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女大生寻宝 访手工艺一代宗师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12日电)竹笼、二胡、陀螺这些手工艺已快失传。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系大四生程薰缓透过青辅会壮游计划寻找制作传统手工艺老师傅,不只见证国宝级手艺,还意外得知许多风俗小故事。

从小在云林家乡过着三代同堂生活的程薰缓,因为和爷爷奶奶的相处让她对阿公阿嬷们的经验与故事特别感兴趣。加上念成人及继续教育系后,发觉要更关心老年人,因此,参与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的青年壮游台湾计划时,就以“寻找国家宝藏─与老师傅们的旅程”为主题。

程薰缓说,小时候在云林老家,奶奶常教她们做红龟粿、菜头粿等传统点心,但现在到外面念书后,接触的机会也渐渐少了,如果能把这些传统手艺留存记录下来,相信会更有意义,因此激起这次的发想。并在当地警察局、乡公所和农会等热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找到老师傅。

虽是突然拜访,但很多师傅还是很热心地说,“只要年轻人想学,他们就会尽量教”。程薰缓说,当中有不少人曾接受采访,让很多人知道固然是好事,但对这些老师傅而言,很多手艺都是子女不愿意学或找不到人继承,有人传承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老师傅也都愿意不藏私,大方教授想学的年轻人。

程薰缓在寻访过程中,在西螺遇见竹笼老师傅程进昌,在北港拜访不仅会拉二胡,也擅长制作二胡的吴清珍老师傅。其中最令她感到讶异的,是童玩民俗家吴三桂,他不但会制作自转时会如地雷嗡嗡作响的陀螺,还能从孩子们卷绳子的手势,看出孩子以后写字漂不漂亮。

另外,曾学过笛子的程薰缓在林内拜访时,偶然发现她国中时的笛子,原来是在这里买的,于是拜访了有40几年做洞箫及笛子经验的黄朝庆师傅,尝试笛子的钻洞制作,并买了一只标示着“林北卡好”的水鸟笛作为与这位全台硕果仅存的洞箫制作达人的见面纪念。

接触传统手工艺外,程薰缓还听到很多风俗故事。西螺的竹笼老师傅程进昌就告诉她,竹子有节节高升的意思,很多人去购买国外的竹制屏风,但有时国外会将竹子拿颠倒做屏风,变成下细上粗,竹子颠倒通常是丧事在用,有回归土地之意,但这点小禁忌大家却可能都不知道,也没有留意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