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近30万本创纪录 《壹周刊》震动台湾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31日讯】港产传媒《壹周刊》打正“狗仔队”旗号在台湾创刊。据报道,近三十万本创刊号昨在数小时内几被抢购一空,成为台湾销量最高的周刊。台湾立法院多名委员昨向行政当局提出紧急质询,要求遏止“狗仔新闻”,法务部则指出,民法对民众私隐有保障,但“狗仔”行为是否违法则难一概而论。台湾学者则担心偷窥、揭露私隐文化将日趋严重。

苹果日报报道,在创刊前夕已经引起台湾朝野震动的台湾《壹周刊》昨日正式面世,创刊号以台湾总统陈水扁未来女婿的情史作为招徕,推销策略以大台北为主,集中在便利店、书店及报摊出售。早上七时许,在台北车站内的诚品书店在十八分钟内售出全数三十本《壹周刊》,需要临时加送逾千本满足需求,据报道,近三十万本创刊号于数小时内几乎全部售罄。

是否违法界限复杂

不过,据中央社报道,《壹周刊》的创刊,引起多位立法委员关切,国民党籍立委郭荣振、陈振雄向行政院提出书面紧急质询,要求行政院长张俊雄应对到处散播“狗仔新闻”的《壹周刊》加以遏阻,共同对《壹周刊》狗仔队说“不”。国民党籍立委林政则在立法院司法委员会审查民法修正草案质询时也指出,狗仔队透过窃听器、遥控照相等工具,采访政治人物、演艺人员,对个人隐私造成很大威胁,夫妻间也可能因为报道破坏和谐关系。

台湾法务部法律事务司司长陈美伶回答议员时则表示,台湾民法规定有隐私权,如果被“狗仔队”侵害隐私权,可以请求精神赔偿,涉及妨害名誉也可以请求赔偿,至于侵害姓名权、肖像权事前如果得知可予以制止,但是跟踪、偷拍是否违法界限复杂,要以事实认定。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讲师张锦华则批评《壹周刊》带来“狗仔文化”,接近“侵犯私隐、炒作八卦”的风格,为传统新闻价值观所不容许。她警告,由于该刊是外来投资,行为若太过分,很容易引起台湾人排外情绪,而出现罢卖行动。

狗仔精神锲而不舍

而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学者亦指摘,“狗仔风气不可长”,“企业有企业的伦理及规范;也需对人有基本的尊重”。他忧虑,如果《壹周刊》销情理想,将吸引部分台湾传媒效法“狗仔”作风。

当地八卦杂志《独家报道周刊》社长沈野则批评该刊创办人黎智英不熟悉台湾市场,“成功率极低”,又说“他吹牛吹得太大了!”并警告,诽谤在台湾是刑事罪行,记者可以入狱,《壹周刊》好自为之。

台湾《壹周刊》的总编辑裴伟则强调,早已作好了被民事索偿的准备:“台湾公众人物有被报道的义务,只要是事实,不是造出来的,我们就会报道。”黎智英日前接受本报访问时则强调,是以“狗仔精神”,即锲而不舍、主动、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新闻采访,但台湾《壹周刊》并无成立过正式“狗仔队”,因为台湾新闻已够多,当需要重要相片时,才会派记者跟踪访摄。

编者按:台湾《壹周刊》与《苹果日报》同为黎智英拥有,特此向读者申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壹周刊陷台湾社会于不安? (5/31/2001)    
  • 未出版先轰动﹐“壹周刊”创刊号披露陈千金未婚夫另段恋情 (5/31/2001)    
  • 狗仔队空降 震撼台湾 (5/30/2001)    
  • 东方控《壹周刊》败诉讼费裁决 (4/13/2001)    
  • 《壹周刊》被告诽谤 (4/11/2001)
  • 相关新闻
    壹周刊陷台湾社会于不安?
    透AI让经济产值成长 萧美琴:掌控AI非被取代
    北捷全站新增日韩语到站广播 9月底加注日韩语指标
    环球晶美国厂遭骇客攻击勒索 估19日恢复出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