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10日电】中国的反腐败运动在2000年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期间有若干高官被处决,同时还出现了福建远华走私大案。最近,中国有的专家声称,腐败行为蔓延的现象在5年内可以得到遏制。那么,中国的反腐败运动的进展和现状究竟如何呢?

美国之音9日报道,去年3月8日,前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南昌被处死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因腐败问题而被判处死刑的省部级干部。胡长清的被处决也被称为是“新千年的第一刀”。

同年9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被处死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处理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受贿案。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负责人、著名经济学家曹思源对中国去年的反腐败运动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曹思源:“2000年的反腐败应该讲比1999年上了一个台阶。2000年成克杰、胡长清都被枪毙了。反腐败工作的强度增加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一贯的情况,就是虽然打击贪官污吏的速度、效率有所提高,但是,产生贪官污吏的速度提高的更快。所以出现一种趋势,就是惩治贪官污吏的速度赶不上产生贪官污吏的速度。因此,反腐败的案件在增加,揭露出来的贪官污吏比以前更多,而且级别越来越高,数量金额越来越大。这就是一个基本情况。”

●百姓对腐败大案已经麻木了

11月8日,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首批25起案件一审公开宣判。14人被依法判处死刑。这起涉及金额数十亿美元、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案”的重要案件,不仅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手段触目惊心,而其牵涉到贪官之多、之广,都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前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姬胜德都卷入了远华案。然而,远华案在中国官方媒体只得到谨慎和有限的报导。老百姓对此也反映平平。大连市一位证券咨询人张帆说出了一般老百姓对远华案的反应。

张帆:“远华案在中国老百姓眼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如果是在几年前,还没有成克杰、陈希同和胡长清这些东西的时候出现远华案,还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震惊。但是现在大家都麻木了,就像鲁迅以前写得那些小说一样,都麻木了。这种麻木不是一件好事。大家都不认为这有什么,都认为这是正常的事情。这就是所有中国人的现状。”

不过,前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鲍彤说,中共民众对这一惊人案件的反响尽管没有得到表达,但是这并不等于民众的淡漠。

鲍彤:“中国公众用无声对待大腐败,在无声中度过了2000年11月9日。无声冷对大腐败,意味着什么?有人说,老百姓看得多了。腐败和反腐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年年反腐败,天天出腐败。反正它在发霉,在腐烂。见惯了,听腻了,看透了。这些话,很实在。因此有人认为,无声反映着民众的失望,反映着政治冷淡主义。惊天大案,无声冷对。冷对,意味着中国的公众正在沉思。沉思是为了想清楚。中国正在沉思。”

●腐败禁而不绝根源在体制

虽然公众通过沉默表达他们对腐败的反应,但是,中国政府则经常大造声势,开展反腐败运动,并且也抓了一批,毙了一批。然而腐败仍然是屡禁不止。那么,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著名经济学家曹思源认为关键在于中国没有搞政治改革。

曹思源:“腐败应该讲古今中外都有,但是为什么现在在中国显得这么突出呢?就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没有做出变革,或者是还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贪官污吏的产生是有它的土壤和它的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没有改变,光靠领导机关下决心,那你决心再大,也解决不了问题。根本上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就是从政治体制上解决。所以呢,治标不治本。那么,治标的效率必然很低。”曹思源认为,要想彻底根除腐败,就要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而在政治改革上,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曹思源:“第一方面,就是产生腐败它就是滥用职权。所以,你要想根治腐败,你就必须在政治组织上做出分权制衡这样一种改革。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呢,我刚才也说过了,古今中外,贪官污吏到处可见。这不算是一个稀罕的事。但是,为什么现在在中国表现得这么多呢?就是由于舆论监督特别薄弱。舆论监督关键是要有民间的舆论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中纪委监察专员李雪勤做出了一个乐观的预言。他说,由于中国目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将在今后5年内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扩展,到2005年左右腐败现象高发的势头就会降下来。对李雪勤的这一论断,原中国著名新闻记者刘宾雁不以为然。他认为之所以这个预测不可信,首先是因为李雪勤提出的产生腐败的原因本身就是不对的。

刘宾雁:“这个腐败根本就跟这个转轨没什么太大关系。中国共产党内和政府内部的腐败从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间有了一个快速的、大规模的发展。那么到了改革中间,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权力介入市场,利用他们掌握的特权,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掠夺国家资产,掠夺社会资产,是这样一种形态。跟经济的转轨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向市场经济转型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但是腐败不是从这儿开始的。因而腐败的解决也不是说就靠你有些什么规范就能解决。”

无论在今后5年腐败现象是否能得到遏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反腐败运动绝不会是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几位大人物被枪决和远华案的审判也许只是这场长期运动中的一个新起点。


    相关文章
    

  • 江泽民警告腐败不治党将衰亡 (2/9/2001)    
  • 鞍山一局长3年赴澳门豪赌25次 (2/8/2001)    
  • 中国反腐败与体制建设 (2/7/2001)    
  • 越南制订新的反腐败提案 (2/3/2001)    
  • 广州原公用事业局长受贿165万被查 (2/3/2001)    
  • 反腐败是中共政治斗争的工具 (1/30/2001)    
  • 陕西去年又查处213名厅处级干部 (1/27/2001)    
  • 中纪委利用反腐败抹黑李鹏 (1/26/2001)    
  • 反腐败“绝招” (1/23/2001)    
  • 胡鞍钢出版《中国:挑战腐败》 (1/22/2001)    
  • 劳舒: 反腐败文章有何用?! (1/21/2001)    
  • 张三一言: 反腐败令高干心寒 (1/21/2001)    
  • 中国排除万难开审潮汕骗税案 (1/16/2001)    
  • 太原市检察院查获一批“重量级”贪官 (1/16/2001)    
  • 大批海关污吏令中共高层尴尬 (1/15/2001)    
  • 中共海关反腐败执行“九不淮” (1/14/2001)    
  • 中国反腐 疑云密布 (1/10/2001)    
  • 腐败问题令人牵肠 (1/8/2001)    
  • 浙江七成四民意指官腐严重 (1/7/2001)    
  • 中国大陆法院查处1517名法院腐败人员 (1/6/2001)
  • 相关新闻
    中国大陆法院查处1517名法院腐败人员
    腐败问题令人牵肠
    中国反腐 疑云密布
    中共海关反腐败执行“九不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