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阳】:十八大前的公知与反调

李晓阳

【大纪元2012年10月01日讯】近日,有幸观赏了人民日报的一篇大作《“观点多元”也不应“胡言乱语”》,在网络上这文章被更名为《微博上有一些人打着公知旗号唱反调》。品味之余,不禁想以“非公知”的身份也来小唱一下反调。

其实说起“公知”一词,似乎从其出现在中文词汇里的第一天,就是用来特指那些在“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选择中,选取前者的各类所谓专家、学者的。连“百度知道”里都将此词加入注解:网络上把这个词语多用于讥讽。故若将此词纳入“被当前国情抹黑的中文词汇”当中,当不为过。

而反观此词从普通词变身讥讽词的过程,却恰恰是诸多专家、学者一味坚持与“党的主流价值观与舆论导向相符”的过程,此间实例,想来是勿需枚举的。而若究其原因,不过是因“红朝”传统喉舌失去公信力后,欲借曾经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之言论辅助舆论导向的过程中,低估了普通民众在信息社会中心智成熟速度,而造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局面,不但将列位“官用公知”搞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鼠”,还在此过程中将一些“刁民”磨练成了“反调名人”。

如此局面,能够做的无外两条:一是绞杀反调言论;二是招安或绞杀反调名人。这两条虽是“红朝”建政以来司空见惯的手段,南方报系近年来的人事变动、各类整顿是最显眼的实例。但于公共层面上又不能如“旧时代”那般雷厉风行,才会时不时的在官方媒介上出现这类貌似客观探讨“知识份子应有的责任与良知”的文章来。而无论如何粉饰,都难以掩盖骨子里怀念过往“说一不二”的“红色传统的理性年代”。

而若真的探讨一下“观点多元”、言论自由的利与弊,又怎能如此武断,便凭那“大学学生会干部贿选”、“冬天给树穿衣服保温无用”这样极端的例子来探讨如此宽泛的社会问题,实在有损“国家级媒体”的身段。而再借此两例急转身,去探讨甚至便是直白的诋毁“一些人,打着公共知识份子的旗号,却背离了知识份子应有的责任与良知。他们的基本言论价值立场就是反对,唱反调,而不论是非曲直。”更显得过于苍白无力、理屈词穷了。

那边厢,是“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口号天天喊;这边厢,却又反复强调知识份子不该一味唱反调。若真的是以偏盖全,如何能引起广泛的共鸣?若真的张冠李戴,如何能经受信息社会的考验?若真的是牵强附会,如何能发人深省?若故意捏造、如何承受现如今民众“挖地三尺”般探求真相的过程?而若真论起这些行径的最善长者,恐怕却是全国人民都要掩口而笑的了。

俗语有云:话不说不清,理不辨不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界早已经打开了,头脑也不是“旧时代”那般“单纯易欺”了,无论是“公知”也好、“反调名人”也好,抛出来如何样的言论,都已经难以再轻易的在“公共舆论场域”占据一席之地了。观点多元确实不等于胡言乱语,胡言乱语亦确实对社会无益还很有害,但最关键的是,现如今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有能力去分辨谁在胡言乱语了。所以任是你何等角色,当真要慎用自己的话语权了,否则终有一日,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那时候可就不止于尊重与信任的问题了。

拙文于此,念起“红朝”又要开大会了,且不知此等时刻,人民日报出此大作是何用意,莫不是在倡导全国人民收起反调杂音、齐唱顺调颂歌,为大会献礼吧?若真如此,岂不是掩耳盗铃之举吗?当百姓仅用反调表达心声时不去听取,岂不是在逼迫百姓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述求吗?总唱反调的不等同于惟恐天下不乱的,只是期盼那些捂着耳朵唱顺调的清醒清醒,去听一听、品一品,也许才会真切的知道什么才是顺调和反调。

相关新闻
媒体看中国:没有尊严和权威的司法
微博热传薄熙来刑期 被双开 法办 判20年
薄熙来被双开 中共十八大11月8日召开
薄熙来遭开除党籍公职处分 中共十八大11月8日召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