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

加大学“太亚洲”报导被轰 华社忧旧事重演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周行、周月谛多伦多报导)华裔社区对《麦克琳》(Maclean’s)杂志本周三发表了一篇名为“太亚洲” (“Too Asian”)的报导,加上《多伦多星报》的一篇跟进报导“亚裔学生成功背后的承受”(“Asian students suffering for success”),表示不满。华社因为有1979年充满族裔歧视的CTV “W5”事件的前车之鉴,对这两篇报导存在的误导性,深感忧虑,也为亚裔学生因成功而惹来无端指责抱不平。平权会当天召开媒体说明会,认为这两篇报导存在偏差,不够全面,欠缺持平,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麦克琳》这篇在网上长达3页的采访报导,反映出一些白人学生不愿意去多伦多大学读书,是因为多大亚裔学生太多。他们因此选择去皇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或麦基大学等。

《多伦多星报》的跟进报导,则着重报导由大多亚裔社区主办的《东亚家长:成功路有多条》研论会上讨论到的一些现状,报导强调了亚裔父母强迫子女入大学,并代替子女选择学科等,同时也引用《麦克琳》报导的内容。

平权会全国总干事黄煜文在新闻会上表示,《麦克琳》杂志当日已主动与平权会联络及交换了意见,他还会继续与该杂志交涉。《多伦多星报》报导的记者Louise Brown出席的当天的新闻会,并表示,她写的报导并无恶意。

不过,黄煜文则说,这两篇报导令人回想起1979年充满族裔歧视的CTV W5事件。他不明白为何要强调亚裔父母强迫子女入大学;为何要在题目上强调“太亚洲”。但黄煜文表示,他还没有打算用“歧视”这个词来形容这件事。

担心报导引起社区对亚裔反感

展望青年领袖培训计划主席李树德参与了1979年对CTV W5事件的抗议。他回忆道,当年的事件更严重,因为电视画面上的都是华人,说多伦多大学的学位都给了这些非加拿大人了。他说:“但画面上的华人其实都是加拿大人。这令人产生一种错觉—亚洲人永远都不是加拿大人,这种印象很不好。”

这次的报导也可能会引起误导。李树德说,“‘太多亚裔’,好像令大学的文化都变质了。好像亚裔学生就不是加拿大人。”

“大家都是凭分数入大学,如果亚裔多了,使大学的学术水平提高了,这是无可厚非的。”

黄煜文说,最令他担心的是,《麦克琳》杂志以“太亚洲”做题目。“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不是加拿大人?”

多伦多市议员魏德方的行政助理周宇平1973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他也经历了当年的CTV事件。对于这次的主流报导聚焦亚裔,他也表示担忧。

周宇平表示,当年的CTV为所做的节目道歉了,但对社区确实会造成影响。他提到1985年他太太去一个机构做义工。“一名中学毕业的白人女职员对我太太说,因为她不是华人,所以没办法读大学。我太太当时很气愤。”

他表示,这种媒体言论会引起部分加拿大人对亚裔人群的反感,认为亚裔学生抢了大学的位置,使他们上大学的机会减少。

多伦多教育委员陈圣源正在多伦多大学社会系读博士学位,并曾担任管理委员会的学生代表。他说,他周围的同学或学生领袖从未认为多大“太亚洲”了。“太亚洲”的言论和《多伦多星报》有关“亚裔主导校园”的题目只会造成种族歧视和不必要的恐惧。

担心华裔学生被另类看待

李树德表示,他参加当年对CTV的抗议活动,是因为担心,如果不出声的话,可能会使华裔学生被当作另类看待。

他认为星报的报导有断章取义的成分,片面强调华裔家长强迫子女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有抹黑华裔之嫌。

黄煜文则说:“我可以找到白人父母给孩子施加压力,要他们上大学的例子。”

他说,就像加拿大人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要抽烟,不要吸毒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李树德表示,“燃动青年”那次论坛的主题,是希望华裔家长能扩宽视野,了解子女的前途有多条路可走。展望青年领袖培训计举办“行行出状元”讲座,也是相似的目的。

“另外,说华裔学生不合群,只与本族裔的人交往,我不太同意。”他说,“我知道,参加展望青年领袖培训的很多华裔青年,与各族裔的学生都有交往,在不同的学生会中也担当不同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各种主流社区的活动。”

李树德认为,《麦克琳》的报导,在这方面是以偏概全。

陈圣源表示,《多伦多星报》的报导把两个不相关但又麻烦的问题扯在一起,没有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重点应该是教育局如何与大学、大专、实习课程等合作,从而拓宽成功的定义,确保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多教育机会。

“现实情况是,高的期待值能促使学生取得成功。同时,某些行业受到所有的文化背景人的重视。”他说,“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华人的确很重视高等教育。但是,我不同意孩子通常被‘强迫’当医生和工程师的说法。好像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所有孩子都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如何平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多伦多大学亚裔学生占大多数

正在多大读3年级的华裔学生泰宁,对校园里亚裔学生多不觉得有何异样。他说,按他的估计,可能有70%的学生是亚裔。教职员工中,也有一半是亚裔人士。

而且,多伦多大学的亚裔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联邦及省政府的新政策都在鼓励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加拿大读书,并以毕业后方便的移民政策吸引他们。同时,多伦多是中国移民的主要聚居地,自然来多伦多读书的中国学生会更多。

不算外地来的亚裔学生,多伦多本地的亚裔学生已经很多。多伦多教育局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多伦多公立高中目前东亚学生占20%,其中85%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上大学;南亚家长也有78%希望孩子上大学。而白人及黑人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分别为59%及49%。

整个安省的情况,安省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O)今年10月的出版的报告显示,华裔高中生读大学的比率最高,达到57%,南亚裔47%,白人31%,黑人28%。但亚裔读专科学院的比例则较低。

在多大读研究生的白人学生斯蒂芬表示,他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大学的设置,是让学生能保持一定的学术标准,不应该与族裔有何关系。

多大3年级白人学生杰明说,他觉得这个报导有点奇怪。就算这里所有人都是亚裔,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我不知道任何人会认为,多大‘太亚洲’。”

在多伦多西边200公里外的西安大略大学读书读艺术的辛迪说,她读了3年,没有过亚裔的教授,亚裔学生只有5%左右。不过,她的室友是读科学的,班里的东亚裔学生则超过半数,而且也开始看到亚裔面孔的教授。

相关新闻
人权纪录与国家发展
商业标志需要用英文
遭全美亚裔抗议的球鞋 爱迪达宣布停卖
宗教领袖谴责警察对有色族裔施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