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ECFA公投案」公聽會》台學者批馬救災無能 ECFA能放心

《立院法制局研究報告》產業無法升級 簽ECFA會帶來威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邱燕玲、王貝林/台北報導〕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昨舉辦民進黨所提ECFA公投案的公聽會,與會學者重批馬政府不可信,如同這次救災的無能;ECFA公投就是讓人民力量出來,不要再犯像救災同樣的錯誤。

與會學者擔心ECFA簽署送立院後會像江陳協議「自動生效」,國貿局長黃志鵬則說,未來簽署ECFA後,會送到立法院「審議」,不會「備查」了事;因ECFA非三通議題,也不會「自動生效」,一定要立法院審議通過才算數,否則就得重簽!

公投審議委員會昨除邀民進黨代表與包括反對公投的經濟部與陸委會官員,另邀八位學者專家參與,但其中五位不是支持ECFA,便是質疑公投的適法性,當場遭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嗆這不是公聽會,而是「ECFA促進會」。

吳乃仁表示,公投是人民權利,行政機關不該有太多干涉,只要確定符合形式要件即可;但現在聽到的都是ECFA有多好,而非無論ECFA是好是壞,都應交由人民決定。

官方代表重彈舊調,只說ECFA的好處。國貿局長黃志鵬更說,目前全球共生效兩百四十七個FTA(自由貿易協定 )或RTA(區域貿易協定 ),在東亞地區新增最多,對台灣或多或少造成不利;為讓台商不受委屈,必須與重要貿易出口國進行談判。

與會學者對ECFA態度涇渭分明。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稱與中國關係沒搞好,將難與他國簽FTA。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周育仁質疑若兩岸將來所簽署的不叫ECFA,公投還算不算數?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則認為公投將對兩岸經貿不利。

陳博志:只說好不說壞

不過,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說,馬政府既認為ECFA這麼重要,就應讓人民公投。政府ECFA文宣只談好處,不說帶來什麼壞處,與這次防災的宣傳很類似;政府說前幾天因為下雨無法救災,但為何不能向國際求援?人民對政府救災不放心,對重要如ECFA能夠放心嗎?公投就是要讓人民力量出來,不要再犯像這次救災的錯誤。

曾肇昌:台簽約變附庸

全國律師公會前理事長曾肇昌也說,與中國簽ECFA等於被大吃小,台灣變附庸,等於鎖在中國,甚至讓中國學到技術再反銷台灣,將來一大堆的「山寨產品」傾銷台灣;馬政府不要一廂情願以為中國會對台灣善意。

台大政治系教授蕭全政認為,公投法規定涉租稅不可公投,ECFA既涵蓋關稅減讓,如公投將有適法爭議。

民進黨提案代表許忠信解釋,公投法排除租稅事項,是因牽涉「減輕人民負擔」,但ECFA不屬此範疇;所以像澎湖是否設賭場也涉租稅、投資,但照樣可公投。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羅致政也說,如果連ECFA這種重大議題都無法公投,等於為政府「開一扇門」,屆時和平協議、統一談判都不受監督,成空白支票。

〔記者曾韋禎、邱燕玲/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在救災之際,仍不忘強調兩岸應儘速簽署ECFA。但立法院法制局甫出爐的研究報告卻警告,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才是當務之急,若台灣的產業無法升級,猝然簽署ECFA會為台灣帶來嚴重的威脅。

法制局日前公布「兩岸產業結構與競爭力之分析」研究報告,以比較利益觀點分析歷年兩岸經貿往來與產業發展趨勢特徵,藉以探討兩岸產業之競爭力。

報告指出,兩岸貿易規模不斷擴增,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逐年劇升,中國對台灣的出口依存度卻逐年下降,兩岸貿易呈現不對稱關係,加上中國不斷對台主張主權,這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

報告認為,台灣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已漸從勞力密集型轉為資本技術密集型,若全面開放中國貨進口,可能會擠壓台灣產業的發展空間;台商在中國的採購比重愈來愈高,回購比例逐年下降,投資中國所帶動的出口效應已減弱,兩岸原本的互補關係,將轉成競爭關係。

研究報告警告,科技大廠前往中國投資所產生的群聚現象,將對台灣企業造成嚴重的磁吸效應,若政府無法形成有利的政策讓產業升級、根留台灣,台灣產業勢必空洞化;中國不斷複製台灣經驗,兩岸產業發展方向愈來愈相似,中國有可能跨越台灣,讓台灣邊緣化。

報告:簽ECFA不是萬靈丹

報告強調,簽署ECFA不是萬靈丹,若無法同時促進台灣經濟的轉型與升級,台灣的經濟體質非但無法提升,還會遭受中國廉價品的挑戰,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屆時不僅喪失國際、中國市場,連國內市場也不保。

對兩岸金融市場的互動,法制局近日也在「兩岸保險業及證券業相互開放有關問題之研究」報告警告,雖然各界對金融監理MOU及ECFA內容不甚了解,卻已營造出十分樂觀的氣氛,恐造成民眾誤以為中國市場遍地黃金,金管會應評估風險做出中國市場分析報告,讓大家了解中國市場的真實面貌。

報告認為,台灣業界一向有一窩蜂、盲目投資現象,建議我國對金融業者赴中國投資應有控管機制,如金管會對業者赴中設置據點時,應幫忙協調設置地點,以免過度集中於上海等地區,形成台資機構自相競爭的情形;政府並應研訂完善之風險控管機制,循序漸進開放,以免一窩蜂、盲目投資,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