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疾病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台北縣立醫院病患邱先生因腸道變形狹窄無法進食而狂瘦12公斤,這名患者經該院醫師施以腹腔鏡半胃切除及胃空腸吻合術重建腸胃道,現已能少量進食並康復中。醫院表示,這起案例是該院首例以腹腔鏡進行切除及吻合的個案,情況相當罕見。
北歐國家很流行唱歌。科學研究已證實了歌唱對心理和生理的益處,人們會放鬆、感受活力和喜悅。日前瑞典多所大學對此進行了聯合研究,探討歌唱是否有其它的好處。結果顯示,參加合唱團演唱可以緩解胃腸不適。
(據台視新聞報導)來自於《美國胃腸病學期刊》、《癌症遺傳學與細胞遺傳學期刊》,美國、英國、以色列大腸激躁症患者總是受腹瀉、便祕、脹氣等腸胃問題之苦,但又苦無有效的治療,最新研究發現,只要盡量讓生理時鐘恢復正常,大腸激躁症或許就能不藥而癒。
現在很多吃到飽的餐廳,邊吃邊聊天,不知不覺就吃過飽,脹得不行。有的人用吃來紓解情緒壓力,就更容易超量。
國際知名的日本腸內菌專家光岡知足博士的臨床研究,一般人腸內菌群均不平衡,若能每日使用20g,約7至0天即可達到嬰兒期25%的水準。每天食用微生態製品一雙歧素,可活化增殖腸內雙歧桿菌,是防治腸菌生態失調的好方法。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6日電)晚餐前別亂吃。1項調查指出,上班族和小學生下班、下課,最常吃雞排、奶茶、麵包來墊肚子;然而,在腸胃科醫師眼中,這些垃圾食物,救了血糖卻增加腸胃負擔。
1名72歲的男子因肛門口被腫瘤阻塞,累積的糞便致大腸爆裂,導致腹膜炎,台中市澄清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邱錫雄今天表示,患者經緊急開刀才救回一命。
一位50多歲蔡先生這二週來常覺得餐後不易消化,且上星期就排了三次像柏油那樣的黑便,由於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蔡先生並未就醫。近日蔡先生又排了大量的黑便,臉色蒼白、心悸,而且頭暈目眩。家人把他送到急診室,抽血檢查發現血色素明顯偏低,懷疑是上消化道出血。在打點滴及輸血之後,蔡先生接受了胃鏡檢查,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醫師為蔡先生施行內視鏡止血治療之後,恢復良好,不...
(據中廣新聞報導)新竹一名54歲婦女由於長時間罹患嚴重哮喘和夜咳症狀,儘管四處求診,但症狀卻一直無法獲得改善。日前這名婦人因為俗稱「火燒心」,也就是胃食道逆流前往醫院求診,這才發現原來久咳不癒,居然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所引起,在治療後,夜咳症狀已不藥而癒。(彭清仁報導)
一位54歲的婦女,體型肥胖,近一年來常因嚴重的鳴喘及夜晚咳嗽到處求診,甚至多次住院治療。許多醫師認為她是屬於氣喘治療的困難個案,但她之前從未有過類似的症狀,然而,在氣喘藥物治療劑量的持續增加下,症狀卻得不到明顯的改善。直到某天,她因『火燒心』及『喉嚨異物感』而求診於腸胃科醫師,在胃鏡檢查後確認患有胃食道逆流,並接受治療後,長期困擾的氣喘症狀竟然漸漸改善,最後...
酵素,就是體內所有生命活動的媒介物質;如果沒有這個『仲介』的存在,生命就無法持續。
到底哪些食物難以消化,會對腸子造成負擔呢?再我們一般吃的食物當中,大概可以舉出以下幾項。肉類、牛奶等動物性食品
我們每天用嘴巴攝取食物,用胃消化,然後用腸子吸收。主要負責吸收的是小腸,吸收之後的殘渣在由大腸吸收水分,最後成為糞便排泄至體外。
養生之道吃得好、睡得好、還要便便好,各種腸道保健食品,纖維素、益菌和酵素最熱門。腸道保養專家提醒民眾,別忘喝水、運動幫助腸子蠕動,才不會一肚子大便。
今年新年假期特別長、長達九天,假期才過一半,中部各大型醫療院所忙翻天,因為假期長,一般開業門診從今天起才陸續看診,使得掛急診患者,每天都有上千人次,急診病號比去年增加約兩成,罹患腸胃炎、幼兒感冒與中風患者,高佔前三名。
吃雞蛋即可治療或預防腸病毒,已經可以實現了。一項以「治療或預防腸病毒之組合物」的專利發明,已於去年獲證並技轉成功,未來吃抗體蛋或食用添加從蛋黃粹取抗體的食物,即能將腸子中的腸病毒排泄掉,可以有效的抑制腸病毒71型的感染。
台中一名63歲男子,因為頻頻拉肚子,一天腹瀉超過15次,相當痛苦,到附近診所就醫,內視鏡發現瘜肉,予以切除。藥物治療半年,腹瀉時好時壞,最近腹部劇烈脹痛,輾轉到童綜合醫院就醫,醫師診斷,發現是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合併毒性巨結腸症,手術切除全大腸和直腸,術後生活品質改善很多。
(據中廣新聞/張文祿報導)台中縣一名二十八歲男子,三個月來無法順利排便,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腸子內有一塊糞石卡住,經手術切除一小斷腸子,才化解無法排便的痛苦,醫師表示,平常飲食要攝取足夠的水份及纖維,並且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如果出現排便異常,應儘快尋找專業醫師協助。
腸子也會中風?三總急診部日前接到一名60歲男性病患,一天突然肚子異常疼痛,經診斷為缺血性腸病變,幸好診斷的早,沒有造成腸壞死,醫師表示,如果腸壞死前沒有立即診斷出來,死亡率高達九成。故早期診斷相當重要,此外,飲食應少油多蔬果、不暴飲暴食、適度運動、戒菸少酒。
1名60歲的大學教師,上課時突然肚子痛,診斷為缺血性腸病變。醫師今天表示,病患的腸繫膜動脈有段栓塞,幾乎完全堵塞,亦即所謂腸中風前期,若延誤就醫,可能導致腸缺血壞死。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加班回到家已是深夜,不少人還會吃些食物慰勞自己,總覺得餓著睡覺對身體不好。
(中央社記者陳思潔台北縣14日電)65歲的謝姓婦人今年3 月間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後發現為腸扭轉併發腸壞死,需進行小腸移植手術。醫師今天呼籲,民眾若發生突發劇烈腹絞痛,要把握黃金6小時就醫。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9 日電)高雄縣義大醫院今天指出,1名15歲國中女學生出現上腹痛併嘔吐症狀,1天嘔吐5到7次,經診斷為罕見的嗜伊性球腸胃炎,目前服用類固醇治療中,並控制飲食,病情改善。
這幾天天氣冷,許多民眾會吃麻辣鍋驅寒,不過最近醫師發現,因為冬天天氣冷,過量飲食或吃太多辛辣食物,導致上腹痛的就診病例增加兩成左右,醫師提醒,秋冬一向是消化性潰瘍的好發季節,為了避免潰瘍等疾病,儘管天冷,三餐還是務必定時、吃七分飽、避免刺激性飲食。(林麗玉報導) ...
天氣冷,許多民眾會吃麻辣鍋驅寒,不過最近醫師發現,因為冬天天氣冷,過量飲食或吃太多辛辣食物,導致上腹痛的就診病例增加兩成左右。醫師提醒,秋冬一向是消化性潰瘍的好發季節,為了避免潰瘍等疾病,儘管天冷,三餐還是務必定時、吃七分飽、避免刺激性飲食。
究竟消化性潰瘍經常性的發作,好了又來,來了又好,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會不會變成胃癌呢?其實這兩者是沒有正相關的,胃癌的發生並不是因為習慣性胃潰瘍而演變成胃癌,所以,胃潰瘍並不會導致胃癌。
如果動不動就感到胃痛,可能要小心,您的腸胃正在發出警訊。現代人作息不正常,長期養成的壞習慣,像是為了減肥老是餓肚子,或是為了省時間,五分鐘就吃完一餐,這些動作,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消化性潰瘍,甚至有致命的危險。
雖然說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消化性潰瘍,但一般來說,年長的人得到胃潰瘍的比較多,年輕人則多是十二指腸潰瘍,為什會有這樣的區別,要先了解疾病的成因。
「嘔吐、發燒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會危及生命的腦膜炎!」五歲小男孩小翔,月初發高燒、狂吐,吃了診所開的腸胃炎藥後,頭痛、嘔吐症狀卻不見改善,經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檢查,發現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腦膜炎,經治療,幸未出現腦傷後遺症。男童媽媽決定要帶孩子,補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防萬一。
1名50歲男子吃了幾天的止痛藥後,竟不斷吐血,甚至休克。經送醫檢查發現,患者早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潰瘍大出血,小腸也有不少潰瘍處,經開刀縫合才順利止血。
共有約 31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