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圣地亚哥华裔参政第一人谭卓仪

【大纪元2011年06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婕美国圣地亚哥报导)在美国圣地亚哥南郡楚拉维斯塔市,住着一位华裔老前辈,他是圣地亚哥160多年历史中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被选入市议会的亚裔,除了市议员,他还曾当选市议员,副市长,和加州立法院众议院议员。他以远见和热情,将昔日圣地亚哥市中心破旧凋敝的陋巷转变为如今著名的“Gaslamp”繁华街区。他的筹划和参与促成了圣地亚哥中华历史博物馆的建立。他从事地产开发半个多世纪,主建大型商场和个人寓所。他和家族成员拥有上千公寓,仅在圣地亚哥就有500多所。他曾经并仍然是十数家企业的主席,也是许多艺术、教育、健康和商业团体的董事会成员。

他就是“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自豪”,在圣地亚哥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华裔谭卓仪先生(Tom Hom)。

虽然拥有财富和一长串成功的经历,谭老先生过着谦逊而平实的生活。他经常向慈善机构捐赠,其中包括他所属的华人联合基督教会。他说,“在你得到的同时,你要记着给予。”那是他还是孩童的时候父母告诉他的。

在亚裔文化月月末,记者在他宽敞整洁但不显豪华的住所采访了他。他在一份邮寄清单的背面,为记者打印了一份简历。虽是耄耋之年,谭老先生幽默健谈。他说一生中经历的很多事都不是他计划中的,但如每个人一样,碰到的这些事件改变了他的生活。历数往事,他希望后辈能积极参与社政公益,也谦卑地希望他的经历给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少年移民生活播下参政种子

谭卓仪的父亲1909年15岁时来到美国。因为感动于圣经故事,他给自己取英文名大卫(David)。九年后,父亲开办了“大卫蔬果公司(David Produce Company)”。谭卓仪出生于1927年,当时他们住在“中国城”,即圣地亚哥市区三街和J街一带,现今圣地亚哥中华历史博物馆所在。当时的中国城自给自足,不需讲英语。谭卓仪说直到上学他才开始学英语。

学业之余,谭卓仪和父亲一起给客户运送货物。有一次,他们的卡车坏了,就停在市政厅的街对面。父亲指着那四层的楼房,用蹩脚的英语对儿子说,“在美国,法律就是从那里出来的,什么样的法律取决于在那里是什么样的人。”

那时正是美国自1882年开始的“排华法案”执行期间。谭卓仪见证了很多排华法规的实施给华人带来的不便。

经历中国人受歧视的时刻

谭卓仪的父亲47岁时英年早逝,留下妻子和12个孩子。当时正是二战期间,大哥在美国空军服役,奔赴战场。排行老三的他和二哥承担了养家重任。战争结束后,他们存了一些钱,希望给母亲买一栋好些的房子。

他们在North Park一带找到一间满意的房子,但经纪人告诉他们,法律规定只有白人才能成为屋主。其他族裔,除非是白人的家佣,不能在此处居住。不过,那个善良的经纪人也告诉他们一个变通办法:只要这里的住户不告发,就没问题。于是,母亲带着当时只有2岁的最小的儿子,挨家挨户拜访:“我是谭太太,我们想买这里的房子。我们有很好的孩子,不会惹麻烦。我希望你对我们住到这里没有异议。”善良的邻居们没有异议,有的还请他们进屋小坐。他们在那里住了近四十年。

另一让谭卓仪记忆深刻的经历发生在他20岁时。当时,他因被检查出患肺结核,被送到一家医院隔离治疗。仗着年轻体壮,一年后他痊愈了。但医生说他不能再从事在蔬果公司的重体力活动了。出院之前,一位社会工作者来看他,问他日后想做什么。他于是说,想上大学,以后当美术老师,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在住院的一年里,他作了很多画。可是,这位社会工作者善意地劝他,“我知道你很有天分,但在教书这个行业,恐怕暂时还没有中国人的席位。”

遇贵人相助参政

“碰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就会想到父亲关于市政厅的话,也会想起高中老师,威廉姆斯•奥克斯(Williams J. Oaks)的话。” 谭老先生回忆到。

当时他上学的学校里有很多来自中国和日本等国的移民后代。奥克斯告诉这些学生,“孩子们,我要你们知道,你们是美国人,你们享有美国人拥有的一切机会和权利。我希望你们受到好的教育,走向社会,积极参与。”

于是他决定参政。人们告诉他,可以从给候选人帮忙开始。他开始帮助一个民主党候选人竞选。有了一定经验后,有一次他有机会接触到该党主席,向对方表述了想参加竞选的意愿。他被善意地告知,“再等等,少数族裔参选的时机还不成熟。”

当时大哥已成为海军上校。谭卓仪偶尔会去圣地亚哥海军基地看望大哥。有一次,他和哥哥的一位同事聊天,谈到他参政碰钉的事。这位海军医生对他说,“我想让你认识一个人,也许他能帮你。”

在圣地亚哥市中心的一座高楼里,谭卓仪被引荐给当时颇有影响的海军上将Less Gehes,时任共和党圣地亚哥部主席。他对谭卓仪说,“只要你想,有资格,就是时候。” 在这位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上将的“大人物”的帮助下,也靠着自己和兄弟们的努力,1963年,谭卓仪当选圣地亚哥市议员,四年后以87%的压倒性选票连任。1968年,他当选加州立法院众议院议员。


1963年,谭卓仪当选为圣地亚哥市议会议员,是该市160多年历史中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被选入市议会的亚裔。图为他当年宣誓入职。(图片由谭卓仪提供)

改变观念 重在参与

回想往事,谭老先生说不长的从政经历,让他体会到参与的重要性。他说,“从早期对华裔的歧视,到现在的尊重,有很多观念上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不会自己发生,需要有人让它发生。有时仅仅因为你在那里,就能起到作用。”

他回忆起任副市长期间,有一次,市议会就拉荷亚地区建高楼的事进行讨论。当地市民不愿意在那里建高楼,因为他们不想让拉荷亚成为像佛州的迈阿密一样。于是当地居民请了一名律师,希望制止市议会给建筑商发放施工许可。在议会会议上,这位律师开始把那些高楼比作“长城”,并不断地说,“我们不要长城!”过了一会儿,当另外的人在发言时,这位律师突然请求市长再给他一点时间,他有紧急事情要澄清。他说,“我要向副市长诚挚地道歉,我刚才说到长城,绝对不是指中国的长城。”

另一次,也是在他任副市长期间,他应邀为著名的路易斯安那州格兰布林州立大学的毕业典礼做主题演讲。在回程去机场的路上,他问大学校长,“你有那么多著名人物可以邀请,为什么却要邀请没什么名气的我呢?”校长说,“我是一个历史学家,我知道所有的排华法律。我选择你,因为我要我的学生们见你。”

在培养教育孩子时,谭卓仪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政公益。现在他也鼓励华裔移民在看重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的同时,有机会也“走出去,积极参与。”他说,有人因为顾虑“政治是肮脏的”而不愿参与,其实那更说明需要好人的加入去清扫。他认为,“没有什么比好人不做事更糟糕的了。”

远见卓识 重建Gaslamp繁华街区

当年求学不成,谭卓仪便开始从事房地产经纪。他42岁离开公职后,更专注于地产开发。

圣地亚哥市中心现今Gaslamp街区一带,自1850年,先后被数位先驱相中,希望将这块眺望圣地亚哥港湾的宝地建成一个繁荣的海湾小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留下的只是一些建筑,但繁华小镇的梦想未能实现。上世纪70年代初, 该街区仍是一片衰败凋敝景象,街道上散布着纹身店,破旧的酒吧,当铺,以及各种成人商业。

谭卓仪从政期间,经历了将破烂的圣地亚哥老城区(Old Town)变成历史文物保护区,改其衰落成高雅小区的过程。于是,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多方努力,Gaslamp街区被列为历史保护点,以维护那些维多利亚式建筑免于被推倒。

谭老先生回忆,当时他和已故太太桃乐西(Dorothy Hom)经常穿着笔挺的西服,走在那些破旧的街道上,拾起被扔在地上的空酒瓶、报纸等,放入垃圾筒。人们看到他们的行为,慢慢也跟着做。“我们差不多就这样清理了那块地方,”谭老先生笑着说。

重建一个商业中心,首先需要“催化剂”。谭老先生解释到,就像一个购物中心,这个催化剂可能是梅西百货公司或诺思通(Nordstrom),其它商店围绕着这些中心发展。在重建Gaslamp街区时,他选择的催化剂之一是西雅图著名的“老意大利粉工厂(Old Spaghetti Factory)”。通过重建Gaslamp街区,他还发现,艺术家们的光临,为街区增加了愿景,越来越多画廊的开张给Gaslamp带来新的活力。

是什么使他敢在那块历经失败的地方投资?谭老以商人的敏锐解释,“城市开发建设是按周期运作的。先驱者先来做好规划愿景,然后建商跟来了。下一个周期中,人们使之更加完善。接下来,后来人失去了兴趣,不愿继续打理,情形便开始恶化,最终就被抛弃了。”他说,这样的周期在美国很多地方随处可见。也许是年轻、总想变动,在美国,这个周期比欧洲要短,也就是90-100年,4-5代人。所以他看好在这块被几经遗弃的地方重建。事实也证实他的远见卓识。如今的 Gaslamp街区有些地价已从先前的最低跳到全县最高之一。街区有200多家商店,包括高级宾馆、餐馆、画廊、剧院等,成了当地人休闲聚会宴客和世界各地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筹建中华历史博物馆

谭卓仪的名字也和圣地亚哥中华历史博物馆连在一起。1985 年,Gaslamp街区已步入繁荣。市政府想重建相隔不远的老中国城,计划推倒那里的中国传教会教堂建筑。那一带是上世纪初早期华裔生活的中心。当时的圣地牙哥中华历史学会主席徐惠宝和桃乐西是要好的朋友,出生于夏威夷华裔家庭的桃乐西也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于是他们请谭卓仪出面,向市政府申请保护老中国城为历史街区。谭卓仪欣然从命,和徐惠宝等人努力游说,使市政府不仅同意保留教堂建筑,改用于中华历史博物馆,并捐献邻近一块土地。后来又有庄绍文等侨界人士加入,筹集募款,终于在1996年完成教堂的改建装修工程,正是成立了圣地牙哥中华历史博物馆。

谭卓仪和桃乐西收藏了上千本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学书籍,保持对中国的了解。(摄影: 杨婕/ 大纪元)

 

“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自豪”

谭家移民美国已超过一个多世纪,子孙后代枝繁叶茂,不下百人。他和先妻桃乐西有6个孩子。他告诉孩子们,“钱可以挣来,也可以花掉,但是最重要的是学会生存能力,学会知道自己是谁。”他的父亲告诉他,“要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自豪,要知道自己是谁。”他也这样教育孩子。6个孩子也都保持着“谭”姓,即使5个女孩都已经嫁人结婚。

对孩子的教育,他们采取的是自由发展方式。但家里有一个规定,不管多忙都要一起吃晚饭。谭老说,“这是我们作为一家人,放松心情,在一起分享一天发生的事的时间,我们谈到好事,也会说到坏事,我们的晚餐总是很长。”

孩子读大学,他帮忙交学费,但他让孩子们自己做些工作来支付书本费和其它费用,让他们有一些责任心。

他的父母告诉他,“在你得到的同时,你要记着给予。”他也同样告诉孩子,因为他相信,“做的事都会有回报,以各种方式回报。好的有好报,坏的有恶报。”因此他劝告孩子与人为善。

桃乐西是夏威夷华裔,对中华文化更有感情,两人陆续收藏了上千本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学书籍,保持对中国的了解。

相濡以沫48年的桃乐西11年前因癌症去世。去世前一天,她把所有的孩子叫到床前,对他们说:“我不希望你们的父亲独自一人过完余生。我要你们为他找一个好妻子。”

仿佛是安排好的,次年在夏威夷的教堂,孩子们为他找到现在的妻子洛丽塔(Loretta Hom)。

退休后,谭老很多时间都花在教会上,帮助中华联合基督教会募款,重建会址。闲下来时,他绘画,弹钢琴,拉手风琴,打高球,练太极。他说绘画对他像是与生俱来,从小拿起笔来便“胸有成竹”,并没有专门去学。他客厅的墙上还挂着一幅他以早期华裔移民为题材的作品。

***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谭老说,如今很多人对中国和中华文化很有兴趣,华裔移民应该融入美国社会,发挥自己优越的文化背景,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

相关新闻
华裔教授钱煦获美国科学界最高殊荣
华裔教授冯元桢再获成就大奖
华裔指挥第一人--专访林望杰(上)
华裔指挥第一人--专访林望杰(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