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的成功经典(1)

华勒思.华特斯

人气 30
标签:

【导读】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陈文龙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看过由真人实事改编而成的励志经典电视剧《阿信》,故事描述一个历经苦难的佃农女儿,凭着绝不放弃的决心和信念,摆脱人生各种困境和不幸,用自己的双手打造理想,最终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

记得二十年前,笔者每一集都坐在电视机前面,边看边感动边流泪。二十年后,再重温这部电视剧,依然深受感动,看了依然想哭;但感动过后,或许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又受到什么启发。

经由《阿信》这出电视剧,我想到父亲一生奋发不懈的历程,而这段过程又恰巧跟本书所论述的成功概念不谋而合,所以试着以父亲的故事为纲,配合书中的内容和段落给读者作个导读,以填补本书缺乏实际例子之憾,以便读者更能掌握书中要旨。

父亲的故事不但曲折也十分精彩,如果改编成电视剧,我想一样可以作为励志教材,感动人心。

如果读者未能在这篇导读中,从我父亲的成功经验里受到启迪,那只能怪我说故事的技巧太差了。

在那个动荡时代成长的人,类似父亲这般传奇人生者,俯拾皆是,上一代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拍成一部像《阿信》一样感动人心的电视剧。

父亲年近七十,大多数七十岁的人都已享受退休生活,以含饴弄孙为乐。但父亲似乎不认老,他“老骥伏枥”,虽非“志在千里”,却一心想要展现他的能力,创造美好人生,为我们建立一个稳固的家庭,尽最大的努力扮演好一个为人父亲的角色。

勇于改变和奋斗精神

父亲出生的年代刚好是国共内战结束之际,民生凋零。他生长于大陆一个贫穷农家,家徒四壁,就像阿信一样,小小年纪就要下田干活,协助农事,因此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及长,父亲发现从事农务并不足以养家活口,于是弃农改习木工,成为木工学徒。

一个具备智慧的人总是会不断思考如何改变现状,环境并不会局限一个想要成长或想要发展的人。勇于打破现状和突破自己的人,往往可以自行支配环境,而非被环境所支配。

三十八岁那年,父亲已育有三子,一家数口仅靠着父亲做木工的微薄收入过活,虽不至饥寒交迫,但却入不敷支、捉襟见肘。

“没有什么事情只能存于精神层面,而不能身体力行的;没有什么事情只能靠想像,而不能付诸实践的;没有什么事情只能在心中谋划,而不能加以实现的。”

父亲心里已开始想要改变现状,因为继续留在农村,困顿的境况并不会自动获得改善。

那时候,同乡的人纷纷移民香港,谋求生路,于是父亲费尽心思、想尽办法要移民香港,摆脱贫穷的生活。

“思维必须配合行动”,如果只会思考,顶多称得上是个空想家或梦想家,但这些人很少可以获得实际的成就,成功的人往往会“起而行”。“如果人们持有正确态度,决心想提升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得了他们。”

一九八一年,父亲透过自己的决心和方法,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筹足了车资,只身跑到香港投靠乡亲。这次移民,是他人生的一大分水岭。

适逢八十年代香港工业发展蓬勃,由于教育程度不高,父亲只能靠着劳力赚取工资,以收入改善乡下妻儿一家的生活。

父亲从不会埋怨人生的悲与苦,反而懂得珍惜机会,凡是可以赚钱养家的工作,他总是全力以赴,甚至一天工作十五、六小时也不言累。

父亲说过,有一回为了多赚一点钱,于是跑去搬水泥,那时刚好是大热天,大伙打着赤膊,水泥就往布满汗水的肩膀上堆叠。

搬水泥是以量计价,你扛得愈多包,就愈多工钱,父亲宽厚的肩膀轻而易举的一趟就能叠上三包。

付出劳力对他而言并不辛苦,但水泥往肩膀堆叠时,外漏的水泥粉会和汗水混在一起,最后会凝固成水泥块而撕裂皮肤,其所造成的剧痛到了晚上根本无法入眠,但父亲并不言苦。

或者展现这种拚搏精神背后的信念,就是希望一家人可以在香港团聚。为了实现目标,父亲省吃俭用,数年后,我们一家五口陆续移民香港,虽然居住环境简陋不堪,但一家也和乐融融。@(待续)

摘编自 《失落的成功经典:发挥正面思考的威力》久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呼唤好运与机会的舍弃法则(5)
人在职场,如何防止“心理职业病”(4)
领导的关键智慧:丰田成功秘诀(2)
李秉信: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