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佳片欣赏】

刘晓:《杰宁之心》――超越种族的爱

刘晓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2月13日讯】不久前,在网上看了一部记录片《杰宁之心》。近90分的电影以平实的纪实手法,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传递着人间的真情。

故事发生在2005年的一天,地点在巴勒斯坦自治区的杰宁小城。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炮火的地方,袭击以色列士兵的自杀性袭击者一半来自于此地,因此被称为“自杀袭击者”的摇篮。巴勒斯坦小男孩哈提卜(真实姓名是艾哈迈德)一家就生活在这里。

这一天,哈提卜持枪和同伴上街玩耍,却被正在巡逻的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中脑部。惨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就在哈提卜上街前的几分钟,街上爆发了骚乱,有人向以色列巡逻士兵乘坐的吉普车投掷石块。而之后不久,以色列士兵就看到了持枪的哈提卜。事后,以色列士兵才发现,哈提卜手中所持的,不过是一只仿真度很高的M-16玩具枪。

哈提卜很快被送往医院,但医生告诉他的父亲伊斯马尔,他的儿子脑部业已死亡,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心脏的跳动;此外,他还询问伊斯马尔是否愿意捐献儿子的器官,因为有不少同龄的孩子正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伊斯马尔在询问了妻子、阿訇后,决定将儿子的器官捐献出去。不过,他最初并没有想到受捐者竟然是以色列人。

“你不是把器官捐献给了以色列人,而是捐献给了人。”在这样的信念下,伊斯马尔含泪同意了遗体捐献。5名以色列人接受了手术,移植了哈提卜的心脏、肾脏、肝脏和两个肺。除了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的手术没有成功外,其余4人的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并健康地活了下来,其中一人是正统犹太教徒列文逊的女儿莎玛。

伊斯马尔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与接受儿子器官的人们见面,看看他们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我想见见他们,这让我觉得儿子依然还活着。”他的愿望在2007年终于实现了。当时,德国电影人费特尔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决定将其搬上银幕。费特尔的摄影团队陪同伊斯马尔走访了这5个孩子中的3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从而诞生了记录电影《杰宁之心》。

记录片中最富有戏剧性、最耐人寻味的是伊斯马尔对列文逊的拜访。列文逊最初并不知道捐献者是谁,只是在最近才知晓,他同意在家中接待伊斯马尔,但是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对着镜头说:“我不明白这些阿拉伯人为什么这么恨我们,他们就希望看到我们死。”

而两个不同信仰、属于彼此仇视民族的人见面后都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不知说什么好。当列文逊问道“既然杰宁的生活那么不堪忍受,您为什么不走呢?”时,伊斯马尔的回答是:“您让我到哪里去呢?这是我的祖国啊!您为什么不走呢?”

不过,当移植了哈提卜心脏的列文逊的女儿莎玛出现后,气氛变得有些微妙。或许是因为在这个犹太女孩的身上,伊斯马尔看到了儿子生命的延续,他面带微笑,充满爱怜地抚摸着莎玛的头,并亲吻着她。此时此刻,爱业已超越了种族。

列文逊后来说道:“巴勒斯坦人不都是坏人,他们只是生活得太苦了。”他还说有幸认识了伊斯马尔,“要是早一些认识他就好了。”

据说,这个真实的故事,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也深受感动。他请求哈提卜的父亲到他的办公室,接受一位总理的私人道歉。

而《杰宁之心》在德国和欧洲放映后,电影院里更是一片哽咽,人们为这超越种族的爱所感动。这部电影在欧洲获得了不少奖项。而同样深受感动的费特尔为了让影片可以在杰宁放映,想方设法并克服重重困难重建了业已关闭了20年的电影院。电影院建成后,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杰宁之心》。伊斯马尔和家人也来到了首映式现场。

当影片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他们全体起立,用掌声表达对这位巴勒斯坦父亲的由衷敬意和感激。这座影院,如今意义非凡,它被看作是“和平的纪念馆”和“哈提卜的纪念碑”。而每个走进这家电影院的人都自然会想起:巴勒斯坦小男孩哈提卜因遭误杀而亡,但他的家人却把生的希望带给了更多的以色列人。

《杰宁之心》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消弭仇恨与隔阂的最佳方式是爱、悲悯和宽恕。

相关新闻
【新片介绍】破碎(FRACTURE)﹕抽丝剥茧,处处悬疑,是部佳片
【新片介绍】曾经(ONCE)﹕曼妙的音乐,桀佳的演出,是部佳片
美国电影学会选出年度十大佳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选年度佳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