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

游东石话蚵仔

到过台湾台北士林夜市的游客想必都印象深刻,在那里的近百个美食摊位中,竟然就有一、二十个摊位在卖蚵仔煎,而且几乎是摊摊生意兴隆,很多外来游客都是闻盛名前来光顾的。不只是士林夜市的蚵仔煎闻名全台,在台湾似乎到处都吃得到蚵仔煎,蚵仔煎俨然已成为民间美食的代名词。

然而蚵仔煎中的精华重点“蚵仔”并非只能作蚵仔煎,它在台菜料理中可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既可煎、煮又可炒、炸、煮汤,例如蚵仔面线、蚵仔粥、蚵仔酥、荫鼓蚵、蚵爹、铁板蚵、烤蚵、咸菜蚵仔汤……等,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台湾美食,蚵仔实可称之海鲜中的圣品。

谈到蚵仔,当然不能不简单介绍一下有蚵港之称的东石渔港。台湾嘉义县的东石港西临台湾海峡,位于朴子溪和北港溪出海口中间,地势低漥且平坦,其间水路、湿地及渔塭便占去了一大半的土地,蚵仔养殖渔业发达居全台之冠。

在一个冬天寒流来袭的周日午后我造访了东石蚵港,微弱的阳光和冷空气笼罩下的东石港,蜿蜒狭窄的街道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咸湿海水味道。虽然是周末假期街道上仍是显得异常的冷清,除了偶然可遇的老弱妇孺,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内路旁到处可见堆积如山的蚵壳,和屋檐下三三两两的挖蚵妇女,也难怪东石港又有青蚵嫂故乡的称号了。

顺着村中曲折的小道和穿过一大片的渔塭后来到了港区,小小的渔港内杂乱地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渔船和排筏,景观和别处的小渔港比较并无特别之处。但港边水泥空地上一堆堆粗且长的竹子则吸引了我的目光,望向不远处,几个中年男女正坐在由竹子排列成像渔网状的棚架上绑着尼龙线。



在港边蚵农正在建造新的蚵棚



看到我靠近并拿起相机在拍照,一名中年男子抬起头来面露微笑地向我打了招呼,就这样我们闲聊了起来,对谈间中年男子双手仍娴熟地绑着正在建造的新蚵架,一方面又详细地述说着东石蚵港养蚵的故事:

“东石乡的渔业除了传统的捕鱼之外,养蚵的收入几乎占了渔民经济来源的一半。蚵仔又称牡蛎,东石养殖的品种以真牡蛎〈巨牡蛎〉为主,在亚热带的台湾,蚵仔全年都可产卵,一般而言,养蚵大约七、八个月至一年即可收成,且全年可收,夏季时蚵仔生长较快速且肥美,但在台风过后和冬季时则会变得成长迟缓瘦小。

至于谈到东石养蚵的历史,相传是280年前泉州人来台湾从事渔业时,将牡蛎的养殖技术引进嘉义沿海的。几百年来养蚵的技术变化并不大,大致可分成四种方式:早期采用的是插竹法,即将竹子劈开削成数只竹片,然后把竹片的上头以柴刀劈裂,并夹上一个蚵壳凹,最后再把其插入土中。

到了民国47至52年间则引进了棚架垂下式的养殖法,54年起至今则又改采棚架平挂式的养殖方式,皆系以尼龙绳来穿结蚵壳,悬吊于蚵棚之上。民国64年时又引进了适合于外海养殖的浮筏垂下式方法,必须先用竹子绑好浮动棚,再用船拖到外海深水处,并用保丽龙来增加浮力和在每个棚架的四角系以铁锭沉入海底加以固定,这种养殖方法蚵仔的生长期较短且产量也非常丰厚,但夏季台风来时则须拉回港内以免血本无归。”



在蚵棚上蚵农正在检蚵仔



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粗糙的中年蚵农,两手仍然不停地在蚵架上绑着尼龙绳并接着说道:“像这种竹子作成的蚵棚大概可使用2年左右便要换新,而养蚵仔除了要搭蚵棚外,还得经常穿蚵串、寄蚵苗、起蚵厝、检蚵仔和剥蚵仔,工作可说是非常繁忙。同时,还得忍受夏天日晒雨淋和冬天的冷风寒水,因此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所以很少有年青人愿意留下来继承家业,通常都是老一辈的在勉强支撑着,但这几年台湾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已有不少的年轻一代回流来帮忙。”

时间飞快地流逝,不知不觉地太阳已快西沉。看着港中河道靠海的远处,几艘到外海检蚵仔的小船已归航,而几辆准备载运蚵仔的大小卡车也已经在港边的起货架旁待命。我告别了中年蚵农,前往起货处用相机留下一张张一篓篓刚采收回来的蚵仔,由小船吊上岸边卡车的影像,纪录了蚵仔另一段的经历路程。



在港边刚采收回来的一篓篓蚵仔正吊上卡车



太阳刚西沉入海,天色尚未变暗,骑车绕行村中小道准备踏上归程。忽然前方路边出现将近两三层楼高的白色蚵壳山,异常地耀眼夺目,我在蚵壳山旁停车驻足观望,只见一群全身包得密不透风仅看得见一对眼睛的妇女,每人带着一个小塑胶桶围坐在小蚵壳堆边挖蚵仔。



蚵壳山旁青蚵嫂们正在挖掘漏网之鱼



为了拍照我刻意地向前去打招呼闲聊,此时只有一位较不怕生的老妇与我对话着:“来这里挖蚵仔的全都是一些妇女,其中有很多都是外籍新娘,主要是为了赚一点零用钱来贴补家用。这些堆积如山的蚵壳是从东石乡各处运来的空壳,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那些没有被挖到的漏网之鱼。至于这些空蚵壳,大而完整的可以回收再使用,多数小而破碎的则可运去填地,或者卖给工厂加工作成肥料和饲料。据说,屏东的黑珍珠莲雾就是使用加了蚵壳粉的肥料才会长得特别好,而鸡鸭吃了这种含钙量高的饲料,生出来的蛋壳也会比较硬哦!”

讲到这里,突然一辆车门上写着斗大“青蚵嫂”的卡车满载着一篓篓空蚵壳驶进了堆积场内,只见场内的青蚵嫂们纷纷站起,一手拿着矮板凳一手提着小塑胶桶迅速地向卡车靠拢过去,像是急着要去找寻新宝藏似的。



青蚵嫂们正往载着一篓篓空蚵壳的卡车靠拢准备寻宝



在昏黄的街灯下,我独自骑车顶着寒风在乡村公路上往回家的方向奔驰,没想到那部车门写着“青蚵嫂”的卡车竟然就从身后呼啸而过。这时,下午在东石蚵港的所见所闻又在脑海中快速地浮现了一遍,而我口中竟不自觉地哼起了“青蚵仔嫂”这首闽南语歌的旋律:“别人的阿君仔是穿西米啰,阮的阿君仔是卖青蚵,人人叫阮是青蚵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