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邻水而居客家英雄 树立新环保意识

【大纪元3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邱俊钦桃园县26日电)政府积极推动社区总体营造,培育不少杰出的地方团体。桃园县观音、杨梅等地有不少致力环保的客家子弟,长期以一己之力带动“新客家环保意识”。

传统客家聚落以靠山区、平原为主,但是在桃园县有不少邻水而居的客家子弟,为保育生活环境,发起社区发展协会,以实际行动珍惜绿色的土地。

位于桃园县沿海的观音乡,客家人数不如其他平地乡镇的客家人口来得多,观音乡保生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区,但是周边有丰富的埤塘文化,其中新屋溪的藻礁为国内目前硕果仅存的生态景观。

藻礁湿地在每年候鸟到南方过冬时,为许多爱鸟人士的最爱,但随着附近部分工厂兴建,社区人士发现文明产业冲击到环境,包括大片水笔仔生态都受到影响。

观音乡保生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黄秀娥说,10多年前可以看到藻礁绿油油地生长,犹如长长的翡翠,但是最近几年却发现因为部分工厂的油渍,严重影响美丽的水岸,因此社区这几年来积极推动农村再造与清净家园计划,大家更约好每年8月间举办“藻礁的呐喊”,让全国了解海洋生态的保护。

有着相同环保概念的还包括观音乡大堀溪文化协会,协会中也有不少客家子弟,数十年来,共同捍卫观音乡内长达14公里的“母河”。

50多岁的林新来怀念小时候在大堀溪中捞毛蟹、牛屎鲫的日子,但附近搬来染整厂与化学工厂后,河川开始变色。对像他一样是四、五年级生的在地人而言,简直是场环保恶梦。

教师退休的潘忠政和几名辛苦农作的妇女说,大堀溪好像黑龙江,每天排放的颜色都不一样,而且有些业者为了避免争端,还会偷偷地在夜间排放黑水,使得协会成员不得不分日夜班稽查,好像在上“大夜班”。

社区发起社区报,并且经过长期透过县政府文化、环保局介入,才让大堀溪逐步改善,甚至逐渐打响桃园观音莲花季的美名。

另外,居住不少客家人的杨梅镇高荣社区中,就有占地1.1 公顷、40几口埤塘;这处密度极高、优美的水泽之地,孕育珍贵的赤蛙,也是桃园县第1 个、全国第18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个性豪爽的高荣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黎燕星平日不忘以茶酒会友,他谈到社区生态保育时,总是侃侃而谈诉说对这块土地的憧憬与理想。

黎燕星在埤塘附近自制各种告示牌,同时广邀善心人士捐地、铺路,让埤塘景观更精彩。他同时藉由协会结合附近学校,让环保、爱护生态的概念从国小教育做起。

诚如黎燕星、林新来、潘忠政、黄秀娥等许多客家子弟所说,台湾是岛屿国家,土地没有往外延伸的本钱,“环保是看不见的革命”,或许不像客家歌谣、文创产业令人眼睛一亮,但是希望以客家子弟的力量,带动起除了节俭特质外的“新客家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