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实施户籍制度重大改革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8日讯】从8月份开始,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要实施一项“大胆”的改革措施: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7月7日,石家庄的新闻媒体率先放出气球:省会户籍有重大改革,到省城落户条件放宽。7月12日,报纸登出。

外地人来京。

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钱爱梅说,自从消息见报后,办公室的电话就没有断过,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副处长马景华说,放宽的7条条件里,只要符合一条就可以落户石家庄。“而你总能找到符合条件的一条。”

马景华的话其实不算夸张。

如果从规定的7条条件里还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改革的幅度,马景华直白、通俗的解释也许有助于理解这一点,“如果你没有钱——哪怕没有干个体户所需要的资金,你的学历也成问题——你可能只受了几年义务教育,你也没有任何直系亲属在石家庄,最不济你打工满两年,也可以落户石家庄。哪怕你干的只是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社科院人口所的李小平说,这样的改革动作,在省会城市不多见。

变革历史同全国一样,石家庄的户籍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钱爱梅说,在此之前,石家庄的户籍制度在1999年做过一次调整,根据是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的《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道主义的考虑: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夫妻、父母子女投靠方面放宽政策;一是引进资金人才的考虑: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达到一定标准的,可申请落户,不再受指标限制。
 
钱爱梅说,此次改革不同于上一次的地方在于,这次调整完全是市政府根据本市具体情况作出的决定。“2001年3月份,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份意见只能作为小城镇改革的依据。像石家庄这样的省会城市,改革只能是自己的摸索。”

在户口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北京户口仍然身价不跌。 对比两次改革,后者跨出的步子相当大。夫妻投靠方面,原来“结婚5年以上,投靠一方在石家庄居住一年以上”的年限全部取消。投资迁户方面,原来“必须投资50万元以上,资金占用一年以上”的数额要求全部取消。兴办实业方面,原来“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3年累计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数额要求也取消。购商品房迁户方面,原来“购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或者购房款在20万元以上”的数额要求取消。

“今后,落户石家庄的门槛将大大降低。”钱爱梅这样总结改革后的现实。
  
在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实际是滞后于形势的变化。在正式的改革之前,出现过几次面对现实需要的变通。钱爱梅说,1984年的“自理口粮户口”、1992年的“当地有效户口”、1995年的“地方城镇户口”都是这种变通的结果。比如“自理口粮户口”,统计时以非农业户口计,如果办理迁出,仍按农业户口计。1992年政府公开卖户口,价钱高达3万,1995年降到万元以下。
  
随着粮油关系的取消、城市居民福利的减少,户籍这道藩篱已经不再不可逾越。“在一个人的生存成本里,当户口不再是重中之重时,户籍制度很难限制外来人口。该来的总要来。索性放开,反而便于管理。”钱爱梅的话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石家庄市的常住户口189万,2000年11月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字是218万多,市统计局的有关人士说,统计的依据是居住半年以上,也就是说,有接近30万在此工作、生活的人为外来人口。“即使不承认,他们也已经在这儿了。户籍改革只不过是给这些人一种身份。”

反对声音
  
此次户籍改革从酝酿到出台历时两个多月,从邢台来此上任不到半年的市长臧胜业被认为是力促这项改革的主要人物。
  
“没有反对意见,但有不同意见,比如改革后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经过测算和论证,结论是不会有什么问题,更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市长臧胜业解释改革措施的出台没有遇到什么障碍。
  
但是反对的声音并非不存在。市计委社会事业处的一位办事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担心:人口的增多会给城市就业、住房、治安、交通等带来压力,而且,“国务院的文件也是要发展中小城市、限制大城市。”
  
“不同意见”较大的是市教委。人口增加不可避免地带来学龄儿童的增加,“学校的数量、规模、教学设施赶不上怎么办?”“议价生迁入户口后,少了自家的一笔借读费支出,但学校却因此少了一笔收入。”
  
位于火车站东北边的南三条批发市场有几千个摊位,来此做生意的不少来自于浙江、江苏一带。坐落在市场中间的正东路小学成了外来人子女集中的学校。校长石文敏说,全校240多个学生,借读生占85%以上。借读费一人一学期200元,按借读生总量算,学校收取的借读费一年近10万。校长石文敏说,这笔收入被归为预算外收入,上缴财政,学校虽然无权支用,但如需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或其他原因,会被优先考虑。如果这些学生全部落户石家庄,一年近10万的收入自然付之东流。
  
一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说,反对声音有些是不必要的担心,有些则是背后的部门利益作祟。“谁都知道,计委的作用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它的职能一直处在萎缩状态。户口指标取消后,它的权限自然受到影响。至于借读费,更纯粹是部门利益。”

人们希望有一天身份证能代替户口本。
波澜中的平静
  
石家庄在这次户籍改革中所表现出的人情味和广阔胸怀,对来石的外地人来说是一种安慰。“这种安慰对安慰者来说是一种态度上的,对被安慰者则是一种心理上的。除了子女上学方便外,户口的好处已经屈指可数。人们对户口不再趋之若。”一位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的职员说。他的户口在秦皇岛。“我很难说今后就一直在石家庄发展,单从户口所在地来说,也很难讲石家庄比秦皇岛更有吸引力。”
  
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南三条批发市场做苏绣批发的一位苏州人说,他不会把户口迁入石家庄,乡下还有他的土地,“户口迁过来有什么用?”他反问记者。显然,省下一年几百元的子女借读费,对他来说构不成迁户的吸引力。
  
市局户政处处长钱爱梅讲的一个例子虽然带点演义性质,但很能说明问题:位于邢台市隆尧县的华龙集团已经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华龙面,天天见”的广告人们也并不陌生。一次市领导会见华龙集团的老总,动员将其员工迁户石家庄,这位老总考虑的是,“我们30个亿的总资产,落户石家庄难道就可以增加到31个亿?”
  
人们的任何一种选择,首先考虑的都将是现实利益。“石家庄的户籍改革决不可能变为洪水猛兽。”针对种种担心,市长臧胜业这样告诉记者,“一些外地的投资、兴办实业者,你想让他落户石家庄,他都未必愿意。”
  
当地一家报社的一位记者说,对于那些外来民工而言,他们的选择也会很慎重。迁户石家庄,即意味着失去家乡的承包地,如果在城里没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也不会轻易冒这种风险。
  
《新闻周刊》记者在裕华区方村镇采访时,甚至听说曾经发生过奇怪的“非转农”现象。位于市区东南、二环路以里的南王村,由于处在一个有利位置——石家庄市区是一种向东南扩展的趋势,土地租金上涨,集体收入增加,年底甚至可以分红,一些已经成为城镇户口的人又打算把户口迁回去。一位村民指出“非转农”的难度:“除非与村干部有特别关系,但还是很难,村里人也不傻,早先都出去了,现在又想回来分钱,谁肯?”同几年前花几万元买城镇户口一样,“非转农”的背后同样是利益驱动。
  
附近农民对户口观念日渐淡薄,桥东区桃园乡三个村的约五千口人刚刚集体转为城镇户口,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件“大事”。乡长张海涛的说法是,这是上面的要求。一位老太太的话似乎能代表多数人的心态:“城里也有不少人下岗,在城里生活就容易吗?”
  
当户口的含金量越来越小、城里人没有“特权”作为保障的时候,户口的吸引力也随之大大降低。
  
市长臧胜业的话更加简单明了:“石家庄对外来人的吸引力,不完全取决于户籍制度,而是取决于有没有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有没有事干,有没有钱赚,有没有饭吃。”
  
户籍改革究竟会使多少人迁户石家庄,市长臧胜业的说法是:5万。“当然这只是一种初步估计。”
  
不管最终会有多少,《新闻周刊》采访有关人士听到的最多的看法是,这次户籍改革不会对城市形成冲击,申报迁户的是已经在城市居住的人,相当于“事后承认”,如果有冲击,这种冲击之前就存在。户政处处长钱爱梅用一个例子佐证:1995年办理“地方城镇户口”,8月13日正式开始,办到20153人时,一统计发现处在学龄阶段的占到55%,考虑到学校的承受能力,公安局紧急向市政府打报告,于是政府又紧急出台限制措施。9月份各学校开学后,市公安局专门为此做调查,调查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办理迁户的学生之前多数已经在校就读。
  
这次户籍改革条件虽然放得相当宽松,但最可能迁户的几类情况被认为是:投靠亲属、大中专毕业生、郊县来石打工者。

加快城市化

市长臧胜业将这次改革总结为两个核心内容:让石家庄市人们生活更方便——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招揽人才。“人才是个大的含义,既包括高学历、各种专业人才,也包括熟练工人。”

关于这次改革的思路,臧将其概括为几点:
  
提高城市化水平。石家庄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是30.6%,低于全国36%的平均水平,等同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作为省会城市,城市化程度显然不够。“十五”末期的目标是达到42%。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关统计显示,平均每个城镇人口制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农村人口的5倍以上,消费水平同样是农村人口的5倍以上。目前石家庄市经济总量不大,尤其人均总量偏低。
提高人口素质。城市人口普遍比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高。
  
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个城市能不能发展,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看人口能不能聚集。石家庄市同时进行的还有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涉及33个小城镇,如果没有一定数量人口的支撑,很难想象这些小城镇能发展起来。
  
有利于人口的管理。人口流动是一种自然状态,即使不改革,该来的也已经在这儿。但是不改革,在计划生育、治安方面对外来人口就不便于进行管理。
  
市长臧胜业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人口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发展是一种动力,最怕的倒是城市没有吸引力。“举一个例子,如果学校现有设施不足,不足以容纳新增学生,是不是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教育在很多国家都是一种产业。压力可以成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内在动力。”采访在市政府一个小会议室进行,臧随手比划了一下:“如果没人来,这个小会议室还有必要打扫吗?”

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当地一位记者认为石家庄一个很大特点是:没有真正的市民阶层。“站在市中心的燕春大厦向四周看,你会看到很多都市村庄——淹没在都市中的村庄不下10个。”
  
有一个段子在当地人中间传播。据说,石家庄市高层领导到美国考察、访问,当时互联网刚刚普及,这位好奇的领导想看看网上是否有介绍石家庄的信息,操作员键入搜索,果然有,关于石家庄的解释是:北京附近的一个村庄。
  
这段经历不但对石家庄市的领导者是一种打击,对所有的石家庄人来说,都有点不是滋味。
  
作为省会,石家庄市区面积仅相当于秦皇岛的市区规模,远远低于唐山市区的1000平方公里。一位多年前到过石家庄、在广州某杂志社就职的人说,石家庄在他的印象里像一个县城。他指的不仅是城市建设,还极言其小。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石家庄市城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63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城市之一。
  
2001年3月份,石家庄市调整行政区划,撤消郊区,设立裕华区。对城区呈环壮包围的郊区从此消失,户政处副处长马景华说是“打破包围圈”。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增加148.81平方公里,达到455.81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4.92万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市长臧胜业虽然称这次户籍改革与区划调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二者还是很自然地被联系起来,被看成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扩张”,不仅是地理上的,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扩张”。
  
石家庄市1997–2010年的总体规划确定,石家庄将是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大都市。石家庄的发展方向是,以主城区为中心,在半径2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发展相对独立、职能各异的城市组团。即:以发展文教旅游为主的正定组团、以建材商贸旅游业为主的鹿泉组团、以医药食品工业为主的栾城组团、以石油化学加工业为主的丘头组团和以化工机械工业为主的窦妪组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加强,主城区将与各组团连同其所辖区域共同构成石家庄市区,市区面积将调整到1885平方公里。

在这幅远景蓝图里,臧胜业认为,户籍改革也是进程中的一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中国式‘种族隔离’:农民户籍 (8/7/2001)    
  • 中国大陆现行户籍制度五大弊端 (8/7/2001)    
  • 身份证按捺指纹规定 倾向删除 (8/4/2001)    
  •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盲流” (7/30/2001)    
  • 张昭雄迁户籍 台中市长选情全面紧绷 (7/27/2001)    
  • 【纪元特稿】黄钟:消除隔离——中国户籍规制的改革 (7/25/2001)    
  • 全国率先打破“户口城墙” 大陆宁波农民自由迁市镇 (7/21/2001)    
  • 中国农民的九大苦 (7/16/2001)    
  • 新党劝进王建宣参选台北县长 (7/12/2001)    
  • 持假护照来台 113名滞台藏胞不起诉 (7/7/2001)    
  • 杜钢建 :户籍制度不死 亿万民众难活 (6/20/2001)    
  • 我们正在为后代制造战争 — 谈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 (6/16/2001)    
  • 中国高考批判 : 权力保驾护航下的高等教育 (6/13/2001)    
  • 台湾批准巴西男童入籍 (5/29/2001)    
  • 北京市户口 还要让漂泊奋斗的外乡人痛多久? (5/23/2001)    
  • 中国青年报:户籍制度是将居民画地为“牢” (4/16/2001)    
  • 户籍制造不公平:民工子女学校举步维艰 (3/26/2001)    
  • 国民党首度直选李登辉”没空”投票 (3/25/2001)    
  • 黄文伟: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迁徙自由 (3/17/2001)    
  •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户籍法 取代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 (3/8/2001)
  • 相关新闻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户籍法 取代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
    黄文伟: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迁徙自由
    国民党首度直选李登辉"没空"投票
    户籍制造不公平:民工子女学校举步维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