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死了

胖新

人气 2
标签:

“我生下来无挂无碍,像空气一样自由。自由与爱人,是我的第二生命,现在全给剥夺了。”

——伏尔泰

(一)

第一次闻到自由死亡的气息,是在去年的夏天。

从喧嚣的都市中回到乡下,必须经过一条机场高速公路。路的两边不时会有一些金碧辉煌的豪宅映入眼帘,然后就是一大片沉默着的稻田和零散的平房。这是典型的南方沿海城市的农村,传统与现代的最尴尬的结合部。夏天,我喜欢回家的感觉,我可以在车上欣赏路两边的风景,那时候,路边的稻田经常会弥漫着缕缕的清烟,那是丰收后的农民在焚烧收割后留下的稻杆。据说,这样做可清除多余的稻杆,同时燃烧后残余的灰烬可以为土地留下丰富的肥料,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准备。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有科学的依据,但这里的农民,一代又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喜欢那种弥漫着烟雾的感觉,因为我认为,那便是丰收和自由的气息。

然而,回到家乡,我却听到这样的一则故事:

该市正在参加全国卫生城市的评比,而那几天,刚好检查团要来,全市上下如临大敌,而在检查团必经的国际机场专用公路当然更是重点区域,市政府作了如下周密的部署:检查团评比期间严禁在机场高速公路两旁焚烧稻杆,由于此间恰是夏粮收割的季节,所以当地政府更应加强防患。这样的部署,当然就落实到当地的乡镇政府身上了。

一位年轻的镇长,在执行他的任务时,听到了许多农民的抱怨:

“检查团到底什么时候走?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法烧稻杆了,现在又是多雨的季节,你们总不能让我们把稻子烂在田里吧?!”

镇长听了,就没有再强迫农民执行那个禁令了。事后,他给上级写了一份报告,说明了这些情况,并且这样评论道(大意如此):

“……如果我们认为焚烧稻杆不科学不卫生,那我们应该通过制定法规在全市范围内来规范这一行为,而不该单纯为了应付检查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点来实施这种措施,这样做,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农民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法治的原则……”

年轻的镇长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并且在全市通报批评。而这一案例也成为该市党员们必须组织学习的“深刻”的一课,这一课的主题是:谨防自由主义在党内抬头。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在基层干部中并不多见的能够独立思考的年轻干部,然而他却因为“自由”地思考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当一个社会不能容忍懂得思考能够提出自己见解的人,而只需要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任务的忠实奴仆的时候,自由确实离死亡不远了。

(二)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八十年代的顾城对未来无疑是充满着憧憬的,否则,他就不会有这样沉重但却充满着向往的的名句。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他终于还是选择了逃避。在国外一个偏僻的孤岛中,他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女儿国的童话之中,当这个童话无法再继续的时候,绝望的顾城亲手杀死了心爱的妻子,然后上吊自杀了。

读顾城,我却读出了历史的宿命。

八十年代,确实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一个充满着希望和理想的年代。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我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思想解放的大潮。革新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自由”——这个闪烁着理想的光辉的词汇正是在那个年代重新进入我们的大脑。我们知道了张志新、遇罗克等黑暗中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的英雄人物,同时也可以听到一些诸如“民主”、“法治”、“党政分工”、“商品经济”、“百花齐放”之类的充满着活力的新鲜词汇。刚从令人窒息的年代中走出来,面对自由,人们虽然有些惶恐,却充满着希望和向往。

1987年北京发生了学潮。虽然我还只是小学生,而且通讯也远不如今天这样发达,但我还是毫不费力的的获知了这一消息。新闻界没有沉默,学校也有所反应,我记得老师是这么对我们说的:

“……北京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了帮助咱国家的四化建设,他们走上了街头给国家提意见。我们要学习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他们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对,我们给大哥哥大姐们写封信,说我们支持他们,同时劝他们早日回学校好好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向祖国和人民汇报,你们说好不好?……”

每每想起这段话,我就对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羡慕不已。他们的激情,正受着社会的宽容。也许这种自由,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一点混乱,但毫无疑问,那时的人民是自信的,政府也是自信的。

十三年后的今天,一群大学生为悼念在不幸中逝去的小师妹,也聚集在了一起,点起了圣洁的蜡烛,以寄托他们无限的哀思。因为它是“集会”,终于还是受到了许多干扰,而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着人性温情的活动,新闻界却保持了缄默…..

为什么?!

因为自由死了,但它却化成了幽灵,让掐死它的人们感到心虚和战栗。

(三)

摩罗说,自由是一首歌谣。“所谓‘自由的歌谣’,这是说给朋友们听的,我自己心里,是把这本书(注:摩罗所着的《自由的歌谣》)称作‘死亡的残骸’的。好心的朋友可以说我是从‘耻辱者手记’走向‘自由的歌谣’,我自己则知道不过是走向了‘死亡的残骸’。”

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大抵已经预感到悲哀的到来吧?

互联网的出现,似乎给了人们许多希望。网民们曾经可以在网上的论坛自由自在的发表看法。中国人从未象这样如痴如醉的享受着自由,虽然它还如此的虚幻。但人们相信,因为信息时代是拒绝封闭的,中国的开放与自由已不可阻挡!于是,善良的人们开始在网上编织着自由的梦想……

然而一梦醒来,我们却看到了一些久违了二十多年的字眼。接着,就是一些著名的论坛“自觉”地进行“系统升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从小读着彼得裴的这首诗,当年的热血青年正是唱着这首歌谣奔向延安,投身革命。自由之所以是一首歌谣,因为当时人们没有自由,人们需要自由,所以人们需要不断地唱着自由的歌谣,唱着唱着,直到把它唱成希望,唱成胜利……

然而今天,自由已经不再是一首歌谣了,它是幽灵的代名词。有人在不断的诅咒它,诋毁它,让它面目可憎,让人们自觉的远离它!

但酒巴里,还有一群男男女女在尽情的享受他们的自由。昏暗的灯光,激荡的摇滚乐,还有摇头丸带来的幻觉……他们自由了,我却分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难道……我们只剩下堕落的自由?

(转自<<胖新文集>>)


    相关文章
    

  • 未反法轮功 大陆学者茅于轼出版权受限 (2/6/2001)    
  • 家扶基金会认养马拉威一百位爱滋儿童 (2/6/2001)    
  • 多位律师监院陈情:兴票案调查有违失 (2/6/2001)    
  •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与港府论法轮功 (2/6/2001)    
  • 自焚事件后是什么遭江系文人所痛恨 (2/6/2001)    
  • 联合国人权委员访港 重申港有游行集会自由 (2/6/2001)    
  • 加国总理中国贸易之行被施压:跟北京谈人权 (2/5/2001)    
  • 新闻周刊:概念与官方同调 港人对高行健不满 (2/5/2001)    
  • 恐藉压法轮功箝制异见 人权团体力保一国两制 (2/5/2001)    
  • 自由的心灵之根 (2/5/2001)    
  • 西岳: 痛说中共”造假史”(二) (2/5/2001)    
  • 4月试射台湾自制雄三飞弹 (2/4/2001)    
  • 【纪元特稿】绿如蓝:我为自焚者言 (2/4/2001)    
  • 香港人权组织: 压制法轮功势削自由 (2/4/2001)    
  • 马英九:高行健的笔锋 什么都无所谓 令人悸动 (2/3/2001)    
  • 开放一线让深圳人来消费 (2/3/2001)    
  • 人权组织敦促香港保证基本自由权 (2/3/2001)    
  • 高行健与自由中国的一体 (2/2/2001)    
  • 《华盛顿时报》- 中国排斥美国内定驻北京大使人选 (2/2/2001)    
  • 血泪控诉:河南郑州惊现当代“奴隶” (2/2/2001)
  • 相关新闻
    血泪控诉:河南郑州惊现当代“奴隶”
    《华盛顿时报》- 中国排斥美国内定驻北京大使人选
    高行健与自由中国的一体
    人权组织敦促香港保证基本自由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