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网络需要怎样的人才? 六类人才奇货可居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2日讯】在中国,有人统计,从最初的中华网、搜狐裁员到renren.com遣散所有员工,再到6月初新浪网的70名员工也被迫“一小时走人”,少说有两万多网络人失去了他们的工作。

裁员中最先“牺牲”的是谁?

网站编辑曾经是需求量最大的一个职位。互联网公司的第一轮裁员波到来的时候,最先被扫地出门也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网络采编人员。当网站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以后,一些网络制作人员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地。

其实,网络企业在初创期,所需要的多是单层次的人才,企业扩大后,网络的商业价值由潜在价值变成了显在价值。这就需要增加既有网络知识又有专业知识的广告人才、法律事务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等。特别是国际风险资本的注入和一大批传统企业的介入,更使这种需求急迫化、扩大化了。一个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格局已经形成,并将成为互联网的主体。那么,原来那些单层次的人才遭遇“下岗”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络明天需要怎样的人才

一方面,网站裁员风正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仍有网络公司在大张旗鼓地招人。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市场人员正变得抢手!Furniture.com公司的发言人解释说,对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在如何赢利的问题上,市场人员和管理人员至关重要,这也正是解雇技术人员而招聘市场人员的原因!

对于网站来说,随着经营重点的转移,用人方向必然发生变化。在我们所了解到的网络公司当中,业务重点大都由内容建设转向了销售和服务。网易的业务中心将由原来的搭建平台转向为客户服务,新业务正在不断招人;Myrice关闭了短期内不能带来赢利的孵化器项目,声称将工作的重心由内容建设转移到服务上来,同时公司内部的市场与销售人员重新进行了整合,不仅原有的许多市场人员将逐渐向销售转变,而且开始大规模招收销售人员;而中华网则在裁员的同时强烈扩充该公司的网络策略部门##由此,网络公司对网络人才的新一轮需求已经清晰地浮出水面。

眼前最受欢迎的显然是销售人员,网上招聘信息已经反映了这一新动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网站销售的难度非常大,因而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英文要好、IT知识要丰富、善于沟通、具有谈判经验等等。有网站销售工作经验的人才必然会抢手。

网站编辑将走向全能化和专业化。只会COPY文章的编辑将受到冷遇,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栏目策划能力、组织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栏目主持。同时,由于网络类型的细分,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越来越重要。

技术人员越来越专业化。技术含量单一的网页制作不再有市场了,随着网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网管”会在网站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专多能而又可身兼数职的人才将成“香饽饽”。因此,求职者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到“高薪”与纳斯达克指数的升跌,而应该从市场的角度、网络经济发展的角度,在自身素质方面多做些功课。毕竟市场是刺破泡沫经济的惟一利刃,也是制约人才盲目流动的惟一尺度。

六类网络人才奇货可居

有关专家分析,随着互联网产业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六类网络人才将受宠:

网络经销人才:“招聘电子经销专家市场供不应求,每个平步青云的机会都向我敞开大门!”一位新媒体专家的这段自信的叙述说明了经销行业中许多在职者的有利地位。他们工作的核心在于对专利权和名牌商标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公司、产品和市场潜力进行分析。

网络法学人才:多媒体的推广应用和因特网的发展壮大,使版权管理越来越重要。对于一部画面取自电视纪录片、音乐出自一位当代曲作者、文字又出自另一位作家的作品,它的版权问题的谈判实际上相当棘手。

网上导读人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越来越依赖于网上信息平台,对于专门上网为公司服务的“导读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只有经常上网、通晓各类语言,熟悉各类信息在哪里,并能根据需要以最高效率整理信息的上网者才能荣任导读员。

网络分析人才:如同股市中不可缺少股票分析师一样,互联网公司、网站也同样不能缺少网络分析师。他知道什么内容能够吸引受众,怎样指导网民投资等,从而找到网站进行市场宣传的一个好卖点。

  战略分析人才:美国有一支庞大的战略分析队伍,他们以12万美元的年薪,高居互联网相关职位的榜首,成了最抢手的资源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我国有些猎头公司,头脑清醒、眼光敏锐,已经把获取网络经济急需的战略分析人才列入视线。

网络安全人才:“弱不禁风”的网络呼唤安全专家“保驾护航”。中国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安全系统脆弱,给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而“监守自盗”式的内部攻击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美国,仅华盛顿就有3支电脑犯罪侦查队,中央情报局专门将1000名员工调到一个专门负责研究遏制电脑犯罪的信息技术中心去。

用“风声鹤唳”这个词来形容许多网络人目前的处境,也许并不为过。裁员的悲情戏一幕幕上演令大众投过来怀疑的目光--难道除了逃离,网络人再也无可选择?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孤芳自赏还是协同:应用软件企业面临选择 (7/12/2001)    
  • 广东IT人才最缺“两头” (7/12/2001)    
  • 老板最赏识什么样的手下﹖ (7/12/2001)    
  • 拥有高学历无法高枕无忧 深圳大学生失业比比皆是 (7/11/2001)    
  • 申奥与 “ 三个呆婊 ”    (7/11/2001)    
  • 印度电脑人才大量外流美国 (7/10/2001)    
  • 联合国:亚洲高科技人才流出严重 (7/10/2001)    
  • 香港每年需要万名IT人才 鼓励海外内地专才赴港 (7/10/2001)    
  • “e 时代”的振奋与悲情 (7/9/2001)    
  • 人权是布希与江泽民的争论话题 (7/9/2001)    
  • 谁来敲响中国高考制度的丧钟 (7/8/2001)    
  • 入世后大陆复合型人才最急需 (7/8/2001)    
  • 中国当前最缺的八类网络人才 (7/8/2001)    
  • 香港电盈.中电招聘内地专才 应征者薪酬要求多偏高 (7/7/2001)    
  • IBM亚太地区总裁:如何留住人才 (7/7/2001)    
  • 大陆现在需要什么样的IT人才? (7/7/2001)    
  • Oracle瞄准了印度软件人才 (7/4/2001)    
  • 不回国的理由 (7/2/2001)    
  • 未来十年中国12种人才最“抢手” (7/1/2001)    
  • 哪个行业可获高薪?人才市场薪酬最新走势大揭秘 (6/30/2001)
  • 相关新闻
    哪个行业可获高薪?人才市场薪酬最新走势大揭秘
    未来十年中国12种人才最“抢手”
    不回国的理由
    Oracle瞄准了印度软件人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