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允地方发债券 学者:未来更留隐患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0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怡莲报导)近日,中共财政部发文,允许部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一事,引发了经济界人士的关注。有评论认为,目前政府没有信用评级,政务不透明,此举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经济学家綦彦臣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没有软着陆的机会了,财政部这个条例,也是让地方自己找个着陆的跑道,摔死摔不死,是你自己的事情。

綦彦臣:从纯粹经济学角度来说意义不大

10月20日,中共财政部公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允许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其中规定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地方债发行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

经济学家綦彦臣向大纪元记者表示,这个条例主要是向地方政府发一个信息,要自己负责任,不要在地方债务偿还不了的时候打包上交,财政部想化解这个矛盾。

他认为,地方发行政府为责任人的债券有一个程序问题。经省人大备案批准后,资金究竟用在哪里,民众可能都不知道。

“再一个问题是,这个抵押品怎么估值,你说这个土地值4亿,可能你突然又说值15亿了,对这些变数老百姓一点办法也没有。”

从纯粹经济学角度来说,它这个意义不大。他说:“我们现在并不急于争论它的效果究竟怎么样,看他的成交量,应该是很低的。现在股市下走,基金不赚钱。老百姓还会去买你的地方债券吗?”

没有民主 何来财政透明

《经观察济报》报导,中央代发地方债的用途主要用于中央民生项目的配套,但地方自主发债必须对应具体项目。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说,地方发债必须对应具体项目,不能用于经常性支出,也不能用于资本性支出。规划、审批、承销、用钱的、监督的不能互相脱节。

綦彦臣认为,立项、审批、发行,不会有大变样。但是,钱只要进入地方财政账户,那就不可能专款专用了。太多的“专款专用”的说法了。“如果绿化用的钱也专款专用,恐怕绿化都上到我住的楼顶了。”

还有,就是中央下拨的农民抗旱专用款,都没法专款专用。他说:“本来每亩十块,到农民手里,每亩四块八就不错了。被挪用的部分干什么去了?有人说,哪个乡上访的多,哪个乡抗旱补贴就被扣得多。抗旱专款成了维稳补充经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没办法,就这德性!”

财经评论员叶檀早前就地方债问题发表的评论中说,一旦允许地方发债,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至关重要,地方政府的信用记录,地方的偿债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接受债券购买者的检验,很难想像债券购买者会为一项毫无产出的面子工程掏钱。

綦彦臣还表示,没有政治民主,就没有财政民主;没有财政民主,何来财政透明?

“中国经济已经没有软着陆的机会了”

据中国网透露,债务到底是多少?各家说法不同。央行2009年5月末提供的数据是负债超过5万亿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表示,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超过7.38万亿元,而国税总地方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先生提出的数据是10万亿元。

綦彦臣表示,地方债的口径很有问题。许多地方以半私半公形式运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私人公司贷款,没算进地方债。但是,一旦打包上交中央,估计马上会出现13~15万亿。

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国旺向中国网表示,财政部允许上海、浙江、广东省与深圳开展自行发债试点,可以缓和地方债务压力,减轻对卖地财政的当期依赖,但在地方新财源出现前,仍是治标的措施,对地产可能是利空。

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在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未能健全的情况下再开新口子,则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财政部“代办”偿付,也使市场无法正确评估信用风险。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没有软着陆的机会了。财政部这个条例,也是让地方自己想法,找个着陆的跑道。摔死摔不死,是你自己的事情。”綦彦臣再次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谢东延)

相关新闻
金融时报:中国地方债务风险达临界水平
何清涟:被“数据迷宫”绕晕的北京
外媒:保障房或助土地财政推高地方债
大陆上半年土地出让金下跌 京降幅近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