已開始防備,因此對菲律賓民主派決不會有任何好感。

但中共沒想到的是馬科斯政府竟然如此脆弱,不但輸掉大選,而且被馬科斯控制的軍方也在關鍵時刻選擇了站在民主派一邊對他逼宮。由於這些原因,阿基諾上台後兩國關係一度不是很「和諧」。相反,儘管美國曾經把馬科斯當作冷戰盟友而大力支持,但也給阿基諾和他的丈夫提供了在美國的庇護,支持他們的民主事業,並在關鍵時刻審時度勢,壓馬科斯放棄權力,因此和菲律賓新政權的關係反而升溫。

阿基諾領導的菲律賓民主革命是世界範圍內第三波民主化早期的重要事件,給了世界各地與獨裁和極權統治勢力作鬥爭的民主勢力極大的鼓舞,這是我們今天悼念這個亞洲女政治家時不應該忘記的。菲律賓1986年「人民權力」革命有它的的經典意義,這個經典意義已經被1986年以來的歷史反覆證明了。這就是,第一,一個專制政權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國際壓力也好,國內困境也好,統治者由於過分自信想作秀也好,或者統治者內部分裂想借助於社會力量也好,只要它開放言論和黨禁,就必然把自己置於迅速產生的社會主流輿論的對立面並面對一個擁有強大民意的反對黨和民主選舉的要求;第二,只要這個政權不選擇壓制,而是心存僥倖,以為依靠國家政權的資源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支持加上舞弊就能夠和反對黨進行競選,就必然面對一個讓它下不來台的選舉結果;第三,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它既想鎮壓又出於種種原因–例如如何收場,國際影響,或者軍方的分裂等等–下不了狠手,那麼它就必然會被反對派取代。一句話,專制政權如果在民主問題上開一個口子,就會面對一個最終令它崩潰的歷史過程。

1986年被中南海喜歡和信任的馬科斯政權就是這樣垮台的。馬科斯的垮台不但讓中南海嚇了一大跳,而且為三年後鄧小平的那句名言「一步都不能退」作了注。這個「一步都不能退」在今天看來,實際上是鄧小平的政治遺囑。它的後續是江澤民的「嚴防死守」和胡溫的「維穩」。

--原載:《觀察》,2009-08-06(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程映虹:中南海和白宮看世界地圖嗎?
程映虹:官場花邊折射出的社會病根
焦點人物:阿基諾夫人  人民力量象徵
哀悼阿基諾夫人病逝  菲律賓國喪10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