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王志东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2日讯】 编者按:在昨日的联想与AOL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并未见到王志东的身影,新公司CEO的人选也算浮出水面,还是原班人马。早些时候,关于王志东将出任联想与AOL新公司CEO的传言看来可以尘埃落定了———并非是真实的。

而新浪方面在解释CEO王志东辞职完全是出于个人原因。根据一般的游戏规则,身为CEO的王志东即使铁定心,最多也是放弃CEO的职位,新浪网董事会董事的位置总是要保留的。然而,事实是王志东彻底出局,只留下一个空泛的虚有其表的首席顾问的头衔,充当了王志东对自己创办的网站的最后纪念。

我们看到了非常不和谐的一幕: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正在前行的王志东“硬生生拉住”,强迫其停下,然后偏离原来的轨道,驶上一条与原先新浪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王志东成了独行侠,所以他只能选择离开新浪。

我们请东方电视台财经记者程兆民先生将其在去年与王志东的谈话整理成文字,回顾一下王志东创办新浪短暂的职业生涯。尽管他领导下的新浪网站的建设有得有失,但值得肯定的是,王志东有着中国IT技术人员特有的稳重、踏实,他领导下的新浪不急不躁,后来居上,在门户网站内容建设上有足够的特色。这是几乎所有中国网站所无法比拟的。

他,是国内首套中文平台软件“中文之星”的发明人,“全世界有那么多聪明人,为什么他们就没想到,让我第一个捡到了,”如今放弃昔日安身立命的C语言,执掌国内点击率最高的门户网站的帅印,“直到今天我妈还经常对着我发愣,说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你能做生意。”他能顺利完成从程序员到经理人的转变吗?让我们来关注新浪网首席执行官王志东。

中国互联网是一年一阵风,1998年兴门户网站,1999年玩电子商务,到了2000年,又刮起了一股劲爆的网络上市风。这话虽然有几分调侃的味道,却也多少勾勒出中国互联网这几年的发展脉络。这其中,新浪称得上领风气之先,在门户和上市两大潮流中率先弄潮,但领跑的优势是一路风光,劣势是必须付出拓荒的代价。而作为新浪网发展的决策人物,王志东感到压力颇大。

记者:作为国内互联网的领跑者,你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具体上市的代价是指什么呢?

王志东:由于我们在国内,由于是领跑,由于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的时候,我们要多花时间。说实话,我们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至少说上市最好的时机我错过了。但是我想,因为我要做这个市场,因为我要立足于国内,这个代价付出我认为是值得的,也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

在无可选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2000年4月13日,被剥离了国内ICP业务和资产的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了,招股价被定作17美元,但在近三个月的交易日中,最高价也不过29美元多,最近维持在25美元左右,与去年7月中华网上市交易时,当天涨幅超过200%,冲高至60美元的盛况相比,新浪可谓是备受冷落,再环视其余几支同为“中华概念股”的同门兄弟,作为互联网供应商的亚信不声不响顺利挂牌,世纪永联曲线救国买壳上市,似乎都没有经历与自己同样的肢解剥离之苦,而不久前上市的网易也避开了几个月前的疾风恶雨,新浪只有甘苦自知。

记者:你对新浪这种上市的曲折是如何看的呢?

王志东:95、96年的融资到98年的合并以及到这一次的上市,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没有经历过的,没有任何一个榜样或者任何一个例子可以参考的。中间涉及到的很多法律上的问题,很多政策上的问题,甚至一些管理模式上的问题,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在上市的过程上,如果同样一个企业放在美国的话,可能两到三个月之内就可以完成整个上市的操作,但由于我们在国内,由于是领跑,由于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的时候,我们要多花时间,比方说,我们足足用了8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个做完。这个做呢,说实话,我们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至少说上市最好的时机我错过了。但是我想,因为我要做这个市场,因为我要立足在国内,这个代价付出我认为是值得的,也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

谁都知道王志东是中关村出来的,你的公司要上市,自然要打上这个标签,从我们自身来讲呢,我们也愿意在国内所有问题都合法化,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所以时间会拖那么长。

记者:那你是怎么处理国内这一块的业务的?

王志东:其实我们国内这一块,做得也非常清楚,因为我们上市的时候,跟信息产业部、跟证监会达成了一项共识,目前我们在法律结构上,是完全符合国内要求的。我们也做了相关重组。同时我们通过这样一种结构,特别是里面的一些业务合同,我们使上市公司对国内中资的ICP公司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从技术上,从资金上,通过合同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通过这种支持,上市公司也可以合理分享企业在国内运营的业绩和回报,这一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也得到了投资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应该说是现有条件下最理想的状况了。中国入世,政策更宽松,在政策框架下作相应调整,使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记者:从过去自己搞设计到现在带领一个团队去创业,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王志东:你做一个好的产品不如做一个好的环境,你个人的软件上的成功,比你创造一个集体创造一个环境让一个集体去成功,我觉得后者的成功感更大。

与国内其余几大网站首席执行官相比,王志东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1988年,王志东从北京大学毕业,面临着出国留学和国内创业的不同选择,年轻气盛的他选择了后者。

记者:当时不少优秀的学生都选择出去学习,你没有想过去留学吗?你当时怎么设计未来的道路的?

王志东:当时大学的时候我出国的意识有一点,因为我对硅谷相当崇拜,特别想出去。因为那时候比较凭兴趣,所以一台计算机和一个英语课程往面前一摆的话,我自然在计算机方面投入得更多一些,所以到了毕业的时候,一看中关村已经那么旺了,我就觉得出国有点过于直接了,还得靠托福,到了美国还得读书,读完书了以后最后才能去硅谷。当时我想,中关村不是号称中国硅谷吗?我既然已经踏了半只脚在中国硅谷里,干吗不一起踏进去呢?不需要浪费这个时间了。

我本人的经历跟中关村关系非常密切,我是84年到北大,北大正好在中关村一个非常核心的地方,84那一年正好是中关村两通两海起来,等我88年毕业,正好赶上中关村实验区成立,我在大学四年一直迷恋计算机,所以作出决定也很简单,我就留在中关村了。

记者:你认为当时创业主要依靠你的兴趣?

王志东:从大学一直到后来都是一种兴趣,甚至在毕业后几年都没有一种创业的意识,因为我当时想法是现在年纪还小,我想多学些东西,但是我学东西又不太想在学校学,我希望在外面能多学点。所以后来我在中关村干两年,在北大方正干两年,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打基础,多学学。真正要创业我是在91年底、92年初的时候。92年初有同学鼓动,最后我才开始有这样的意识。真正创业是93年才下的决心。

记者:看得出来你对你大学学习的专业非常感兴趣?

王志东:本身我学的是无线电专业,因为我在中学的时候是一个完完全全、地地道道的无线电爱好者,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报了无线电系了,但在无线电系,我发现计算机可能更适合我,因为我自己手头很紧,所以做无线电的时候要买元件买工具消耗相当的大,后来我发现计算机简单得多,因为我只要找到上机的机会,利用它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不管是做电路还是编程序,都是你自己设想了一个东西,你用手里的东西把它实现。所以我觉得做计算机更好,所以我在大学里基本上都是用自学的方式把计算机学过来,大学以后正好赶上中关村整个国内计算机热兴起,赶上这个大潮自然机会也很多。后续的机会也不少,比如说,做WINDOWS,很偶然让王选老师找到我,把我给推上去了,做了这个项目,当时我也没想到,这个项目当时居然对我的一生有那么大的影响。王选当时找我的时候,相当的不容易,第一,我不是科班出身,第二,我只是本科毕业,第三,我有在小公司里工作的经历,这在当时是被认为非常不可靠的经历,因为王选那边,很多的技术都是严格保密,而中关村里面,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当时很多人担心说王志东会把这个风气带过来,而且他又知道我是个解密高手,会不会把王选那边的技术全部都给透露出去,当时作出决定压力非常大,当然现在我可以拍着胸膛说我对得起王老师了。

记者:发明了中文之星当初是不是感觉很好?

王志东:到方正做中文之星我当时的确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因为我觉得我真的是发明或发现了一样东西,而这种东西有可能给一个行业一种振奋。而且全世界有那么多聪明人,为什么他们就没想到,让我第一个捡到了,这样一种感觉是自己发现了一种宝藏一样的兴奋感,而且延续了好长时间。我这个核心技术是在90年底就做成了,到今天为止这个技术还是领先的,这个技术一直延续到WHICIWIN产品,去年这个产品卖了两千多万,全都靠这样一个技术,这对我来说很有一种自豪感。

记者:你认为自己的技术背景给后来的新浪带来什么?

王志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我当时在RICHI WIN做的时候,最开始的最艰苦的编程的半年,我是亲自一头扎进去的,四通利方的头半年到一年,我还是一个技术人员,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后来,虽然我们逐步脱离了技术的第一线,更多的是看公司企业管理的方向等等,但我本身的一些技术的背景对于我如何去管理,去理解这些技术人员的体会,甚至在一些技术方向上能作出一个准确的决策,这跟我的技术背景是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再加上我刚才说了,搞技术使我的思维有一个非常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把它应用到管理上来,又更好地帮助我去更好地实现这个管理。所以技术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四年中关村里的摸爬滚打,王志东迅速成长起来,作为程序员,他无疑是成功的,第一个写出WINDOWS的中文平台,独立开发出BDWIN、中文之星、RICHWIN,这些让只正经写过五年程序的王志东成为继CCDOS发明人严援朝之后中国第二代程序员。1992年他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负责产品研究与开发,但当时的人事纷争使他一心钻研技术的梦想走向破灭。他开始痛切地认识到,技术上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满足感,凭兴趣做事情,不仅成不了系统,还受不起挫折。

记者:凭兴趣去做事情是不是会受到很多挫折?

王志东:完全凭一种兴趣做东西有时不成系统,而且有时受不了挫折,尤其是做技术人员的时候,他一看合作伙伴不好,或者领导不重视,他就会有怨言,后来在创办四通利方之前,发现来回躲不是个办法,必须自己去面对它。这对我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93年四通利方的创业,整个自己做了个转型,转成一个管理者,多大的难题,你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记者:听说在新天地的经历让你感觉很伤心?

王志东:新天地的经历对我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我在北大的时候,其实就一直崇拜硅谷的创业的经历,后来之所以让我下决心留下来让我去办新天地,当时的一种意识就是好像我可以去实现我的梦想了,好像可以去做一个硅谷那样、苹果那样成功的一个企业。但是一路过来,我发现现实和理想差距非常远,甚至有很多事情已经完全超乎我原来的想象,超乎我的控制力,所以当时的一种变化使我有一种信念上的动摇,我88年毕业没有出国留在国内创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因为我很多的朋友,包括我的爱人都说,你不就是想硅谷的故事吗?干吗不直接到硅谷去做真正的硅谷的故事而留在中国?所以当时我真的有动摇,而这动摇对我来说痛苦在哪里,那时是92年,离我毕业已经四年了,如果当时放弃在国内发展完全改变,那相当于证明我这四年的一个失败,这对我是非常难受的。所以到93年我下决心去做四通利方的时候,我是憋着一口气的。我要把我毕业后这四年五年证明说没有白费,我当时作的决定是对的,就是为了一个信念而工作,我在中国这块土壤,在中关村,应该也能做出一个成功的故事出来。后来我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顶下来,憋的这口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面对一些纷争你自己是什么想法?

王志东:头大、很厌烦、不理解,而且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我总想找一个明君,找一个真正支持我、帮我料理所有事情的人,像找一个经纪人那样,一发现找不到,心里就很痛苦。后来逼得没办法,只好靠自己去做了。一直在93年我挂这个总经理之前,没人相信,我自己也不相信,我能做管理。因为我是从小开始,我的所有的兴趣都在学习在书本上面,所以说管理管人做生意,还真的没人信,直到今天我妈还经常对着我发愣,说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你能做生意。

决心也好,无奈也罢,王志东最终从幕后走向了前台,1993年,他创办了四通利方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做软件业的同时,1995年他开始注意到互联网,感觉自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记者:你个人是怎么接触并认识网络的呢?

王志东:当时感觉真是非常震撼,当时去的是参加IBM的一个会,会上我搞了一个免费账号,连续泡了三天的网,整个泡网的感觉就是你在一个地方,能跟世界所有的地方去互通,信息、图像等能这么直接地交流,这对我来说震撼是非常大的。而且我当时在考虑软件未来的发展,我当时已经直观感觉到这会对软件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记者:什么时候想到在网络这个行当大干一场?

王志东:大干一场到了98年,在96、97年,我一直在试探,其实已经开始有动作了,97年的时候,我们的互联网已经做得有点起色了。但是我还没有完全看好、看准它的商业模式。因为真正做商业的话,很重要是你要看准它的切入点,因为一个行业发展的时候,总有一个所谓拐点,在拐点之前投入呢会过早,你的投入太大,而且做出来的技术有可能会被淘汰,拐点之后有可能太晚了。你要找准这一点。我一直到97年底,我总觉得这个点一直没看准,到了98年,我们公司融资已经完成了,手里有钱了,看到整个国内的互联网拥有数量也比较多了,那时已经有好几十万用户了,上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所以我那时感觉现在是值得大干一场。我的性格就是,要干就干把大的,怎么干大呢?一定要干国际化的,所以这么的思路一走出去,一网就把华渊捞着了,一捞就马上搞出一个新浪网,当时我没想到一步会搞到这么大。

1997年,四通利方引入国际风险投资,实行国际化改造,1998年,又与华渊合并,成立新浪网公司并推出同名的中文网站。

记者:新浪刚成立的时候,你准备从哪里入手去经营呢?也就是说一开始制定了什么样的经营策略?

王志东:推出新浪网之后,很多人形容,王志东现在是胜利大逃亡,跑掉了,其实我真的不是这么认为,对我触动很大的是95年底,MICROSOFT推出了它的一个INTERNET战略,当时我已经有很强的一个直觉,认为软件未来的方向是要走网络,彻底地走网络化,这是它的一个方向。所以96年初,我们就提出一个口号,四通利方的方向是中文和互联网,这是我们的一个战略方向,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围绕它在走。现在整个新浪网的技术成分还是占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我们的任何一个产品,比如说我们的电子商务,我们的新闻体系,我们的社区建设,再加上我们的电子邮件这些服务,全都是基于我们的软件的技术。所以现在我更愿意把新浪网当作一个新型的软件公司,在软件这样一个背景下,基于软件进行开发、基于软件进行市场销售的这么一个企业,所以我觉得现在我做软件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加好,而不是一种胜利大逃亡的感觉。

记者:当时在国内的企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是不是面临着阻力?比如新浪引进风险投资,包括和当时华渊的合作,团队的成员当时态度如何?

王志东:我是从大学书上学来的。从95年开始,我是为了解决国内四通利方如何走向国际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到了硅谷。到硅谷找了很多人,最后找到了真正的风险投资家,然后由风险投资家对整个公司进行了一番改造,最后把公司变成了这样一个企业。当时四通高层从理念上是支持的,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一个很漫长、很艰难的认识过程。而且这个难度、这个压力来自于四面八方,包括公司的上层董事会,甚至包括公司的同事,他们对我这样一种做法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怀疑。因为这件事,当时看有点天方夜谭的样子,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例子。所以当时对我说我坚信能成功、相信我的人,除了我太太以外,没有第二个。

记者:当时顾虑主要在什么方面呢?

王志东:当时他们有这样的顾虑,他们一定要100%拿到这个公司的控制权,不愿意出让股份,但是你不出让股份,就不可能融到资,而且你当时四通利方的股权结构极端的不合理,因为按照我最初的谈呢,管理层必须有股份的,但这股份一直到融资的时候都没有兑现,这就使得公司97%、几乎是100%全部是由四通控制的,变成四通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从根本上,四通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四通在软件业,包括后来的网络业方面,它又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资源来做支持,所以这个公司真正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他们就算要支持,也是能力有限。所以后来为了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请到了银行家、律师在一起做了无数次的沟通,问题一点点地去解释,一点点地做工作,现在四通呢,在这个基础上,它现在也很得意,这是它投资最成功的一个企业,给四通,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的利益上,都带来很大的一个声誉。你必须有所舍弃,才能达到一种双赢。

记者:那当时是如何考虑管理层的股份的?

王志东:在跟华渊合并之前,个人所占股份只有10%几,当时给管理层的股份实际上是分成两块,一个是给我这边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留给公司所有的创业人员和未来的管理人员,所以我占的并不多。跟华渊合并了以后,进一步被稀释了,华渊原来的投资人、华渊所有的管理层都共同来分享这个股份,所以我希望的一种理念是大家一起来分享这种成果。所以现在是几乎所有的雇员都有机会参与公司的一个期权计划。

记者:股份少,发言权是否受到了影响?

王志东:没有那么简单,并不是谁大谁就说了算。在新浪网里面,有一个特点,它的股权非常分散,最大的股东也只有10%几,四通只有10%,其它的越来越分散,而且这些股东的背景也不一样,比如四通是一个国内民办企业,华登是一个国际风险投资家,戴尔是国际上的科技企业,再加上我又是属于初始创业者,这样一个丰富的分散的股权结构,其实使得董事会上作出决策,风险反而降低了。大家在作决策的时候,更有机会去针对公司,因为所有人只有一点利益是共通的,就是公司的利益。第二从四通利方一直到现在的新浪网,所有的投资人有很重要的一个意识,所有的投资都建立在对现有管理层的信任度上,而且企业公司的管理层这么多年的确也建立了比较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使得董事会对管理层有足够的支持。虽然我占的股份并不多,但整个公司的结构是非常健康的。在新浪上市前,王志东的角色就一直引人注目,新浪也一直期望能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CEO来执掌发展大计,也许是王志东意识到自己的管理缺陷,并且还有重返技术的兴趣,1999年新浪外聘了一名NETSCAPE的副总做CEO,但几个月下来,发现他并不适合这个职位,王志东又只好重新挂帅。

记者:你认为你适合做目前这个CEO的位置吗?

王志东:在去年初,要建立新浪网这样一个国际化企业,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符合这个条件的,每个人都有几项缺点,当时的想法是我不敢把宝押在这儿,98年签协议时就作出决定,我们要外聘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做CEO,最后我们选定了从NETSCAPE请来的一个副总,但几个月发现,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他,或者说他并不胜任这个工作。到去年8月份,整个董事会认为既然企业重心是在中国,在过去半年多我负责的业务是中国业务以及产品开发,这两点大家都认为是公司真正的核心业务,所以大家一致希望我来出面做CEO,我承认,我做CEO的确是有压力,甚至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比较起来,第一,我现在还有足够的学习和充电的能力,第二在公司里外,我还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利用,来弥补我的缺点。从去年9月份我重新接任CEO,公司的基本面还是保持高速发展的状态,这一点可以证明至少我做的是合格的。我还在不停物色,如果有合适的话,我还可以再让出。

记者:你认为自己从程序员到经理人的角色转换是如何开始的,现在是否成功?

王志东:这个第一步是被迫的,是被推进鳄鱼池,后来学会了游泳,就为了争这口气。我有个习惯,等一件事,你不得不接受的时候,你最好乐观一点,一切往好处想,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所以到94年,公司的产品到一定段落,而整个运营、策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或者有很大的挑战,我自己真的下决心去接受这个现实,我另外一个习惯起了很大作用,做电路和编程序有很大共通性,所以我在办公司的时候,我又习惯性地运用这个思维,我就把这个公司当作一个程序来。办好了,我一样是手里很多资源,我怎么把这些资源优化整合,这一关突破之后,就是说,我在企业运作上碰到问题的时候,我拿出当时对付技术问题的那种精神来对付它,后来我发现,人事问题,或者公司的运营问题,其实也是一样,都是有解,也都是有它的一种规律,所以这种转变之后,因为原来搞程序、搞技术的时候,也是不断地自学嘛,所以在搞管理,包括后来搞融资,我又发挥了原来那种自学的习惯,后来发现这种自学是相当于不断给自己充电,自己基本上也能应付过来,不管是做融资,做软件,还是现在做的互联网,我发现这里面共通的还是居多。确实,对于王志东而言,新浪在美国的上市,使他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经营压力,据高盛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新浪网还可以支持10到20个季度,王志东认为,到那个时候,自己会创造了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互联网潜在的泡沫成分,王志东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从1998年开始,新浪就开始极力规避自己的市场风险。

记者:你对互联网行业存在的泡沫怎么看?

王志东:从98年我决定在互联网上做投资的时候,我就每天在担心这个泡沫,也每天在说,新浪网一定不能卷入泡沫中去,新浪网一定要务实,随时准备泡沫一旦破灭的话,新浪网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可以说我们有足够的准备,而且在运营、产品方面也作好了足够的应对的方法。从宏观上讲,互联网不等于泡沫,互联网有它创造高额利润的一种基础,关键是你是不是按照这个来做。泡沫要破灭的话,不可怕。泡沫要破灭的话,对于真正务实的,真正体现互联网经济特点和本质的企业,反而是件好事情。

记者述评:

很早就因为新浪而知道了王志东的大名,但是从没见过面,2000年7月,我们联系好了采访王志东,当时恰好王志东到上海交大与大学生见面交流,定好见面会结束后采访他。记得那天晚上由于飞机晚点的原因,王志东8点多才到上海交大,当他从出租车上下来的时候,给我初次的印象是他身着便装,是一个很淳朴很憨厚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执掌着新浪———这家中国互联网的领跑企业吗?难道他真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大智若愚”之人?

那天晚上交大的学子向王志东提出了很多问题,当时互联网创业的热浪席卷校园,大学生对这个行业充满了热望。在他们心目中,王志东就是中国学生创业的偶像,对于每一个问题,不管听起来多么幼稚,王志东认真而不厌其烦地回答,当时在台上的他,没有让任何人感觉到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网站的掌门人或者是知名的企业家,也许,这跟他的性格有关。我后来的采访证实了这一点。

一直等到很晚,11点左右,我们在上海的华亭宾馆开始了对王志东的专访,因为介绍他的文章太多了,我一时都不知从何谈起,关于他的创业经历,实在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于是我们随便聊起来,从他的大学经历谈起,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看待自己的发明,创业之初的单纯和经历的挫折,新天地的不如意,以及那埋藏在内心的抱负。

王志东很坦城,也是侃侃而谈,感觉得出他在CEO位置上锻炼了自己,可是他的性格,就像他自己说的,没有经历很大的变化,以诚待人,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这一点,也许他就从来没有改变。长达近两小时的采访王志东的性格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也许,当王志东率领新浪走向国际市场时,我们也应为我们有这样的本土化企业家而欣喜。

后来便是陆陆续续地看到新浪在市场上的推广活动,新浪在纳斯达克的市场表现,也常常为市场所关注,不知道王志东这个过去一直专心研究技术的人,是不是也很关心自己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跌宕起伏?也许,经营的压力一直压在他的肩上,但是看得出,只要他与合作者合作得开心,他便会不懈地追求下去,期望他走好!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面对联想AOL 新浪能否安然无恙? (6/12/2001)    
  • 内幕报道:新浪董事会硅谷会议与王志东辞职 (6/11/2001)    
  • 比王志东去职来得更惊人 丁磊决定要贱卖网易 (6/9/2001)    
  • 中国大陆门户网络一片混乱 (6/8/2001)    
  • 从新浪王志东的出走看全球IT业CEO的灰色人生 (6/8/2001)    
  • 6月8日新浪网高层媒体见面会全文 (6/8/2001)    
  • “洋枪队”们给中国IT产业带来了什么? (6/8/2001)    
  • 新浪网董事长姜丰年含泪称:王志东受委屈了 (6/8/2001)    
  • 最新消息﹕网易CEO黎景辉将辞职 (6/7/2001)    
  • 半年内 大陆网路业将全面崩溃 (6/7/2001)    
  • 王志东将出任新FM365 CEO 谣言还是事实? (6/7/2001)    
  • 评论:哪的CEO日子都不好过 (6/7/2001)    
  • 美林披露王志东辞职起因:不利新浪并购 (6/7/2001)    
  • 丁磊: 我觉得辞职一定不是王志东本人提出来的 (6/7/2001)    
  • 原新浪网CEO王志东致网友们的信 (6/7/2001)    
  • 传新浪辞职总裁王志东将出任新FM365CEO (6/7/2001)    
  • 网易CEO黎景辉将辞职 首席营运执行官将无限期停职 (6/7/2001)    
  • 网易证实被香港公司收购 高层发生剧烈人事变动 (6/6/2001)    
  • 大陆网路业并购行动 鸣枪起跑 (6/6/2001)    
  • 英雄刎颈:王志东的新浪时代结束 (6/6/2001)
  • 相关新闻
    英雄刎颈:王志东的新浪时代结束
    大陆网路业并购行动 鸣枪起跑
    网易证实被香港公司收购 高层发生剧烈人事变动
    网易CEO黎景辉将辞职 首席营运执行官将无限期停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