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水光潋滟 明珠镶嵌--珠江传奇(上)

珠江是孕育岭南人的母亲河,跳动着广府民系的文化生命脉搏。然而,珠江又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河流,碧水潋滟、华灯闪烁,明珠镶嵌的百里珠江,向人们展示着广州城厚重的肌理,诉说着悠悠千古动人的故事。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珠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旧称粤江。古时珠江,是广州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六千多年前,珠江本身就是海洋的一部分,当时广州还是一个溺谷湾,今广州市区至黄埔一带,便是一片沧波远天,鱼龙悲啸的茫茫怒海。

古代番山(现文德路中山图书馆附近)临海边,故三国时交州刺史步骘曾对广州地形有“负山带海、博敞渺目”之说。到二千多年前赵佗建立南越国时,珠江河道很宽,达2000米以上,其滔滔海浪可直达今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纪念堂附近。

因江中有许多红沙岩的礁石,圆形如珠,故古称“海珠”。而广州城下又被邑人称为“小海”,黄埔一带被称为“大海”。那时珠江还是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际海运中心,广州以南濒海岸的地理优势,成就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叫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美誉。

后来河道渐渐变窄,宋代时宽900米,现在仅宽180米了。明嘉靖三十七年(西元一五五八年),黄佐所作〈雨后海珠登望〉诗首句曰“珠江烟水碧濛濛”,这是“珠江”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史。

直至二十世纪初,珠江、西江、北江、东江一直被视为四条河流,珠江只是指流溪河流至广州白鹅潭到东莞虎门一段70公里的入海水道,珠江三角洲亦称“广州三角洲”。

一九一四年,广州设立直隶中央政府的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渐视四江为一整体,形成新的珠江水系概念。一九三七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水政,建立珠江水利局,确定珠江流域的涵义。

过了十年,一九四七年珠江水利局向水利部申请珠江正式命名的立法手续,从此,珠江流域这一地理名称才获得官方正式确认和广泛采用。

珠江水系有大小河流计约770多条,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区)及越南的东北部,流域总面积45.3万多平方公里(包括流经越南的1万多平方公里)。

珠江的源头,一般认为在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东路的石灰岩洞,流水经年不息。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七日,在珠江源头“水洞”旁举行定源立碑仪式。

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珠江口的捕捞业、养殖业和航运业十分发达,其土地肥沃,是中国粮食、蔗糖、桑蚕和淡水鱼重要产地之一。

由来传说

关于珠江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南越王赵佗有一颗镇国之珠--阳燧宝珠,平时总是舍不得拿出来把玩,死后也就带进了坟墓。

某年黄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三元宫演大戏,人山人海很是热闹。一个讨饭的老太婆碰翻了酒档一瓮酒,被档主抓住没钱赔,正闹得不可开交时,有一个书生叫崔炜,为人善良,便为她付钱。

这个老太婆原来是鲍姑,她后来施法术让崔炜游了南越王赵佗的坟墓。在墓中,崔炜得到赵佗生前视为镇国之宝的阳燧宝珠(真正的赵佗墓至今未找到)。不久,来了个波斯商人,说他们的国王丢失了也是镇国之宝的摩尼珠,跟崔炜所得的一样,他愿以十万贯重金购买。几经谈判,交易达成。

波斯商人立即带着宝珠回国。在船上,他拿出宝珠把玩,突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当年珠江宽达数里,称珠海),商人一怔之际,宝珠已犹如一道白光,从他掌心跃起射入江中,三转两转,钻到一块巨石下面去了。

从此以后,江水更加清澈明净,夜晚还放出熠熠光芒。后来,这颗珠子慢慢变成通体圆润、光滑如镜的石头,逐渐露出水面。人们把它叫作海珠石,这条美丽、静谧的河流也就被称为珠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