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血纪(8)

上集-第一章:陷入阳谋的初生牛犊

第一节:“大鸣大放”(3)

陈思回来召开了一个团支部的支委会,宣教委员出了一个点子:自告奋勇去找平时就爱放大炮的林娟和刘唐先发言,让他们就班的团支部工作发表意见,组织委员刘奎则建议由林娟最看不起的雷田沛先说话,林娟必会作出反应,大家从中一激,就会让气氛活跃起来。

第二天的鸣放会“依计”而行,雷田沛首先发言,只说了不到十句话便草草终结。果然引起林娟的一翻挖苦,说他像一个放音都放不好的录音机,不像一个男同学的样子。她说完后出其不意,话峰直逼班长郭英华,说她的工作作风简单生硬,经常凭个人主观想像组织班里的活动,凡是她不喜欢的就不搞,比方说组织郊游,本学期已过去两个多月了一次都还没进行,邻班五班已组织去了长寿湖,又去了大足,每周都有活动。希望郭英华在这次整风中好好改一改。

郭英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拿的笔停了下来,等到提起笔作记录时,竟不知怎么的记法,只好记下几句:“林娟发言:批评班长郭英华思想古板,有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毛病,组织班上工作死板,应当改进。”

林娟既开了头炮,刘唐紧跟而上,他举了一个实例来批评郭英华的“官僚”作风。他说:“去年,机械原理上齿轮课时,大家对齿轮变位齿的正负变位的选齿还没闹清楚,认为林教授讲快了一点,希望他能在自习课抽点时间给大家再补一下,偏偏郭英华却反对,她说‘自习课就是要自己学习,自己消化,根本没必要全班抽时间为一个小问题而补一堂课’。

结果,就这么一个主观认识,大家的意见便被轻易否定,这种作风就是主观主义,也是一种教条主义,对不对?”

为了同大鸣大放的主题相切近,刘唐对这位不到二十岁的班长,连扣了两顶帽子。郭英华不是党员,似乎同“帮助党整风”完全不沾边,虽文不对题,但毕竟有了争论,大家七言八语,鸣放会开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民主生活检讨会。

工科学子们的大鸣大放,只局限于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直接发生关系的班干部们。别说年龄还未满二十岁的陈思、郭英华,恐怕就连重大最受人尊敬的党委书记郑思群,也未必弄清楚了中央的用心。

全国有几个人弄得清?毛泽东葫芦里卖的药,这是在运动的后期,乃至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才逐渐地暴露出来。

然而校园里最初贴出的大字报,为平静的校园搅起了一点风波。

我记得机械系的第一张大字报,是以客气而谦恭的语气,向曹英“进一言”。 曹英是年级的党小组长,系党支部组织委员,是某机关调来的“调干生”。他比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嫩娃娃大十岁,他文化程度不会高于小学毕业,是一个已有两个小孩的父亲,从机关专门抽到大学来“镀金”的。

机械系有好几个像这种带着党员和官帽的大龄“调干生”。“解放”初期,为改变知识分子“结构”,在剥削阶级出生的学生中,渗入工农成分,“调干生”就这样来到了大学校园。学习是否跟得上不管,他们的全部能耐,就是言必党的利益,言必训人“阶级意识太差”。谁都对他们畏惧三分。

贴大字报的人,谦卑语言中含着讥讽和挖苦,意思是希望他能在这次整风中为自己洗个澡,与其装腔作势训人不如多读点数学和力学,不至于毕业考试吃鹅蛋,今后工作时“辜负”了党的期望,难以真正为人民服务。

以曹英的文化水平,他未必能领会和懂得。

接着就有第二张、第三张,以至于无数张。曹英在学生中已有绯闻,说他借“政审”和“个别谈话”之机,常常对那些刚入大学的漂亮女孩子们动手动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