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青睐芝加哥环线以内高档公寓

The Columbian 夏季卖掉5套房 买主全是华人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10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唐明镜芝加哥报导)在芝加哥南环(South Loop)主干道罗斯福大街(Roosevelt)和密西根大道的街角有一幢46层高楼,非常显眼,不仅仅因为它绝佳的地理位置,也因为其砖红色在周围银色、灰色建筑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位于1160 South Michigan Avenue 的The Columbian 豪华公寓楼,今年夏季已经卖掉了五套公寓,买主全是华人。

负责The Columbian 销售的芝加哥地产公司Garrison Partners 总裁格瑞.本森近日接受本报专访透露,其中一个买主是来自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说普通话夫妇,因为他们22岁的女儿在芝加哥读书,所以他们在此购买了一套公寓。

有30多年公寓地产经验的本森介绍说,The Columbian 是本世纪初芝加哥南环楼盘蓬勃发展阶段建造的,由于其地理位置超群,加上高档装修,在2007年前就全部预售而光,不幸遇到2006年美国地产泡沫破裂,公寓大大贬值,买主们宁愿损失定金,也拒绝购买。开发商还不起贷款,也不得不放弃。目前,The Columbian 归波士顿一家俬募公司所有。

1976年就进入地产业的本森一开始就从事大型地产开发项目,他于1994年创立了Garrison Partners 地产公司,顶峰时期曾在美国13个州经营价值超过30亿美金的住宅地产。

本森站在The Columbian 第41层价值189万美金的顶楼公寓的阳台上,北望芝加哥环线内错落有致的高楼,对记者讲述每一幢公寓大厦的发展史,如数家珍,因为他就是70年代以来,芝加哥市区公寓(condominium)发展的实实在在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本森认为,地产兴衰是周期性的,七年兴,7年衰,最近一次兴盛是从1994年到2006年,长达12年;而2006年衰落直到现在,也有将近7年了,“现在要开始回升了,因为美国整个人口在往市区迁移。”

“全美有7千7百万婴儿潮一代,他们将要退休,计划卖掉郊区的独立别墅,搬进市区,享受便利的都市生活;同时也有35岁到40岁左右的Y世代,这些人在形成稳定家庭的阶段中,他们更倾向居住在富有活力的市区。这两股人群都会逐渐涌进城市,预计到2016年达到顶峰。”本森说。

在芝加哥做了近二十年华人地产交易的经纪人周军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周军说:“2006年经济衰落以后,郊区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在市区购买第二套房,主要原因有二:郊区的房产比市区跌得厉害;市区将出现需求大于供给,因为郊区永远可以盖新房子,而市区地域有限,供应不会上升太多,但需求却不断增长,所以市区房产增值的可能性非常大。”

周军补充到:“另外,芝加哥的市区建设非常好,在美国各大都市里面出类拔萃,像洛杉矶市,就没有人愿意居住在市区,所以芝加哥市中心,将来肯定是升值的。”

周军注意到,在美多年的华人手里都有余钱,考虑购买第二套不动产,这些人爱好新楼,靠近湖景和市区交通。所以,位于芝加哥南环要道,毗邻密西根湖的The Columbian 在过去一年卖掉了15套房,是有其自身优势的。

在近一个小时的专访中,本森数次强调,此时是购买不动产的最好时机,“房价已经触底,并在过去6个月是稳定不变的,销售数量在上升,A级房产越来越少,在市场上待售的时间也开始缩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