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信:“馒头税”是对“翻墙购物”的最好注释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22日讯】如果不是山东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恐怕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还有“馒头税”这样一个名词,而且馒头税的税率高达17%。潘耀民委员认为,17%的馒头税设置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百姓消费的负担,更不利于食品安全,应该降低。(《山东商报》2月21日)

“馒头税”是指对馒头征收的增值税,目前税率为17%,这意味着老百姓每买1元钱馒头的中就有近2毛的税。如此高的税率对正规的大型馒头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高税率增加了食品企业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负担又被转嫁给了广大的消费者。馒头不是海参,不吃海参可以,但不吃馒头却很难,这样高税率变相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等于“快到老百姓嘴边了,国家又征了一道税,提高了价格”,它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不公平的。

在一个对价格数字异常敏感的时期,“馒头税”让我很自然的想到了另一个名词——“翻墙购物”。“翻墙购物”是最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消费模式和行为。是指随着物价上涨风潮来袭,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去“去海外打酱油”,抢购商品。比如今年从新年前开始,很多内地人去香港、澳门购买婴儿奶粉。当我们到香港、澳门等地扫货、打酱油的时候,甚至带回一大堆“made in china”的时候,这种行为跟在“馒头税”下,放弃超市馒头,横扫街头小贩出售的馒头实质都一样——他们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

这些日子,到港澳“翻墙”采购日用品如今似乎越刮越烈,这其中不仅有安全等因素在内,更有价差原因。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一些原本是内地品牌的商品,在香港等地却也卖的比内地便宜。造成这种价格倒置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央视《新闻1+1》栏目有过深入剖析:第一,出口退税。第二,国内收的税太多,看不见的咱们“收费”更多。从这个层面来说,小小的“馒头税”不仅再次从正面印证了现今民众肩上的税负之重,而且恰好是对蔚然成风的“翻墙购物”的一个最好的注释。

或许,正是因为大量类似于“馒头税”的不合理的税收存在,使得原本就有点“疯狂”的物价在七加八加,东加西加之后就更高了。可以说,高税收对物价上涨推波助澜,进一步绑架了居民的生活,偷走了人们本就少得可怜的幸福。所以,不仅是一个馒头的问题,我们现在去国外抢东西,包括去境外抢东西,去香港、澳门等等,已经像一面镜子一样,在照着我们自身的问题。“物价在上涨,国人在‘翻墙’”,这不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辛辣的讽刺,它嘲笑着这个时代的荒谬。

物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民生、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赢CPI”……在一句句带着黑色幽默的言语中,透露着人们深深地无奈。最近,在新华网组织的2011年“两会”调查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成为了排名第一的讨论话题。而在各地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如何稳住物价,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刻,面对这小小的“馒头税”,面对“翻墙购物”的热潮,我们不禁再次思考,征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要扭转“国富民穷”的局面。而藏富于民还富于民第一步就应该是减轻居民负担,但是在这条路上,我们明显还“路漫漫”其修更是“远兮”。由此,我们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何在中国财政收入突飞猛进跨过8万亿大关,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老二” 之时,别人能那么淡定——一个国家的强大是来自民众的强大、是来自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张力。

为了“馒头税”而三次呼吁不得其果的新闻,让人看了心情沉重,而更让人沉重的是我们并不清楚在整个社会中它还有多少“同类”存活于世?

 

相关新闻
杰森:剥落中共经济吸血的画皮(上)
回顾:2008中共经济专家说了啥
章天亮:中共经济利剑砍向自己
童文薰:中共经济数字造假人民币进退失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