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五千年—编钟传奇

人气 42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0月16日讯】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明是以朝代更迭来创新和延续的。即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饰。”。《华夏文明五千年》这个栏目,从独特的视角介绍、展现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同时试图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结合现代人的心理和思维的特点延续我们的传统,希望通过个栏目有助于架起一座跨时空的桥梁,在传统和现代人的心灵之间促进沟通。我们这个栏目的嘉宾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研究专家文昭。下载收听

主持人:前两集我们谈了中国上古时期的音乐传奇,不过那个时代好像一切都是传奇,不仅是音乐。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都是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多少有些神迹,能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今天的人可能会想,我们讲的这些远古的音乐故事过于神奇美妙了,会不会是后人把它夸大了?

文昭:许多民族的文明历程中,都经历过一个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我们通常讲“神话传说”,神话和传说是两个时代,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是在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之前,人们对人类的起源、对自己祖先事迹的追忆。而且多数都是通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以讲故事的方式流传下来的。神话时代一般讲述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像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都属于神话时代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通常神作为主角,而人作为配角。

而到了传说时代,就是讲述各民族自己的历史和文明的起源了,故事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人的角色开始突出了,通常是以英雄和圣王为主角,这些比较特别的人领受了上天的使命,完成了神交与的任务。所以他们的事迹常常伴有神迹,有异乎寻常的能力。像你刚才讲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这些可以算传说时代的故事。

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所谓“传说时代”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又有一个连接。就是《尚书》,它和《山海经》不一样,《山海经》算是志怪,而《尚书》既是上古文献的汇编,又是史书。它收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的多篇文告。先秦诸子的著作多处引用了《尚书》的说法,说明当时人们是把它当成严肃的历史看待的,而我们之前所谈的音乐传奇故事就是出自尚书的《尧典》和《益稷篇》

主持人:而且你还谈到一些古乐的名称在后来的历史中有记载,而且一些音乐还流传了很长时间,就是说这些上古的音乐传奇是历史证实有来源、有根据的,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

文昭:是的。今天我们就从另一个方面来证实中国古代的音乐传奇的真实性,今天可能很多人认为上古是愚昧、原始和落后的代名词,并不相信它的文明成果能发达到什么程度,传说仅仅是夸大其辞。

今天我们就从乐器的实物出发,讲述编钟的传奇。所谓“编钟”,就是把钟编在一起。它是把大小不同的扁圆形钟按照音调的高低次序排列起来,挂在一个巨大的木架上。演奏的时候用丁字形的木槌或长木棒撞击这些钟,发出音乐的旋律。钟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常重要,作为“雅乐”的重要乐器,被作为“八音之首”。是高规格的礼器和乐器,地位十分尊崇。

作为编钟铸造的一般工艺当然现在还有,但是作为它的核心的工艺、就是它的乐器本质的那部分,从秦朝以后失传了已经很长时间。先秦编钟的性能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今天人的预料。

主持人:那为什么失传呢?如果这些先进的技术发展能够不中断,中国应该很多方面都领先世界了吧。

文昭:从表面的原因看,可能跟秦始皇的焚书有关,毁掉了很多上古时期的重要典籍、也可能和秦统一六国和秦汉之间的战乱有关,背后可能是冥冥的天意。我们之前对它的了解并不很多,知道钟很贵重、还有一些特殊用途。它之所以贵重的第一个原因是材料的贵重,在夏商周三代,铜是比较难取得的材料,钟是用青铜合金铸成的。

《国语》里记载周景王曾经想铸一套大钟,有个叫襄穆公的人劝他不要造,因为你要造这样一套钟会把国库都搞空,可见金属材料的贵重。对了,俞珊,你知道青铜器造出来是什么颜色的吗?

主持人:现在看到的那些出土的青铜器不是暗绿色的吗?

文昭:那是因为时间久了铜会氧化生銹,铜銹是绿色的缘故。刚造出的新的青铜器是金色的,金光闪闪的青铜编钟悬挂在朱漆彩绘的木架上,配以演奏者华美的服饰,奏出宏大肃穆的音乐,那个景象是很气派的、振撼人的。所以它作为礼器就不奇怪了。

古代地位尊崇的人宴会的时候,要以钟奏乐、用鼎煮食,所以把这样的家族称为“钟鸣鼎食之家”。钟还有一个用途是作为标准的发音器,因为历经改朝换代的战乱,文化成果经常会受到很大破坏,音乐也包括在内。因为古代没有录音设备,而且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一旦文物和掌握这方面技术的人在社会动荡中失去了,后面的时代连音律都会不准。

宋徽宗就有感于当时全国的音律不齐,特别铸造了12套、336件“大晟钟”,每件钟的基准音高都是c大调的1音,按中国律吕制度就是“黄钟宫”。如果音律不准,同一首乐曲不同地方演奏出来都是混乱的,有些都是左里左气的,古代把音乐的教化作用看得很重,都会把人心带歪。这就是一件大事。

主持人:可能钟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木头或竹制的工具,比较容易损坏。所以用钟来做标准的发音器比较合适吧。

文昭:今天的考古界认为编钟是兴起于西周,商代也有编钟,但是目前出土发现的是三枚一组到五枚一组,音乐功能没有周朝的强大。现在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幕出土的编钟,一共是65件,分三层悬挂。钮钟19件、甬钟45件,还有一件是□钟。随之还出土了一些乐器,有五弦琴、十弦琴,反而没有后世流传最广的七琴弦。

这说明古代乐器的丰富性恐 怕要比依据文献记载去猜测的要高得多。这套编钟的性能是非常令人吃惊的,音律完全准确无误,总音域甚至达到五个八度,仅仅略次于现代的钢琴。这说明它的表现力非常强,能够演奏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它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先说音准,在那个时代要做到就非常的不容易,现代工艺也可以去铸造编钟,可以用电子的测音设备去设定乐器发出的声波的振动频率。然后用带砂轮的电动磨销工具去调整钟壁的厚薄,来校正发声。曾侯乙墓的编钟制造年代是2400多年前,春秋末年、战国之初,与孔子的时代相接近。这六十五件编钟总重量达几吨,古代的工匠是用什么方法打磨、加工这些钟呢,而且把它的发音校准的得准确无误?

主持人:所以古人肯定不像今天的人想像的那样落后。

文昭:即使在今天,铸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挂在下层的甬钟最大的一个高度超过了一米五、153公分,是编钟的低音部乐器。现代人去复制它的时候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出土的编钟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当时青铜模具的制造运用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今天并没多少差别。而且你在造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外形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

钟面上像乳突一样的突出部分叫做“枚”,它的作用是加速声音的衰减,否则你敲击的节奏稍微快一点,钟的回声就连成一片了、就干扰旋律了。这些在设计上都要考虑到。还有钟的音色的问题,这和青铜的合金比率直接相关。纯的铜比较软,它是不能拿来做乐器的,它的声音暗哑。但铜里加进锡,可以使材料的硬度提高,但是锡加得多了又会使声音干涩,不圆润、不柔和。所以这套编钟的铜、锡、铅的比例刚刚好,能使它发出既宏亮、又圆润柔和的乐音。

主持人:所以造这一套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它需要许多门类、许多学科非常高超的知识和技术,是很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呢!

文昭:上面讲到的这些特性还算是次要的,最令人惊奇的发现是,这些编钟实现了“一钟双音”,就是你敲打钟的正面和侧面,能发出升降两个不同的乐音。不仅呈现出和谐的大小三度的关系,而且互不干扰,这在打击乐器里是一个非常少见、非常独特的成就。而且这种一钟双音的现象,不见于任何史籍的记载,在现代物理声学中也没有这样的阐述,现代的乐器制造也没有类似技术的运用。这可能与秦始皇的焚书有关系,但也说明了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知识、和有限的历史记载去推测古人达到的成就。

主持人:如果不是发现了实物,这个“一钟双音”可能一些人又会认为是神话传说了。那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个“一钟双音”呢?

文昭:第一是省材料,用原来材料的一半就能完成一套钟的功能。第二是操作方便,又大大提高了编钟的音乐表现力。它这样一个钟能当两个钟用,一组8个钟就有16个音,在演奏的时候需要的人手就比较少,相应的配合工作也简化了,而且能够演奏旋律更丰富的乐曲。

主持人:那这种双音的技术后来的编钟还有吗?

文昭:一般认为到汉代以后就失传了,这可以说是先秦编钟最核心的技术。清朝乾隆年间皇室也铸造过一套奢华的黄金编钟,但是每个钟只能发一个音。今天如果没有擂鼓墩的考古发现,可能人们也不会相信我们的2400多年前的古人有这样的技术成就。那这个双音的技术是不是有更古老的渊源呢,还没有考古证明,但按常理来说,一种技术应有它的产生、成熟、到大规模运用的过程,应该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主持人:那么这种双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文昭:奥秘在它的结构设计上。这套编钟的的横截面并不是常见的圆,而是由两段圆弧组成的“合瓦形”。这种结构使得同一个钟上存在着两种交叉的振动模式,所以在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的时候,就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但问题又来了,当时的工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结构来解决双音问题的,是完全的发明、还是有知识和经验的来源?这套编钟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件高科技产品。

仅仅为了复制它,用现代科技、动员了8个科研单位花了4年时间。估计比当初铸这套钟花的时间长多了。中国文化就是这样,换一代人好多事就成为了谜。从编钟核心技术的失传我们可以得知,即使是在最近这2、3千年的历史里,文明的发展也是有波浪起伏的。某个时期可能在许多方面达到了顶峰,但随后大量技术失传,跌入一个落后的时期。 这套编钟刚好处在5000年文明的一个中间点上,2400多年前。那么再往前推,是否还存在别的文明和技术的波峰时期呢?这就不好说了。

主持人:这样说起来,更久远的那些音乐传奇故事是真的存在过也未可知了。我们今天的人应该保持更开阔的心胸来看待历史。今天的节目结束之前我们再给听众朋友放一段编钟的音乐。谢谢文昭。

转自《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相关新闻
中国首次发现战国时期赵国编钟
河南发现战国时期赵国编钟
河南林州春秋战国墓群再度发现赵国编钟
中国首次发现春秋时期组合式编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