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展水彩艺术的舵手

【水彩行家】叠染光影的水彩画家

洪东标老师
李招治
font print 人气: 480
【字号】    
   标签: tags: ,

认识洪老师的画,早在1983年第二十八届全省美展水彩首奖〈雅典的典雅〉,透明亮丽的色彩、醉人淋漓的渲染,从光移影动到层层推进的空间、理性巧妙的分割与重叠,使画面既真实又迷离、感性又理性,继而让人在胸中产生一声巨响─大而永恒,不能忘记。
接着,在几次展览会场或艺术活动中,总是有缘见面,却见他腼腆低调不可亲近,加上自己忠于教职和家管而疏于创作,因而不敢有冒然攀谈之举!直到加入了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才真正的认识了他。感受到他散发一种含蓄蕴藉的深沉内涵,及理性、感性兼具的豁达与温和,提起和放下的处世能力成就于无形间的一种领导魅力,故能将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带领得如此活力四射又不偏不倚,丰裕富饶又优雅从容。

就是这样,一连串的因缘际会加上屹立不摇的坚持与执著,成就了洪老师的水彩创作之路,他说:“走入这条不归路,无怨也无悔!”
自小爱画画的他,可是经过一番倾力的奋发,第二度顶着重恙欠安的病体入术科考场,才如愿进入师大美术系的,那份得来不易的甘美,加上个性的单纯、专注,入了师大,即将自己化身为海绵,用力吸取刘文炜、李焜培、陈景容、陈银辉、陈慧坤、李石樵、李梅树等大师级的教授们的精华,而其中李焜培老师的水彩课最教他醉心沉迷,因此水与彩即一路陪伴洪老师画出了亮丽的人生。

除了师长的影响与提携,还有当时的大环境正值水彩的“黄金时期”(约1975-1980),由师大66级的陈东元(1953-)吹起乡土写实风格的号角,引领一群学弟妹们紧追脚步,风靡于水彩创作的甜蜜境界中,有的以写实风格为先锋,走着魏斯的路,有以表现光影为主,专画脚踏车和狗为主题的,还有潇洒的美式技法,如查理士‧瑞德的…,于是有了1982年的“水彩新锐展”的画展,雄狮美术出版社还举办了座谈会,造成了画坛的水彩热之风潮。洪老师当时亦占有一席之地,成就斐然。因此,师长及一群朋友,加上一种大环境的趋势、氛围成为催化剂,造就了洪老师这条水彩创作的无悔不归路。

洪老师在2006年担任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理事长后,即体认到中生代承继水彩画推展的责任和使命。于是他计划、安排,率领协会成员赴玉山、雪霸、垦丁等国家公园及林试所各研究中心写生创作,并于中正纪念堂、大学艺文中心等地一一展出,同时出版精美画册,更出版水彩艺术资讯期刊,以推展水彩艺术,其用心和努力,教人感佩于肺腑中。值得一书的是,自2006年至今已办了数次的大型水彩大展:
2006年 “风生水起”国际华人水彩经典大展
2008年 纪念台湾水彩百年2008台湾当代水彩大展
台湾水彩百年大展
2009年 印象风城(在新竹展出)
彩绘马祖列岛百景之美大展
2010年 两岸水彩交流名家大展

而且,他始终认为,具象的表现是艺术传达的桥梁,人们的视觉经验所能共同认定的物形结构,是引导艺术欣赏的基本功能。因此,贴近生活的题材即是他创作最佳的素材,既不虚假,也不膨胀、夸大,只求平实地验证生活中的“时代性”和“独特性”。更盼能让艺术的欣赏可以是轻松自然的,艺术不在于使人人都是艺术家,却要使人人成为艺术的欣赏家。并借着水彩的方便性、经济性、高度的可变性、展现面貌的多元性等特质,来加以推展,让水彩这小画种,是大众接近艺术时的敲门砖,甚或是一扇可以轻松开启的艺术之门。

纵观洪老师创作三十多年来的作品风格之演变,将其归纳为三个系列:
一、叠染光影系列──兼容时空与动感的分割形式
这个系列的作品,他要追求的是:一、光与影的解读和诠释;二、空间与空气的互动;三、强调“动”与“静”的对应关系;四、穿透与多重空间的开拓;五、解构立体主义的理念。
因此,看似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分割,但却是以印象主义对光作理性的诠释,在光影的变幻中,有条理的呈现光影和位移的轨迹,和明暗变化,再藉由水彩独有的媒材特性,追求感性的变形,展现画面中色彩层次与形、色的律动。并以分割重叠的表现形式,使画面迷离神秘,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将艺术层次提升到视觉与内在并重,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境界。


赏花 56 × 39 cm 2006

白色巨塔 63 × 27 cm 2004


有橙的静物 56 × 39 cm 2005

演奏会休息中 56 × 39 cm 2005

二、拥抱自然系列──以自然为师,体会万物生息及人体之美
美丽的大自然,提供了创作的泉源,而写生正是走进自然,描绘刹那间心灵悸动的最佳捷径。因此,写生也可以说是一种简洁的艺术,当驰骋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令人感动的景物,大笔挥洒,奔放热情,呈现阳光照耀下的光影色彩,甚至雨雾飘摇中的朦胧韵致,在在是现场即兴演出,直接又不虚伪造作,那即是一种最真切的艺术,一种将生活融入艺术,艺术带入生活的最佳写照。
2003、2004年洪老师连续两年在屏东国际艺术节半岛艺术季的活动中,燃起了写生的热情后,即在河海山林间狂热地写生,并将此种风潮带入了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无论在接近零度的山巅──玉山、鹿林山,或在接近四十度的艳阳下──垦丁、台东太麻里,甚或雨雾绵绵的福山、扇平等地,都能看到会员们在洪老师的领导下,怡然自得的以自然为师,体会天地万物的生息,以水彩的淋漓、明快追寻光影、雨雾的场面。
即便是夜间较难至户外写生,洪老师也热诚地群聚画友,不拘媒材,在室内
作人物或人体的写生。以便沉浸在人体的比例、动态、肌肤质感,及些微变化的肤色中,追求形与结构、体积与空间、笔触与节奏的艺术表现。尤其在打光之后的强烈明暗对比下,挣扎于明暗交界线周边的美丽灰调,甚至斟酌如何呈现、突显人体在静止下的动态张力……,在在都考验着创作者的能耐。而洪老师常以水彩来呈现人体之美,在水和彩的流动、扩散、融合、推挤、沉淀和画笔特殊的有机线条以压刷、勾绘后,生动而栩栩如生的人体创作跃然纸上,那份震撼和感动,往往教人赞叹连连!


大峭壁小径 76 ×55cm 2008

过程 55 × 24 cm 2008


路过箭竹林 37 × 55.5 cm 2008 玉山行旅

阳光下的背影 54 × 77 cm 2008

三、夜景系列──突破与超越后的造境
历经了叠染光影的分割形式,又用最诚恳谦卑的态度面对自然、拥抱自然后,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自觉性,似乎鞭策着自己去寻求突破与超越,于是洪老师继续孜孜不倦地耕耘,努力去追寻、去创造“美”,因而有了一系列的夜景造境大作。这一系列的作品大都经过洪老师苦心地捕捉影像、感动吸收、储存酝酿,孕育灵感,并经过数十年累积的水彩技法功力,先铺陈结构,再统整暗夜微光中的色彩变化,且将些微的明度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中,冷冷的银色月光配上带暖的灯光,既对比又调和、既清幽又皎洁、既迷茫又浪漫。


航向光明 102 × 153 cm 2008

石楼下的夜行者 55 × 79 cm 2008


太鲁阁的联想 79 × 38.5 cm 2008

银色的月光照东引 56.5 × 75 cm 2008

最后,我要用两段洪老师的老师及学生在序言中文字,来为他作个注脚,因为,由于他们之间的相知相惜,是那么的紧密,也就显得那么的贴切。
李焜培老师:“…他(洪东标)由一颗新星,清爽明亮来自远方,续渐迫近,轨迹不变而光度增加,体积渐壮大散发不是疏松的光芒,而是透出调和和青翠的蓝光,放射分割出优雅的形体与节奏。”
吴冠德老师:“洪老师一件件动人的作品,其实是朴实诚恳人格的体现,…画中清透沉稳的色彩是心境的沉淀,流动的水分是意念流转的自在,壮美的山水大气是能容的气度胸襟,峡谷月夜里的幽暗寂清,仿佛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宁静…,他,总是给人温暖与鼓励,将自己化身为画中月光下探求艺术真理的行者,提着温暖的灯,照亮自己也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了办理此次展出我格外努力的创作,此次展出除了精选的30余件玉山行旅的作品将依序由塔塔加步道的起点开始,展现我在步道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另外加入土楼、马祖、武陵农场等近期游历的景点所创作的作品共70余幅作品,以透过画家敏锐的眼睛来撷取美景,藉由此次的展出和画集的流传,希望观赏和读者能在翻开这本画集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一起进行这一段美丽的旅程。
  • 作画必须感性理性兼备,许多能力是经验累积出来的,不断的遇见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不气不馁、热情坚持必能成功。
  • 在1986年赴美进修之前,梁老师的水彩画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湿中湿技法,也就是在作画前先将整张画纸弄湿,趁纸未干前快速上色,掌握好水、颜料与时间的特性才能画出一张好画。1980年的第一次个展,以花和静物为主题之外,尚有人物,即是最好的呈现。
    回台后梁老师重拾水彩笔进行创作,突然觉得画笔好像轻了不少,原来她已习惯油画厚重的笔触,现在拿起水彩笔更是随心所欲、驾轻就熟。
  • 新庄中平公园,对这一座伫立在公园内的雕像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在我担任新庄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程中“认识在地艺术家”单元,李石樵老师就成了最佳男主角,因为他就是新庄的“艺术之光”,希望学子们能珍惜这份情缘。
  • 台北植物园几乎是台北地区最多艺术家写生作画的地方...
    这里汇集了植物、也吸引了动物,它不仅是台北的肺,也是一个隐藏了生物多样性的奥妙橱窗,让台北人都把这里当作是花园、是知性的宝库、更是最佳休闲场所。
  • 2009~2011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第二届理监事作品展,展出人员包括:常务监事邓国强、常务理事谢明锠、常务理事兼任理事长洪东标、常务理事黄进龙、监事陈品华、理事曾己议、理事许德丽、理事
    程振文、监事温瑞和、理事简忠威、秘书长吴冠德等。
  • 曾在1993年发行的水彩杂志中有一篇专访,介绍这位蛰伏于竹东山城的前辈画家;事隔多年,这一位长年坚持以水彩创作的艺术家仍然创作不断的举办盛大个展,笔者躬逢其盛,目睹他数十年来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大多以竹东地区为主题,一种心系乡土情怀的作品里,紧紧扣住艺术源自于生活体验的理念,不得不令人想起安德鲁.魏斯一辈子画缅因州的那份乡土情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