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 :化私心为进步动力

茅于轼

人气 3
标签:

私心从来都被认为是坏东西。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伦理学家都将私心看成是破坏人际和谐关系的主要原因:战争、盗窃、杀人越货、社会动乱都是人的私心造成的。所以南宋哲学家朱熹归纳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哲理.到了解放以后更把私看成洪水猛兽,一切都是越大越公越好。私有制、私人资本、私有化都是最最提不得的事。改革以后情况有了变化,个人可以自己寻找收入高的职业,企业则要利润极大化。但是要公开提倡私利、私心还需要极大的胆量。”公”始终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改革已经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也有不少问题,但是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实力增强,个人自由扩大,中国人从改革中得到的肯定超过失去的。而这场改革的基本推动力,正是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从世界范围内看,市场经济成长的二三百年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在此期间人们生活的提高超过了过去人类历史上几千年的成就。这一成就同样是来源于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而不是对什么主义的信念.尽管如此,尽管私利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推动力,我们仍然不愿意承认追求私利是正当的权利。

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之前个人的私心是一切罪恶之源,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它反而成为社会进步的基本推动力?

答案很简单,市场经济之前个人的私心通过侵犯别人的利益来实现,私心没有使全社会的财富有所增加,只是财富的转移,而且在这种财富被转移的斗争中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损失.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保护,个人利益只能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也就是通过交换,彼此都从交换中得益。这种人际关系使得全社会的财富不断增加。所以说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使个人的私心从破坏力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力。

从个人的角度看,保护私有财产是富人的口号.但是从社会的角度看,保护私有财产是限制了有钱有势的人侵犯普通人的利益。所以有人说,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制是道德之神。从人类历史看自从私有财产得到保护以后,彼此侵犯财产以获利的机会大大地减少,人们只能从合作中得到利益,这才有了市场经济制度.这与马克思所认为的只有公有制才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好相反。一个事物从个人出发和从社会出发看问题竟然有如此大的区别,实在是出人意料的。

中外古今许多哲学家都把”私”看成是一切罪恶之源,因而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必须是一个无私的社会。其实他们把问题看错了,反对私心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我们要反对的是只有自己的私,没有别人的私,尤其是凭借特权,自己的私心膨胀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才是一切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2001.1.26
(原载BBC,作者为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相关文章
    

  • 上海人算计精巧 婚前已为离异买保险 (11/12/2000)
  •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