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32)

上集-第一章:陷入阳谋的初生牛犊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四节:被揪斗的日子——扭曲人性(8)

(四)余协和

当我们从学校押上炼狱之路刚刚两个月,1958年7月,余妈妈的大儿子余协和来到了我住的宿舍中。

一进门他见我昔日睡的铺上堆着乱谷草,却不见了我的行李、什物,忙向周围邻铺的人询问,他们都只是简单的摇了摇头,并不答话,问到上铺的那一位,他面露惶恐的回答说:“这铺从来没睡过人。”

余协和反复看那满铺堆着的乱草,心里拥起了一阵阵的疑惑,毕竟当时他才十六岁,虽耳闻大学校园里的种种传说,并不太懂这“反右”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疑虑我这个比他才大三岁的邻居,一个未出茅庐的大学生,怎么会身陷其中?

一九五五年我考入重庆大学时,我家紧邻的余妈妈家中就有了七口人,兄妹五人的吃穿上学,仅靠父亲菲薄的工资,幸好余妈妈没日没夜为人帮佣、洗衣,拚死拼活赚钱养家。

年仅十岁的余协和也同我一样背着背兜遍山遍野地拾柴火、捡二碳,十四岁初中毕业,本打算掇学在街上找零工,但是慈祥而善良的余妈妈说什么也不让才14岁的长子失去读书的机会。(直到十几年后才知道,为了筹孩子上中学的学费,在劳累之余还每个月到医院卖血一次……)

1955年初中毕业的余协和,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市的升学考试中被市一中和市三中同时录取,为了能减少学费,他听从了我的建议,选择了凭成绩减免学费的重庆第一中学,一中是当时重庆的重点学校,又紧邻重庆大学,从此他每遇到学习上弄不清楚的难题都会到我的宿舍,找我这个儿时一同背背兜的伙伴,也兼有一种照应的意思。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儿时同他在一起揩着背兜,满山遍野为生存而挣扎的伙伴,就这么离开了学校,消失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了!

那时的校园已是特务密布,处处陷阱的恐怖场所。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终于有一天,陈思把我叫到一个僻静的教室,语气严峻地对我说:“你必须认真反省在大鸣大放中我的思想言行,包括与母亲的不利于社会主义的言行,也包括与马开先的言行。”
  • 两封信,当然要张冠李戴颠倒了寄,称谓开先的信,信封上写了母亲的地址寄给了北碚托儿所,而称谓妈妈的信笺却装进了寄往井口的信封。
  • 1957年12月中旬的一天,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弟弟突然出现在我寝室的门口,他的到来,给我孤单悲伤的心吹来了一阵暖风,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忧虑。
  • 在井口参加劳动锻炼的大军,一直到年底前最后几天才回到学校。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同班的同学,相别了两个多月,竟没有一个人问起我的病情。他们见了我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陌生,再没有以往的玩笑和亲切的交谈。
  • 从第四天开始,年级的反右领导小组长曹英亲自指挥了对我的批斗会。反右以来,他的反右领导小组,在全系组织了几十场斗争会,这人有一种使被斗争的人在他的面前垂头丧气而获得快感的心理癖。
  • 为什么这种严肃的政治批判会搅进这么一出莫名其妙的绯闻?我来不及细细的推敲了,只是下意识地向曹英吼道:“把那材料拿给我看。”
  • 老图书馆崖下,那片长满杂草的老足球场被划为重庆大学农场的耕作基地,这里便是我们这七十六名极品脱胎换骨的劳动改造基地。
  • 经历几十年残害的我,意外的苟活至今,回忆起五十年代之大学校园的同学大家庭,其成员中许多人格的卑怯,懦弱和盲从。理性地思考其原因恐怕主要是专制主义暴力的扭曲,一党专制肆旡忌惮践踏了人的尊严!!
  • 我们为明天的“精彩”生活而兴奋不已,江远报告说,明天早上是稀饭、豆乾和油炸花生米,中午六菜一汤,馒头随便吃,只是准吃不准包。
  • 能想出了一个“大鸣大放”,使出了放长线钓大鱼的“阴谋”,划百万计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声名狼藉的变成“资产阶级右派”,封住刚刚想开口说“不”的口,已属亘古首创、闻所未闻的中外专制独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