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血纪(32)

上集-第一章:陷入阳谋的初生牛犊

第四节:被揪斗的日子——扭曲人性(8)

(四)余协和

当我们从学校押上炼狱之路刚刚两个月,1958年7月,余妈妈的大儿子余协和来到了我住的宿舍中。

一进门他见我昔日睡的铺上堆着乱谷草,却不见了我的行李、什物,忙向周围邻铺的人询问,他们都只是简单的摇了摇头,并不答话,问到上铺的那一位,他面露惶恐的回答说:“这铺从来没睡过人。”

余协和反复看那满铺堆着的乱草,心里拥起了一阵阵的疑惑,毕竟当时他才十六岁,虽耳闻大学校园里的种种传说,并不太懂这“反右”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疑虑我这个比他才大三岁的邻居,一个未出茅庐的大学生,怎么会身陷其中?

一九五五年我考入重庆大学时,我家紧邻的余妈妈家中就有了七口人,兄妹五人的吃穿上学,仅靠父亲菲薄的工资,幸好余妈妈没日没夜为人帮佣、洗衣,拚死拼活赚钱养家。

年仅十岁的余协和也同我一样背着背兜遍山遍野地拾柴火、捡二碳,十四岁初中毕业,本打算掇学在街上找零工,但是慈祥而善良的余妈妈说什么也不让才14岁的长子失去读书的机会。(直到十几年后才知道,为了筹孩子上中学的学费,在劳累之余还每个月到医院卖血一次……)

1955年初中毕业的余协和,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市的升学考试中被市一中和市三中同时录取,为了能减少学费,他听从了我的建议,选择了凭成绩减免学费的重庆第一中学,一中是当时重庆的重点学校,又紧邻重庆大学,从此他每遇到学习上弄不清楚的难题都会到我的宿舍,找我这个儿时一同背背兜的伙伴,也兼有一种照应的意思。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儿时同他在一起揩着背兜,满山遍野为生存而挣扎的伙伴,就这么离开了学校,消失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了!

那时的校园已是特务密布,处处陷阱的恐怖场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