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十分古道.荖寮坑煤矿遗址.五分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06
标签:

人到中年,常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上一次走十分古道,转眼间,已是五年前的旧事了。时隔五年,我又回到了这熟悉的登山口。

十分古道,又称“暖东旧道”,是淡兰古道的支线之一。淡兰古道由台北至暖暖,不循传统的基隆河路线至瑞芳,而是折往暖东峡谷,越过五分山至平溪十分寮,然后再越岭至双溪。这条淡兰古道已有两百年的历史。

十分古道的登山口位于暖东产业道路的终点。这附近有荖寮坑煤矿遗址,是我喜爱的景点之一,六年前初访荖寮坑,惊艳于这片山林里,散布着一间间废弃的石头厝,古朴沧桑,令人动容,石厝遗址几乎可以媲美瑞芳小粗坑古道上的小粗坑聚落。

六年前,荖寮坑煤矿遗址罕为人知,登山客往来走于暖东旧道,前往攀登五分山及附近的山峰,未必会注意隐于附近山林小径内的石厝聚落。六年后,这里已有一番新的景象,基隆市政府文化局正在将这里打造为成为荖寮坑煤矿遗址规划为“荖寮坑矿业生态博物园区”。

荖寮坑矿业生态博物园区设有环状步道及导览解说,介绍此地的自然生态及煤矿、菁礐、聚落等人文遗迹。绕行荖寮坑煤矿及石厝聚落一圈,大约50分钟,然后衔接十分古道,可绕回到登山口,或续爬十分古道至越岭鞍部的土地公庙,再登爬五分山,或走往平溪的十分寮。

矿业博物园区预定在今年十一月底完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赶工,现场一片泥泞,木材、石磈堆叠路旁,但步道的雏形已具,设施完善,兼具历史人文与自然之美,完工后必然是一条适合大众的踏青休闲路线。基隆文化局将这条步道命名为“荖寮坑产业历史古道”。


荖寮坑产业历史古道。

荖寮坑煤矿遗址,部分木栈道已铺设完成。

——————————————————————————–


荖寮坑石厝遗址。

荖寮坑石厝遗址。

——————————————————————————–


十分古道

绕行一圈荖寮坑产业历史古道,接回十分古道。由此续爬往五分山越岭鞍部。十分古道至鞍部长约1公里,沿途沿着东势坑溪上游支流溪岸上行,虽然路不长,但多以上坡路为主,仍须不少脚力应付。

与上次来时比较,十分古道略有不同,已经过整修之后,沿途设有里程路标及植物导览牌,路况变得良好。当初基隆市政府计划整修十分古道,消息传出,曾引起暖暖文史人士的关切,深恐市政府草率建设,将这条具有两百年历史的古道,妆点成为现代化的步道。

基隆市政府从善如流,承诺整修时,大部分的路段都保留古道原貌,仅在陡坡路段以木板工法强化土阶,以利游客通行。十分古道整修得宜,沿途仍可看见残存的古道旧石阶。

途中,发现路旁有一座古老的石棚土地公,是上次来时未曾注意到的。可能是市政府整修古道,清除了路旁杂草,才让这座古老的小土地公庙得以重现。三片石板堆砌起来的简陋石棚,是台湾最常见的古老土地公庙的型式,提供了早期往来古道行旅者的心灵慰藉,由此亦见证了十分古道悠久的历史。

古道末段,登岭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设有绳索辅助。爬上这段陡坡,就抵达了十分古道最高点的越岭鞍部。由此而下,续行2公里的石阶步道,可抵达平溪乡十分寮的台湾煤矿博物馆。这段后续的古道,是早期的建设,已铺上水泥及现代石材做成的石阶步道,古味尽失。


古道旁的石棚土地公。

十分古道,陡坡采木板工法整修。

——————————————————————————–


岭头福德宫

鞍部有一座有名的石砌土地公庙,名为“岭头福德宫”,庙联字迹模糊难辨,庙旁有一块古碑,字迹亦漫灭难识,其旁另立一新碑,介绍这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土地公庙,是十分古道最珍贵的人文遗迹。

土地公的信众加盖了一座大庙棚,遮蔽这座古庙。庙棚下,如今成了登山客最佳休憩之处。庙的后方有一座小山头,为顶子寮山,从庙右侧的小径上山,约一分钟,即可轻松登顶。

在岭头福德宫稍作休息之后,续爬往五分山。鞍部至五分山,约1.8公里,走于五分山棱线上,全线已铺上石阶步道。正值芒花盛开的季节,沿途触目所见,菅芒白浪,摇曳生姿,美景如画。

走于棱线,爬上高处,视野变为辽阔。望向双溪方向,但见山峰起伏,层峦叠嶂,令人不禁有了淡兰古道的遥想。基隆市政府在鞍部竖立的“淡兰古道暖暖支线简介”导览牌,提及十分古道“自暖暖东行,越五分山鞍部,抵平溪十分寮,再越岭至双溪。”平溪至双溪,越过何岭?却没说清楚。

先民若站在五分山棱线高处探路,望见眼前这绵延隔绝双溪与平溪河谷的山脉时,不难发现,这横隔的山脉的最凹处,就是灰窑溪上游的石硿子了,那里是最理想的古道越岭点。石硿子古道可能就是平溪、双溪之间重要的淡兰古道路线之一。


秋芒绽放,摇曳生姿。

五分山步道。

——————————————————————————–


五分山芒花浪舞

走于棱线上,前行约1个小时,抵达西峰附近的瞭望亭。这里是五分山步道视野最佳处,可回望五分山棱线步道宛如“万里长城”的美景,也可眺望南北同为基隆河河谷的奇观。但此处朔风野大,令人感到畏寒。

续行不远,步道右侧有一小径,穿越矮箭竹林,约三分钟,即登顶五分山。五分山顶附近设有气象局的雷达站,白色的巨大圆球是五分山著名的地标。

由于有公路直通雷达站,因此登五分山最轻松的方式,就是直接从106县道开车上山,抵达雷达站下方的步道入口,几分钟就可以登顶五分山。游客在此季节上山,多是为了来欣赏五分山盛开的芒花美景。 

今天与几位山友相约同登五分山,则是为了庆祝旅联网成立五周年。登顶时,合拍了一张团体照留念。山友难得相聚,有的已一、两年未见面了,而岁月流转,这期间每个人都各自经历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悲与喜。喜的是,几位山友结婚后,家庭陆续添了小宝贝。我开玩笑说,明年旅联网举办六周年庆,或许可以考虑去新竹的“六福村”。


五分山顶庆周年(感谢雨伞大哥提供照片)。

步道右侧有小径通往五分山基石。

——————————————————————————–

旅游日期:2009.11.15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路程时间记录】
十分古道登山口—10分钟—荖寮坑石厝—10分钟—荖寮坑煤矿遗址— 20分钟—十分古道叉路口(取右.上行)—15分钟—石棚土地公—15分钟— 岭头福德宫—60分钟—五分山
五分山—10分钟—西峰叉路口—80分钟—粗坑头鞍部—15分钟—产业道路 —20分钟—东势街215号石头厝—10分钟—东势街柏油路—16分钟—十分古道登山口

【荖寮坑矿业生态博物园区主要游憩路线-适合阖家同游】
登山口(凉亭旁)—10分钟—荖寮坑石厝—10分钟—荖寮坑煤矿遗址—20分钟— 十分古道叉路口(取左.下行)—10分钟—登山口。走环形一圈,约五十分钟,步道设施完善,路况良好。


荖寮坑石厝遗址(2)


荖寮坑石厝遗址(3)


绕过正在施工中的木栈道(预计下个月完工)。


十分古道,已设置里程路标。


十分古道,末段坡度较为陡峭。


岭头福德宫,位于越岭鞍部。


五分山步道,秋芒绽放。


有“万里长城”之称的五分山步道。


穿越矮箭竹,爬向五分山基石。


五分山顶走往登山口的芒草路。


五分山步道入口,位于气象局雷达站附近。


回程改走别条山径下山。由五分山步道转入芒草小径。


小径路迹不明。


独行时,勿闯此路,建议仍循十分古道原路下山。


绕经粗坑头鞍部,出东势坑产业道路,遇见古厝(东势街215号)。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反对党新领袖的气候政策被称为无稽之谈
澳洲联邦补选自由党两席均获胜利
北市万华 .艋舺剥皮寮老街
澳洲自由党影子内阁 保守派占大多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