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然:从“德治天下”看西周的历史魅力(3)

郑欣然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10月01日讯】周公辅佐成王,圣人做宰,遗风万古。

周武王之后,周公摄政辅佐十三岁的成王。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之弟,他曾辅佐周武王伐商,牧野集众誓师的《牧誓》为姬旦所作。

周武王在病危前,打算让德高望重的弟弟周公即位,周公谢绝。周武王英年早逝,成王年幼,不能担当起治国的重任,不能应付复杂的局面。为周朝基业着想,周公果断决定自己出面代替成王摄政。

“握发吐哺”是记述周公的典故。周公担心会错过世间的贤者,即便在沐浴之际,但凡有人前来谒见,阐述治国方案,他都会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及时出来接待;就是吃一顿饭,也会多次吐出嘴里来不及咽下的饭菜,急不可待地去接见贤者。周公招揽人才、用人唯贤成为历代从政者学习的榜样。

周公主政七年,成王已成年,周公将政权归还成王,自己重回大臣旧位,恭顺地谨守臣道,不以叔叔、老臣、功臣自居。谦卑谨慎,勤勉自律。周公始终尽贤相职责,向周成王上书进献忠言,教导成王要广纳贤才,从谏如流,时时事事以国家、百姓为重,切忌好逸恶劳,荒废政务。

周公的谏书中,最负盛名的是《尚书·毋逸》。周公劝诫的文章一部分存留于《史记》,在历代宰相劝谏君主的忠言中,周公的谏言是现存史料中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他的思想观点对后代的帝王将相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后人修身养性也有深远影响。

历史上周公“制礼作乐”,使周朝的社会体制、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都合乎礼的规范,行事以礼为标准,在中国文明史上,周礼代表着一个巅峰,并影响后世。

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先驱,被后世从政者当作楷模,也是儒家学派最为尊崇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初实行的仁政就是儒家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孔子毕生所极力提倡的就是周礼,周礼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等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规范。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周公的人品与睿智光耀后人,他不朽的道德操守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魂魄。

成康之治

成王及其子康王承继了文王和武王的基业,力求清心寡欲,勤俭建国,以缓解社会矛盾。他们用的就是被后世儒家极力推崇的“周公之礼”“周典”治理国家,使周朝出现了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人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置刑具四十年不用的太平盛世,史称“成康之治”,是周朝最兴盛的时代。

西周兴起到兴盛的一脉相承,我们可以抓住一条主线,就是作为国家的君主的厚德贤明,在继承和发扬的传承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亲和力、融合力和向心力,成功地告诉后人敬天、仁政、爱民是国运昌盛的擎天柱。

历史意义的价值在于它能唤醒后人、启悟人的智慧。抛砖引玉,历史的今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共的统治。

中国人知“根”,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子孙,是承传了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儿女,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神传文化,中国人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智慧的民族。

而中共拿来的是苏俄的“马列主义”,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格格不入的无神、唯物、斗争哲学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理论的鼻祖马克思是“撒旦魔教”的教徒,外来的“共产党”在中国的实践即是中共对邪教基因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共从窃政到执政的历史是承传“马列传统”的历史,继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邪教基因“邪、骗、煽、斗、抢、痞、间、灭、控”的暴虐统治,“党”的生命大于一切生命,“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人被带入无尽的灾难。

暴力恐怖、谎言、党性取代和消灭人性、反自然、反天理、强权暴政,中共对中国人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中国人的传统信仰、道德、善恶、正邪、仁、义、礼、智、信、忠、孝、耻、廉等做人的正统观念与伦理被中共这些年灌输的“无神、唯物、斗争哲学”等“党文化”所混淆,导致中国人今天处在信仰缺失、道德沉陷、本性迷失的危险境地,这是中国人的最大悲哀。

其实中共在继承与发扬其邪恶本性的过程中,时刻处在其生存和合法性的危机的恐慌中,中共不断变化立场原则,现今中共党人早已不信仰“共产主义”,中共维护其“党”的统治地位其实就是在维稳其统治集团的集团利益,由此只会更加导致社会不公的愈演愈烈,中共的末日——亡党,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明鉴是非。纵观西周史,是“德治天下”的典范。圣明国君皆以“敬天爱民”为尽职,施“仁政”“富民”“教民”为己任,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抚今追昔,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追根溯源,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中华血脉与传统道德是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的,理性的回归传统文化,肃清中共“党文化”的毒害,走出中共的精神桎梏,这是历史的明智选择。

观天下之势,兴亡皆有因,盛衰自有凭,历史给了人最好的答案。”

相关新闻
考古专家:通过神韵了解中国历史
上了一堂中国历史课
维也纳丽城画廊经理助理:正面积极传递中国历史
施卫江:中国茉莉花行动的历史定位(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