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黑幕
很多人在去中國投資之前,都會去判斷一下,到中國去投資和經營存在哪些商業風險,那在中國投資有什麼商業風險?
中國為什麼十幾年仍然靠低廉的勞工和外匯這樣的柺杖生存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十幾年來中共不謀進取,一直保持最拿手的「欺壓老百姓」,以這個方式來謀取經濟發展。
隨著中美之間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矛盾日趨激化,上週美國130多位眾議員聯名要求奧巴馬政府在4月15日之前,決定是否將中國劃歸為匯率操縱國。一時之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驟然大增,而與此同時,大陸的媒體卻在高調的反美,認為美國是把國內問題國際化。那麼人民幣會在高壓之下升值嗎?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 中國銀行業去年新增信貸9.59兆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流入了地方政府的基礎建設融通工具(funding vehicles)。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翰估計,新增信貸的壞帳比例可能達到20%,銀行業恐被不良放款(non-performing loans)拖累,中共最終將被迫以3兆人民幣紓困收場。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中國銀行業去年新增貸款9.59兆人民幣,信貸金額不但創歷史新高,也助長了中國全境的資產泡沫。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估計,中共地方政府的負債高達24兆人民幣(約3.5兆美元),未來的壞帳金額恐攀升至3兆人民幣。
在去年11月開始,中國大陸的電視台播放了一個電視連續劇,叫做《蝸居》,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並且在全國的輿論各方面進行廣泛的討論和評論,人們非常關注和自己生活切身有關的住房問題。
隨著當局推出的投資4萬億刺激經濟計畫的實施,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國進民退的現象,這不僅表現在鋼鐵、煤炭、航空以及房地產等領域,網路多媒體似乎將成為下一個目標。最近,在數百家多媒體網站被廣電總局相繼關閉的同時,中央電視台於12月28日正式推出網絡電視台,以霸主的姿態進軍網路視頻領域,當局此舉意義何為呢?對老百姓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既然能對GDP作弊,難道不能對CPI「消費者價格指數」、PPI「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進行作弊呢?人們也這樣合理的懷疑。所以,共產黨的官員一直認為中國根據CPI、根據PPI這兩個數字,中國沒有通貨膨脹。這就是掩耳盜鈴,魚目混珠,欺騙老百姓。而最近這一個月,中共自己那些智庫們,那些御用專家們也開始發表文章。知道中國這樣走下去,一定是通貨膨脹,並且會激烈通貨...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田溪報導)10月26日上午8點多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四大銀行被強迫買斷工齡的員工一千多人,在北京西城區月壇南橋金融大街國際會議中心廣場示威抗議,要求解決生活困難。
江蘇寧波的潘先生因借記卡上的79萬元被盜刷狀告銀行一案,於9月17日得到法院判決。潘先生勝訴,銀行將全額支付被盜金額,並支付利息。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大陸可能面臨卡債風暴,據報導,截至6月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環比(與上月比)增16.2%至57.73億元,按年比更飆升131.3%,顯示壞帳風險正在增加。
湖南湘西居民陳武利2000年被鳳凰縣法院以「挪用公款」判刑6年,經陳母不斷上訴奔走,2008年9月8日終獲改判無罪,陳家依法提出冤獄國家賠償請求,2009年7月20日獲判賠18萬餘,依該判決書所載院方應於30日內一次付清,唯陳迄未獲任何賠償。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中共為達到經濟保八的目的,去年喊出4兆人民幣振興方案,今年上半年銀行更配合政策,放款金額衝高至7.4兆人民幣,創史上新高。但《經濟學人》6日提出警告,中國表面上零售額激增,房市股市雙雙飆漲,上半年GDP較預期快速復甦,但未來幾年卻潛藏銀行不良債權(NPL)激增與資產泡沫化的兩大隱憂與風險。
所以吉林省政府也好,中央機構也好,軍委也好,這裡面這種貪腐集團,層層勾結、盤根錯節是非常嚴重的。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導致了工人的怒火,以致於把這個450萬年薪的總經理當場打死。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在這次金融風暴中,中共官方公布去年底國債佔GDP的比例為17.7%,即使砸下4兆人民幣(5,850億美元)為期兩年的刺激方案,財政揮灑空間仍然綽綽有餘。其實不然,中共官方公布的數字嚴重低估,中央財政惡化的問題相當嚴重,而地方政府今年的加倍舉債,更被中國財經媒體形容為操弄「債務炸彈」(debt bomb)。
(中央社台北13日電)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因素下,中國大陸持續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若干專家對此表達憂心,認為北京當局的貨幣政策走過了頭,將埋下通貨膨脹惡化的定時炸彈,並且製造巨形資產泡沫。
2007年年底的時候,中國沿海地區浙江、江蘇、廣東大量的中小企業開始倒閉,開始解雇人員。一直到了2008年上半年,這事情繼續在惡化,中共當局為此派出幾個副總理到全國各地進行訪問調查,他們開始懷疑這個政策是走對了還是走錯了。
全球經濟危機仍未結束,但中國富豪的財富卻在加速增長。有專家表示,中國貧富懸殊日益擴大,中產階級日趨減弱,正在成為一個M型的社會。但有海外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是一個少數人暴富的金字塔型社會。
發生在去年下半年的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各國,中國亦無法倖免。中共在去年十一月提出四兆人民幣(約五千八百六十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六)的刺激經濟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共預計在未來數年內投入四千五百億美元的金額在公共建設上,包括港口、機場、橋梁、學校、醫院、公路、鐵路等,以創造就業機會以及促進內地省份的經濟成長。中共雖然大手筆的推出各項刺激經濟...
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的社會財富正急劇向官僚集中,九成以上的億萬富翁是高幹子女。
中國審計署2008年審計報告透露,13家中央企業由於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和違規操作等,造成損失和國有資產流失超過63億元。此外,55個中央部門有違規資金40多億元。
中國三家大型銀行週二(6月23日)表示,中國審計署於去年分別對其進行例行審計,並相應指出各行所涉及的違規貸款及不規範行為。
廣東官場大地震持續震盪,繼陳紹基、王華元落馬之後,深圳市長許宗衡又被中共免職。大陸首富黃光裕案牽扯出的官員之多,牽連之廣,被認為可能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大的弊案。那許宗衡又是如何涉案的呢?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近幾年,中國第一大銀行工商銀行(ICBC)拓展海外業務十分積極。2006年併購了印尼一家小銀行, 2007年又以5.9億美元併購了澳門的恆生銀行(Seng Heng Bank),2008年更砸下54億美元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跨國收購金額創中國銀行始上最高紀錄。今年,工商銀行又將觸角延伸至加拿大。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國際知名的惠譽信評機構(Fitch Ratings)21日表示,中國的銀行為配合刺激經濟計劃而大量借貸放款,已經出現了資產品質惡化的早期跡象。
中國大陸銀行為迎合中共政府大手筆經濟刺激計劃,今年第一季度放貸金額激增三倍。不過許多市場分析人士擔心這樣將導致更多銀行壞帳。
香港的巨型紅頂公司中信泰富4月3日突遭警方搜查,4月8日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被迫辭職,該公司去年炒匯巨額虧損案和榮氏未來的命運,再次被人們所關注。
僅管中國銀行2008年度財務報表呈現盈餘,但華爾街日報近日的一篇報導警告投資人可能很快就會發現銀行資產負債表可能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健全。《時代》雜誌的一篇報導則指出,近月來北京當局大力推行新投資政策,銀行大肆貸放,造成貸款把關鬆散,貸款品質堪憂。尤其當前在中國已為產能過剩所苦之下,這些產能一旦必須打消,恐將引發銀行危機。
中國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已經被老百姓說成是三座大山之一,這個問題是非常沉重的,老百姓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就回到了解放前」,這就反映了中國看病難真的是非常嚴峻,那到底這現狀是怎麼樣的呢?現有的醫療體制的弊端到底在哪裡?
2月28日下午三點,溫家寳在新華網第一次跟海內外的網友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在線交流,在回答網友關於反腐敗的問題時,他表示正在準備開展官員的財產公開工作。中共為什麼現在開始約束它的部屬了呢?做為執政黨,中共的統治成本到底有多大呢?靠一、兩個親民的官員或者發幾個通知就能夠解決中共官員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嗎?
共有約 17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