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台湾之子自评 同侪适应较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胡清晖/台北报导〕国内研究指出,新住民家庭的“新台湾之子”、父母均为台湾人的“台湾之子”,在自我评价上差异最明显的是同侪适应,其次才是学业表现。数据反映了“新台湾之子”的同侪适应状况较差。

这项研究是国科会委托台大社会工作系教授陈毓文负责,针对全台二十四县市(包括澎湖、金门 )的东南亚新住民家庭(泰、菲、印尼、马、寮、越等国 )十至十五岁青少年子女,进行生活适应调查,并分别在九十五、九十七年进行追踪调查。

曾被嘲笑为菲佣、泰劳

陈毓文表示,不论年度与学制,不同族群青少年差异最明显的是同侪适应,追踪也发现,九十五年适应状况较差者,到了九十七年情况依旧。

她举例,学校同侪互动中,一些“新台湾之子”曾被称为“菲佣”或“泰劳”,或是被吐槽“滚回印尼去!”他们的反应则因人而异,有怒骂、找老师,也有傻笑或是沉默不语。

调查也发现,对弱势父母文化认同程度是影响生活适应的重要因素,如果愈能面对,自尊就愈高,生活的适应能力就愈好。

学业表现仅略低于台湾之子

台北市教师会副会长杨益风分析,许多“新台湾之子”的次文化和“台湾之子”不同,确实可能产生同侪适应的问题。他认为,许多人误以为一些“新台湾之子”的学业表现不佳是因为家庭弱势或资质差异,但其实问题是出在同侪适应上,如果无法融入,自然会影响学习、人格发展。

至于在学业表现方面,“新台湾之子”的自评略低于“台湾之子”,老师、家长则普遍低估“新台湾之子”的学业表现。

陈毓文强调,“新台湾之子”的学业表现未必较差,还有一些人排名全班前三名。台北县大丰国小校长洪有利指出,根据台北县的学科普测,“台湾之子”的平均只略高于“新台湾之子”一分,在误差范围内,希望外界以平常心看待。

教育部统计,全台国民中小学目前有二百五十四万学生,其中“新台湾之子”有十五万五千人,约占六%,呈逐年成长,估计近一、二年将是“新台湾之子”的入学高峰期;以新住民的国籍来看,中国占三成六、越南近三成、印尼近二成。本次调查不包括中国籍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