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

悦读文字体会文化意涵

“老师,我看不懂这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接过小绮手中《大纪元时报》,我知道小绮阅读大纪元“副刊”文章〈独拥与分享〉时,虽然认识内容中所有文字,但整篇文章对她而言,就像一组密码般,无法在小绮脑中建构出整体意义。

我告诉小绮:“如果无法短时间内看出文章主旨,那就先摘取文章的段落大意,然后再由文章大意去找主旨……”

其实,文章写作与阅读,就像文化内涵的编码与解码一般。文章承传文化内涵,作者写作就如同编辑文化密码一般,将其领悟到的文化内涵,隐含文章中;而读者透过阅读,解码文章含意,进而掌握整体文化内涵。

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生活周遭处处隐含文化密码。前阵子我到南部一个小乡镇,发现一处老三合院两侧斑驳窗户上,分别贴上“修身”与“种德”两个词。如果对传统文化思想比较陌生的人突然看到这些字,心中必定充满疑问:“什么是德?”“德如何种?”“修身与种德有何关系?”“种德有何好处?”“有没有种德的故事?”等。

看到这两个词,就像看到两个密码般,需要解码,了解其中意义。所谓“种德”,即修积德行。《书经‧大禹谟》有谓:“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皋陶相传是舜帝的臣子,德行的重要,自上古三代舜帝时期便已传承下来。

解开文化密码不仅能丰富文化知识,更能提升生活品质与待人处事的态度。若以“分享”为例,了解“善恶有报”的道理,就容易体会分享的意义。能够分享的人较淡泊物欲,自然就会“知足”与“不贪”;知足、不贪就会敬天、欣赏自然,重视自己精神道德提升与实践。精神提升后更能体会到孔子《论语》所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中,安贫乐道的快乐。

所以文化并不是教条,是一个以各种概念组成意义圆融的道理,而这个道理让人“修身”与“种德”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孩子如果能在文化环境中渐渐体会其中意涵,进而实践、修正,必定能洞悉世情,变得自在又快乐。

《大纪元时报》呈现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重德修善”的核心概念,并以各种故事充实、具体化文化的概念,提供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得以阅读正统文化的环境,解开文化密码。

例如〈救人误时意外中状元〉一文,主角不贪财,最后考中状元,说明“善恶有报”的道理;〈历史故事:季文子论节俭〉给读者一个正面例子讲述节俭的重要性;〈一个贪念毁了半生修持〉提供贪欲的反面教训;〈启思故事:不满足〉则鲜活展现什么是满足,不满足就是期望求取“更多”的心态,而满足就是停止这种期待;而〈需求?欲望?〉澄清生活中的追逐与真正需要。不同年龄层或抱持各种观念的读者,都可从大纪元各类文章中获得文化传统的智慧与启发。

至于文章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些孩子能透过阅读文字,感受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道理;有的孩子则需要透过家长或教师引导才能掌握文章意涵。所以,亲师的陪伴阅读,是孩子掌握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