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拆弹专家与死神同行16年

记广州军区装备部某弹药修配站站长唐东成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3日讯】 弹药维修、销毁,人类的一大难题,世界公认最危险的职业。唐东成,广州军区某弹药修配站站长兼高级工程师,在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

图为唐东成精心研究拆弹技术

16年“战场”的生死较量铸造了他人生的辉煌:他带领全站人员修理各种弹药100多万发,销毁3万余吨,处理重大险情16起;他已成为解放军从事专业时间最长、修配销毁弹药量最大、科研成果最多的“处废专家”,荣立5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中央军委张万年副主席先后4次批示,称他是全军弹药技术保障战线的一面旗帜,全军“拆弹大王”。

16年生死较量 8次死里逃生

又是一起爆炸事故。1997年12月,刚配发部队不久的迫击炮钢珠榴弹引信在装卸时接连发生爆炸。唐东成被接到广州军区首长办公室,当面领受任务:将部队近10万发炮弹的引信全部拆下来。

唐东成仔细观察炮弹的内部结构,到现场反复分析炮弹爆炸的原因,经过数十次破坏性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套引信分解专用工具。在现场,他又亲自将173发处于待发状态的引信一个个地分解,把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其他技术人员。

酷暑夏日,他们穿着裤衩,在密不透风,40多摄氏度高温的工作间作业,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一连奋战了4个多月。五下海南,四进广西,三下广东,带领大家安全更换引信9万多发,为国家节约6700万元,挽回损失2亿多元。

唐东成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与死神同行。

1999年7月12日,唐东成接上级命令,在广东乐昌集中销毁大批量引信,集中销毁最怕碰到的就是哑炮。唐东成咬牙点响了第一炮。“轰、轰、轰……”山坳里霎时浓烟弥漫。细心的老唐一数:“怎么只有9响?”20分钟过去了,期待的爆炸声仍然没响。哑炮!唐东成心里一紧,决定一人前去探险。唐东成在满是泥浆的山地上匍匐前进。他每前进一步,战友们就多了一份紧张,心中默默念道:“千万别炸,千万别炸……”“轰”的一声,正当他靠近炸点四五米处,炸弹突然响了,一股巨大的气浪把他冲出好几米远,顿时失去了知觉……

像这样惊心动魄的时刻,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连唐东成自己也记不清了。熟悉他的人都说:唐东成已是“死”过8次的人了。

1997年新年,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湖南衡阳市湘江边的一声巨响,一下炸掉了人们脸上的笑容。那天上午,衡阳市几名群众在湘江边取沙石,不料挖出了130多枚炸弹,其中一枚炸弹当场爆炸,炸死一名民工。

唐东成带着几名工程师赶到衡阳。眼前的情景让他倒抽了一口凉气:130多发炮弹横七竖八地堆在沙滩上,炮弹口径大小不一,品种不同,这些炮弹的当量加起来等于几十吨TNT,一旦爆炸周围1000米以内建筑都将夷为平地,就如一颗小型的原子弹。这是侵华日军投下的各类航空炸弹和炮弹,按照规定这类炸弹就地引爆。但四周全是居民区只能城外销毁。凭着多年与炸弹打交道的经验,他知道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悄悄给妻子和父母写了份遗书。

为了避免伤亡,他下达命令,7枚引信已经脱落的炮弹谁都不能动。等大家装好了,他才一个人把7枚最危险的炮弹一个个抱到装满河沙的卡车上倒立固定起来,自己就蹲在它们旁边。

深夜12时。出发!为保证万无一失,炮弹确定在离城外20多公里的一个干枯的大水库里销毁。唐东成一人扶着七枚炸弹走在最后。随着“轰”的一声沉闷的巨响,水库中央升起几十米高的蘑菇云。百万市民堆积心头的大患消除了!人们一阵欢呼!身心极度疲累的唐东成却一下子昏倒在泥地上……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探宝被困18小时,一人获救一人死亡
酸雨威胁浙江九成五的陆域面积
吉林舒兰市一天三十多位法轮功学员遭绑架
深圳知名八大景点之一部分城墙发生坍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