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然:品味“情人节”

郑欣然

人气 1

【大纪元2012年02月14日讯】每年的二月十四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过“情人节”,似乎也是近年来大陆人的新时尚,或许是商家商业炒作的效应,也许是感染西方文化浪漫主义色彩,总之情人节是走进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单单是未婚青年男女们热衷于此。而情人节的情结在哪呢,是纠结于“情人”的情意绵绵吗?翻阅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追溯节日的渊源使人备倍受感动。

有说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出于战争的考虑,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为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另说相传有个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也有说是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 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饱蘸着信仰与传统的厚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时至今日各国庆祝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但情侣们为表达爱意或友好而互相馈赠礼物已成为温馨浪漫的节日氛围。

沉浸在西方情人节的传统情怀,不禁思量起今天中国的情人气氛。在大陆用语中,“情人”有时包含“情妇”、“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关系的意味,由此,过“情人节”的“越雷池者”们理应被非议。当然,由于近年来中国社会“一夜情”“婚外情”和中共官场上“包二奶”“养情妇”的邪气盛行,中国传统的婚姻美德意识被挑战或不齿,“忠孝耻廉”的祖训已被扬弃,道德伦理观念被颠覆,社会上确实兴盛起“情人节”了。这是否成为中国特色氛围的“情人节”呢,心中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西方的情人节,感受到西方社会里人们对婚约的看重,准情人意味着婚姻。教堂婚礼,向上帝发誓:遵照上帝的安排,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互相关爱,互相忠诚,不离不弃。把婚姻看得神圣庄严。其实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婚姻的前提都是誓约,它保证了婚姻的合法性,也具有对彼此的约束力。在西方有上帝的见证,而东方则是以天地为见证。而现代人受中共“党文化”的熏染,早已不把一纸婚约当成一回事儿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与责任被淡漠,只注重个人的享乐和感受。社会大环境伤风败俗的风气被宠媚,上至中共党魁做榜,下有政府官员仿效,“情人”泛滥、社会腐败在所难免。

古代的人信天认命,不做苟且之事。现代的人受中共“无神论”的毒害,不信神,不信命,没有天理良心的约束,造成了中国现代婚姻的诚信缺失,由此带来的社会道德弊端,使中国陷入空前的诚信绝望。

西方的“情人节”里,年轻的人们荡漾着对爱的真诚与情感的虔诚以至于对婚姻的美好向往,在品味鲜花与巧克力的温馨与浪漫。而现代中国人对 “情人节”的煽情和期待趋之热烈,“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国传统对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寄予的美好心愿,但处于在被破坏后的恋爱婚姻观中“做情人”与“谈婚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了。在婚姻之外谈“情人”,引发的是对社会道德的冷思考。

西方“情人节”是西方国家秉承的传统节日,那现代中国是否也应思考回归传统文化的婚姻观,信守婚姻的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相关新闻
郑欣然:邹忌谈智(1)
郑欣然:邹忌谈智(2)
郑欣然:邹忌谈智(3)
郑欣然:“适者生存”的大陆解读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