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飞越雾社事件 学习和解包容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19日电)发生于1930年10月27日的雾社事件,今年届满80周年,南投县赛德克族文史传承协会今天以“缅怀与和解”为题举办研讨会,期盼从历史教训中,建立族群和解、包容的价值。

为纪念雾社事件80周年,赛德克族文史传承协会、立法委员孔文吉办公室及南投县仁爱乡清流社区发展协会,共同发起“飞越八十”纪念活动,并于今天在邻近清流部落的国姓乡北港村民宿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文史工作者共同探讨雾社事件的历史意义。

赛德克族文史传承协会理事长沈明仁指出,日本总督府在雾社事件中,曾利用原住民族群间的矛盾,分化赛德克 3大社群,并以“以夷制夷”伎俩胁迫族人自相残杀,撕裂族群感情,直到现在族群间还存在仇恨。

他说,举办纪念活动,除了共同缅怀追思雾社事件原住民族的英烈行为、抚平伤痛,也应从历史记取教训,学习及建立族群间互相尊重及和解、包容的价值。

沈明仁表示,除了原住民族群间的和解,原住民族与汉人、原住民族与日本人之间,在彼此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有过冲突,也应从雾社事件中学会和解的价值。

包括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处长阿浪.满拉旺、南投县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长辜雯华、孔文吉及多名文史工作者都参与研讨会,长期钻研雾社事件史实的大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崇根也前来参加。

张崇根表示,雾社事件的起因,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产生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地位与法律上的不平等,以莫那鲁道为首的原住民族人,是为捍卫民族尊严与生存而发动起义,因此雾社事件应视为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起义”壮举。

雾社事件后,日本殖民统治者在1931年5月6日,将事件仅存的 298名余生者,强迫迁至“川中岛社”集中监管;台湾光复后,政府将川中岛社改称“清流部落”,成了雾社事件余生者及其后裔的居住地。

雾社事件余生者除在1950年于清流部落兴建“余生纪念碑”,感念先烈的伟大情操,九二一地震后,政府另于纪念碑旁成立“余生纪念馆”,陈列雾社事件史料,供后人缅怀追思。

研讨会后,所有与会人员并前往清流部落探访,与雾社事件余生者后裔族人分享部落70余年来的发展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