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到台湾感觉宾至如归

标签:

【大纪元2月2日讯】据美国之音记者江河报导,华裔作家中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在结束对香港的短暂访问之后,于2月1号到达台北。他在机场谢绝回答有关中国政治的问题,但表示他在台湾有宾至入归的感觉。

中国负面评论很正常

据《台北时报》报导,高行健到达台北时表达了他对台湾的友好态度。他说,来到台北感到像回家一样,这里没有清规戒律。在到达台北后召开的第一次记者会上,这位流亡的华人作家仍然不愿意回答任何涉及中国政治或中国文学的问题。对于中国政府把颁发他诺贝尔文学奖称为是‘具有高度政治性动机’的评论,高行健说,他认为,中国的负面评论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他感到没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的评论。

文化认同是不必要的负担

《台北时报》的报导说,高行健说,自由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基本的需要。有些人也许会说,受到压力也许能使人产生创造力。但对我来说,我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直试图秘密写作。我不想再有这种经历了。当被问到他发现自己的文化之根是在哪里,高行健说,所谓文化认同是一个错误的和不必要的问题。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最有价值的是他有需要表述的东西。文化认同是一个沉重和不必要的负担。高行健还引述流亡的波兰作家康布罗维奇的名言,“波兰在我心中,我就是波兰。”他把这句话用于自己,他说:“中国文化在我身上,在我的笔下。”

中国已是遥远的记忆

在回答有关中国文学的问题时,高行健还是尽量避开正面回答。他只是说,他读了中国大陆作家最近的许多作品。他确实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能够写出比他的作品更好的作品。

《台北时报》的报导说,在面对记者不停地就他和中国的关系提出的问题时,高行健显得有些不耐烦。他说:“中国对我来说是一种遥远的记忆。可是今天,就是此刻在台北,比思乡之情更有意思。”

没有一国两制高行健感到轻松

高行健计划下星期二和台湾总统陈水扁会面。路透社的评论说,这与高行健在香港的访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香港特首董建华拒绝参加为欢迎高行健到访香港而举行的鸡尾酒会。《台北时报》的报导说,高行健后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他感到在台湾更为轻松和随便一些的原因。他说:“因为台湾不像香港那样处于所谓的一国两制之下。”

虽然高行健在首场记者会上主要是谈艺术,但他还是简略地谈到了政治。香港《南华早报》的报导说,高行健说,他反对政治干涉文学。文学作品绝不应当被用于政治目的。否则,它们就只能被认为是文件了,而这是可鄙的。《南华早报》的报导把高行健的这番话称为是对中国领导人的微妙讽刺。

另据美联社报导,高行健在他这次对台湾为期两星期的访问中,首先拜会了台北市长马英九。会见时,高行健说,他感到没有必要试图用自己的文学来拯救受到压制的祖国人民。


    相关文章
    

  • 高行健访马英九 有段爱与欲对话 (2/2/2001)    
  • 台北国际书展 高行健压轴 (2/2/2001)    
  • 张楚勇:让文学归文学还须政治 (2/2/2001)    
  • 台北国际书展 高行健旋风即起 (2/2/2001)    
  • 台北文化局今作东 高行健与文化界聚餐 (2/2/2001)    
  • 马英九龙应台欢宴高行健文化界老友畅谈叙旧 (2/2/2001)    
  • 高行健与台北市长惺惺相惜畅谈文学 (2/2/2001)    
  • 明日报社论:高行健与法轮功的启示 (2/2/2001)    
  • 高行健在台湾倍受欢迎 (2/1/2001)    
  • 华人音乐明星李云迪即将造访台湾 (2/1/2001)    
  • 高行健抵达台湾访问受欢迎 将拜会陈水扁 (2/1/2001)    
  • 高行健: “生命是一连串的奇迹” (2/1/2001)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抵台 (2/1/2001)    
  • 高行健追寻深入内心世界真正自由的漫长之路 (2/1/2001)    
  • 中央社: 高行健认为中国作协不友善声明不值得谈 (2/1/2001)    
  • 高行健心路历程: 流浪得灵感写巨著《灵山》 (2/1/2001)    
  • 董建华冷对高行健 港议会要求解释原因 (1/31/2001)    
  • 高行健香江行言犹未尽 (1/31/2001)    
  • 高行健:文学跟政府没有关系 (1/31/2001)    
  • 陆铿直斥港府当局冷待高行健 (1/31/2001)
  • 相关新闻
    陆铿直斥港府当局冷待高行健
    高行健:文学跟政府没有关系
    高行健香江行言犹未尽
    董建华冷对高行健 港议会要求解释原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