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万华 .艋舺剥皮寮老街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3
标签: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台湾民众熟知的古谚,用以形容清代台湾三大繁华的港口城市,这三大古镇,台南以“台湾京都”的古都文化而著称,鹿港则有著名的古市街,而艋舺还有什么呢?

艋舺没有一条足够份量的老街能像鹿港古街那么具有历史特色而可以反映其辉煌的历史岁月。台湾的首善之区在台北,但很多人大概都已忘记,台北的首善之区曾经在艋舺。

五年前,我走访万华,寻访艋舺古迹,首次看见了正在整修中的剥皮寮老街,惊艳于艋舺竟然保留了一块保存完整的老街区域,正在进行整修。后来上网查资料,才得知这块区域的地名为“剥皮寮”。

今年八月底,剥皮寮老街历经六年的整修,终于落成,正式开放供游客参观。这条横跨清代、日据(日治)、民国三个时代的老街,混合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成为一条足以代表艋舺市街历史特色的老街。


整修完工后的剥皮寮老街

剥皮寮老街,就位于今日万华老松国小的南侧,地址为康定路173巷,老街北侧的街屋与老松国小校园仅一墙之隔,南侧的街屋则紧临广州街。

剥皮寮的历史相当悠久,清代艋舺营就驻扎于此区。老街离龙山寺不远,是昔日艋舺通往古亭、文山的古道。台北盆地东南一带生产的物产运往艋舺须路经此地,而造就此地的繁荣。

清代嘉庆时代,此地地名为“福皮藔”,道光中期至清末,老街被称为“福地藔街”,日据时代则称“北皮藔街”,“剥皮寮”一词是台湾光复后才出现的俗称,而沿用至今。为何称为“剥皮寮”呢?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因清代淡水河上游砍伐的树木,以及由福建福州进口的杉材运抵艋舺后,在此地进行剥皮,所以被称为“剥皮寮”。也有人认为,“剥皮”是剥兽皮,是因昔日在此地有宰杀动物制造皮革的产业。

学者考究“剥皮”地名,则认为“剥皮”与“北皮”台语同音,应是由前者衍生而来的。至于起源为何,已难考证,而没有定论。

“福皮藔”的地名,初见于嘉庆4年(1799)的店屋买卖契约,足以见证剥皮寮老街的悠久历史。


面向广州街的剥皮寮老房子多为日据时期的建筑风格

日据时期,由于老街狭窄,路面宽仅三公尺,渐不敷时代需求。日本人实施市区改正,在老街南侧新辟了现在的广州街,历史悠久的老街退而成为新街后巷。

因应新路的落成,剥皮寮老街南侧的房子纷纷将房屋立面改向广州街。因此在现在的广州街上,可看到一整排日治时期流行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老街店面转向广州街,使剥皮寮老街原本是两两相对的店面,变成是前后相对,形成“半边街”的景观。而临广州街的部分房子则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前后二个店面,中间以天井相通,形成“两店面”的建筑外观。

由于新街取代了旧街,因此面向广州街上的房子也多为新楼房,而老街的房子因处于后巷,繁华不再,较少改建,因此保存了较多清代民宅的建筑元素。这些都是剥皮寮老街的街景特色。

剥皮寮老街能够保存完整,并非当年政府有意保存,是历史的幸运使然。日据后期,剥皮寮已被划为老松国小学校的预定地,光复后,这一都市计划仍被沿用,因此老街的房屋不再改建。


剥皮寮老街,后方为老松国小校舍

民国77年(1988),政府进行剥皮寮土地征收,民国88年(1999)年,政府进行净空剥皮寮,屋主搬离旧居。

万华地方文史人士则积极呼吁政府保存剥皮寮老街,勿拆除旧屋,辟为校地。台北市政府终于顺应时代潮流及民意,推动剥皮寮古街历史风貌维护计划,展开老街保存修复工程,并在此地设立“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

剥皮寮老街得以获得保存,所以说是幸运使然,是因为它归功于政府行政的行动缓慢。倘若当年政府行效率快速,民国60年代就征收土地,发放补偿金,进行拆除,改建为老松国小校舍,则剥皮寮老街早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政府宣告的早,老屋旧貌得以保留,而因为政府行动的慢,所以老屋没被拆除。时间一拖久,拖到了民主时代,人民的主张及意见不容忽视,终于使政府改变原有规划。

剥皮寮老街终于获得保存,而老松国小旁也有了一座“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可供学童参观学习。“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艋舺古市也终于保有了这么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历史老街,可以荣耀及纪念她曾有过的繁华岁月。

旅游日期:2009.10.12(写于2009.10.14)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后记】
1.关于剥皮寮的历史、建筑物的故事,以及名人逸事,在“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的网站有详细、精彩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考。网址:http://59.120.8.196/enable2007/

2.剥皮寮老街很适合小朋友,老街上的老房子,或彼此隔间相通,或前街后巷相通,宛如迷宫,很适合玩躲猫猫(捉迷藏),但须注意顽皮小朋友的安全。


康定路与广州街十字路口,剥皮寮老街的立面。



剥皮寮老街面对广州街的店面亭仔脚(骑楼)。



康定路与广州街十字路口,剥皮寮老街的立面。


剥皮寮老街。


剥皮寮老街。部分店面是电影《艋舺》在此拍摄保留下来的场景


“日祥旅社”。昔日老街上的旅社。


老街一景。


融合闽南及西洋巴洛克风格的楼房建筑。


老树爬上墙头。



老街旧宅,整修完毕。


老街入口设在广州街上,左侧土黄色建筑为老松国小校舍。


如果当年剥皮寮没被划为学校用地,如今景貌将如广州街对街楼景。


小东游剥皮寮老街。有玩老街,没懂历史。

相关新闻
澳洲反对党领导权下周二或见分晓
澳弑父杀妹疑犯终被警方逮捕
澳洲新联邦反对党领袖出炉
何华德:艾伯特可以赢得下届大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