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侠竟是文坛剽客?

人气 101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8日讯】堂堂金大侠成了文坛剽客?

  有网友指控金庸涉嫌剽窃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金庸对此非但不否认,而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深受大仲马作品影响。

  网友“菊花有刺”:《连城诀》剽窃《基督山伯爵》

  3月14日,署名“菊花有刺”的网友在中青论坛发表《大仲马──金庸心中永远的痛》一文,指责金大侠有剽窃大仲马作品之嫌。一时间,网上舆论大哗,网友们议论纷纷,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网友“菊花有刺”在《大仲马──金庸心中永远的痛》一文中指出:“金庸与大仲马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这样说决不仅仅因为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对大仲马的作品所做的大量的剽窃。《连城诀》一书,我相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全盘照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在其它作品里,也时时能见到大仲马作品中那些‘火枪手’和英雄们的模糊影子。就连金庸最得意,也是近年来评介日升的《鹿鼎记》,其主体构思也完全来自大仲马的《约瑟夫﹒巴尔萨莫》──《夏尔尼伯爵夫人》系列。记得在近几年看到的评论中,很多评论家都很推崇《鹿鼎记》一书,他们尤其钦佩的是金庸的主体构思──将皇宫与妓院对照,认为这是足以证明金庸功力、思想深度的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个‘伟大的发现’正是金庸从大仲马那里窃取的!不信吗?请找一本上海译文社1993年版的大仲马作品《夏尔尼伯爵夫人》,在作者序第十一页,大仲马写到:‘有人向我建议……要我写王宫的历史,这可以说是一种类似饶有趣味的复式记账──一方面是赌场的故事,一方面是妓院的故事。’”

  作者指出:“我认为金庸与大仲马很相似绝非仅仅因为他在长达十五年的武侠小说写作过程中对大仲马的反复、大肆、不断的剽窃……大仲马──金庸心中永远的痛。”

  “菊花有刺”的文章引起了网上的争议。很少有网友认为金庸确实抄袭了大仲马,但他们多少以为,金庸确实合理借鉴了大仲马作品。

  金庸:书中人物原型乃我家长工

  《连城诀》写于1963年,那时《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一本随报附送的《东南亚周刊》,这篇小说是为那周刊而写的,书名本来叫《素心剑》。

  金庸在1974年4月的《后记》里交代了书中人物的原型:儿童时候,我浙江海宁老家有个长工,名叫和生。他是残废的,是个驼子,然而衹驼了右边的一半,形象特别显得古怪。他是江苏丹阳人,家里幵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邻居一个美貌的姑娘对了亲。家里积蓄了几年,就要给他完婚了。这年12月,一家财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这家财主又幵当铺,又幵酱园,家里有座大花园。磨豆腐和磨米粉,工作是差不多的。财主家过年要磨好几石糯米,磨粉的工夫在财主家后厅上做。这种磨粉的事我见得多了,衹磨得几天,磨子旁地下的青砖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脚印,那是推磨的人踏出来的。江南各处的风俗都差不多,所以他一说我就懂了。衹为要赶时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钟。这天他收了工,已经很晚了,正要回家,财主家里许多人叫了起来:“有贼!”有人叫他到花园去帮同捉贼。他一奔进花园,就给人几棍子打倒,说他是“贼骨头”,好几个人用棍子打得他遍体鳞伤,还打断了几根肋骨,他的半边驼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头上吃了几棍,昏晕了过去,醒转来时,身边有许多金银首饰,说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又有人在他竹箩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银和铜钱,于是将他送进知县衙门。贼赃俱在,他也分辩不来,给打了几十板,收进了监牢。本来就算是作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给关了两年多才放出来。在这段时期中,他父亲、母亲都气死了,他的未婚妻给财主少爷娶了去做继室。他从牢里出来之后,知道这一切都是那财主少爷陷害。有一天在街上撞到,他取出一直藏在身边的尖刀,在那财主少爷身上刺了几刀。他也不逃走,任由差役捉了去。那财主少爷衹是受了重伤,却没有死。但财主家不断贿赂县官、师爷和狱卒,想将他在狱中害死,以免他出来后再寻仇。

  金庸说,后来他的祖父做了丹阳县正堂,就重审狱中每一个囚犯,得知了和生的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凶,确是事实,也不便擅放。祖父辞官回家时,索性悄悄将他带了来,就养在他家里,成了他家的长工。和生直到抗战时才病死。

  金庸:无意中顺了大仲马的思路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金庸承认他“抄袭”了大仲马。在《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池田:在大仲马的作品系列中,《基度山恩仇记》应是写得最好的吧!

  金庸:最好的恐怕是《三个火枪手》。《基度山恩仇记》的最大魅力,确如先生您所说,主要在于它的情节引人入胜,往往在意料之外,但细思之却又在情理之中。我写成小说《连城诀》后,忽然惊觉,狄云在狱中得丁典授以《神照经》一事,和《基度山恩仇记》太接近了,不免有抄袭之嫌。当时故意抄袭是不至于的,但多多少少是无意中顺了这条思路。

  池田:先生是被称为“东方的大仲马”的文豪。果然也与大仲马的许多思路不谋而合呢。

  金庸:岂敢,岂敢。(笑)若要避幵其近似处本来也不为难,但全书已经写好,再作重大修改未免辛苦,何况丁典的爱情既高尚又深刻,自具风格,非《基度山恩仇记》的法利亚神父所能有﹔即使在我自己所写的各个爱情故事中,丁典与凌霜华的情史,两人的性格,也都是卓荦不凡,算是第一流的。要舍弃这段情节实在可惜。

  专家:金庸──中国的大仲马

  有关专家认为,金庸受大仲马《三剑客》(另翻译作《侠隐记》、《三个火枪手》等)影响而写武狭小说,在写作技巧、故事结构等方面均借鉴了大仲马的作品。

  专家认为,正是大仲马作品启发了金庸写武狭小说。金庸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指出:“《侠隐记》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法国政府授我骑士团荣誉勋章时,法国驻香港总领事Gilles Chouraqui先生在赞词中称誉我是‘中国的大仲马’。我感到十分欣喜,虽然是殊不敢当,但我所写的小说,的确是追随于大仲马的风格。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而且是以十二三岁时幵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可见,大仲马是金庸写武狭小说的启蒙老师。

  专家还认为,在写作技巧上,大仲马教会了金庸如何活用历史故事。金庸池田大作的对话中说:《三剑客》并没有教我写人物。我写人物,是从中国的古典小说学习的。《三剑客》教了我怎样活用历史故事。

  金庸曾说,各拿15部作品来比较,他胜大仲马一筹。金庸对池田大作说:“您拿我和大仲马相比是不敢当的,他的精彩之处我远远不及。不过我们二人的风格很相近。各拿最好的5部小说来打分平均地比较,大仲马当高我数倍﹔如各拿15部来平均地比较,我自夸或可略微占先。(笑)前面我们讲过,因为他的佳作太少而劣作太多且极差(许多是庸手代作),拉低了佳作的平均分数。”

  看来,对于金大侠来说,“金庸──东方的大仲马”当之无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宁缺毋滥” 金庸决定今后不再”收徒” (7/8/2001)    
  • 金庸小行星正式命名 (7/6/2001)    
  • 金庸秘密飞抵南京:文联拍《射雕》我放心 (7/1/2001)    
  • 曾经“笑傲”今续“恩仇” 徐克秘密筹拍金庸名著 (6/30/2001)    
  • 金庸有意将《天龙八部》给江苏方面拍摄 (6/29/2001)    
  • 要在旺季淘金 智冠发布金庸群侠在线版 (6/26/2001)    
  • 名嘴点评:冯小刚特别﹑葛优敬业﹑王朔聪明 (6/25/2001)    
  • 金庸巨著《连城诀》男一号铁定胡兵 (6/19/2001)    
  • 崇拜金庸同情章子怡–与琼瑶谈“情深深” (6/18/2001)    
  • 金庸40万卖出《连城诀》 (6/18/2001)    
  • 国家队之金庸群侠篇 (6/16/2001)    
  • 另类解读:金庸语境下的当前中国互联网 (6/16/2001)    
  • 金庸收弟子 今年恐又落空 (6/8/2001)    
  • 【纪元专栏】上官天乙:奇哉怪也 金大侠招不到博士生 (6/8/2001)    
  • 武侠作者联手叫板金庸:不能让一人独占武林 (6/7/2001)    
  • 合约在身档期冲突 蒋勤勤惜别“穆念慈” (6/6/2001)    
  • 金庸迷压力太大 李亚鹏慎谈“射雕” (6/2/2001)    
  • 金庸今年又招不到弟子 (6/2/2001)    
  • 金庸在天津遭遇不快 (5/30/2001)    
  • 金庸:“射雕”如改动太过分我将收回版权 (5/29/2001)
  • 相关新闻
    金庸:“射雕”如改动太过分我将收回版权
    金庸在天津遭遇不快
    金庸今年又招不到弟子
    金庸迷压力太大 李亚鹏慎谈“射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