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海地病童 慈悲忘我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5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颜伶如波特兰特稿)24小时不眠不休照护饱受霍乱折磨的海地病童,目睹了1名女童病亡、2个孩子徘徊鬼门关前,华裔慈青志工陈珞韶交班后,疲倦地盥洗时,才发现衣服沾满血渍、儿童的粪便和呕吐物。

她想,“难怪在医院时大家都奇怪的盯着我看,并不是因为我长得和他们不同,而是我看起来像是有人刚生了婴儿在我身上”。

1987年出生于台湾的陈珞韶(Lori Chen),9岁随家人移民美国,拥有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人类发展暨家庭科学学士、芝加哥艾瑞克森学院(Erikson Institute)儿童身心发展硕士学位。

身为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成员的她,就读研究所期间担任慈济芝加哥人文学校幼幼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从音乐和舞蹈中学习语文与群体互动。她给人的印象是永远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非常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时时刻刻用爱心和关怀对待每个孩子。

陈珞韶的母亲杨振凰回忆说,2010年1月海地发生强烈地震,灾情惨重,陈珞韶从媒体报导看到海地儿童一个个惊慌受怕的面孔,非常心痛难过,整整两昼夜不能成眠,于是毅然决定要前往海地,亲自为当地孩子们尽点心力。

除了精通中英文之外,陈珞韶还说着一口流利的法语,对于前往海地赈灾与当地民众沟通具备高度优势,因此慈济美国分会很快批准了她的申请。

2010年2月,陈珞韶首度抵达海地,在当地停留1个月协助赈灾,任务结束后她发觉自己“舍不得离开”,因此在回到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又返回海地投入当地的中、长期后续重建工作,在1年半的时间里共计4度进出海地。

大学期间曾前往衣索比亚进行实习计划的陈珞韶,放不下她所接触过的海地孩子,希望能够长期停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申请通过了“耶稣儿女基金会”(Fondation Enfant Jesus)设立的长期志工专案,透过私人赞助食宿、交通等费用,在海地孤儿院服务为期1年。对于前往普通人却步的落后地区,陈珞韶获得这项机会却是雀跃不已,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原本各项生活条件都极差的海地,遭到地震重创之后,更显得民不聊生。

形容自己从小就很勇敢坚强、从来不畏惧退缩的陈珞韶,从第1次到海地之后,就一直抱着慈悲心在困难环境中照顾当地儿童。

然而,在2011年10月最后1个周末,为了几名饱受病魔摧残的孤儿院幼童,她伤心难过得彻底心碎,而且是“碎成了千万片,几乎不可能修复”。

一名绰号“小宝贝”(Precious)的女童,是陈珞韶在靠近多明尼加边境1所海地孤儿院照顾的孩子。小女孩先天发育迟缓,4岁了仍在学走路,平常陈珞韶会陪“小宝贝”玩游戏,也会帮她按摩腿部。

协助“小宝贝”完成各项复健疗程,占去陈珞韶每天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她会扶着儿童学步器,鼓励“小宝贝”踏出一步又一步往前走,让“小宝贝”增强腿部肌肉发展,越来越有机会可以自行走路。

2011年10月29日早晨,孤儿院人员发现“小宝贝”没了呼吸,却也没有车子可以紧急送医,当地条件极为恶劣,路况糟糕,甚至连地址都没有,想等救护车不如自行设法到医院。

于是众人紧急商借到1辆卡车,陈珞韶怀里抱着“小宝贝”,由其他两名照顾人员陪同,在混乱且毫无交通秩序、并且严重堵塞的情况下,勉强踏上分秒必争的救命路程。沿途她继续为“小宝贝”施行心肺复苏术,但小女孩都没有反应。

耗费1个半小时后,车子终于到达位于太子港的医院,海地护士却抱着好整以暇的态度,爱理不理。好不容易找到1名海地医生,医生却连孩子都不肯碰一下,陈珞韶急得自己找到急诊室,看到有几位外国医生在里面,马上用英语大喊,“拜托任何人帮帮忙!这个小女孩没有呼吸了!”

遗憾的是,医师们开始要抢救小女孩时,却发现她早已僵硬,瞳孔也放大了。陈珞韶回忆,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小宝贝的身体已经冰凉了,但是她的手还是暖暖的,因为我一路上都握着她的小手”。

“小宝贝”确切死因有待解剖确认,但医师们担心孤儿院疫情扩大,建议将有类似症状的孩童紧急送医,并要院内立即展开大规模清理。

当天晚上约7时30分,两名生病婴儿被送到了医院,状况都不乐观,时常激烈腹泻、呕吐。

医生为其中1名女婴检查时,她刚好大量腹泻在陈珞韶大腿上,在场的人都吓住了,但陈珞韶随手抓了些婴儿湿巾擦了擦,就把心思全神贯注放在孩子身上,在隔离观察区为病婴们补充生理食盐水。

持续到隔天清晨,两名婴儿每隔15到20分钟就腹泻,陈珞韶漏夜帮他们喂饮液体、换尿布。

由于儿童霍乱患者会出现嗜睡、严重脱水症状,稍不注意就可能丧命,负责医师却采消极“观察”态度,让陈珞韶无法接受。

经过不断苦苦央求和沟通,终于为孩子争取到静脉注射液。大约早上8时,婴儿们终于有力气哭了,精力也恢复些,这表示他们暂时脱离险境,陈珞韶彻夜紧绷的身心也稍微放下。

孤儿院派出两名护士跟陈珞韶换班,她于9时30分离开医院,花了1小时回到孤儿院,盥洗时她才发现衣服上沾满各种污秽痕迹,像是记录了生命的脆弱和现实的残忍。

那天晚上,她怀着沉重心情入睡,就寝前还拥抱了每个院童,和他们亲吻道晚安。

是什么样的过人耐力与毅力,可以不眠不休呵护着素昧平生的病童,还大力为他们争取权益?

陈珞韶从小在身为慈济人的母亲教导下,学会要永远慈善待人,同时耳濡目染看着母亲投入公益服务。

从父亲陈化民身上,陈珞韶也学到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在“小宝贝”宣告不治之后,陈珞韶不顾一切为另外两名病童争取生存机会,她动机很单纯,就是“已经有1个孩子往生了,不希望悲剧再重演”。

直到现在,陈珞韶每天都还会想起“小宝贝”,也会帮“小宝贝”祈福。宗教信仰的力量,让她可以用宽容态度接受生离死别。她说,与“小宝贝”在世上相聚的短暂时间充满欢乐,“她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展望未来个人生涯规划,24岁的陈珞韶说,她能预见自己在3年或5年之后,仍然会从事与儿童相关的志工工作。

她相信凡事必有因果,也会随遇而安,而她心中也有1个志愿,就是想在世界上最需要的角落成立1所她自己的孤儿院。她说,“我的人生志愿就是要保护所有孩童,捍卫他们的权益,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担任志工是无法“赚大钱”,而且可能是吃力又不讨好的苦差事,相较于时下许多年轻人把赚钱当做进入社会后的首要目标,拥有傲人学历的陈珞韶为自己铺设的人生旅途,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谈到金钱与人生观,她说,生活确实要用钱,但够用就可以了,其余的可以用来帮助更有需要的人们,许多人陷入无穷尽的金钱欲望之后,也衍生越来越多的痛苦和烦恼,有些人为了在事业上寻求飞黄腾达,却错过生命中许多事物。

她想和其他年轻人分享的想法就是,“去做你生命中热爱的事,并且找到你最感到热情的事物。这样你才会找到真正的快乐和人生的满足,并得以和他人分享”。

每当碰到困难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证严法师的静思语“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不管怎样都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潜力,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要从困难与挣扎中学习。

不管遇到什么状况,每度过一天,每次遇到一个人,陈珞韶都认为是一份福报,因此她以欢喜心情把握当下,乐意和人分享她的喜乐,这是她坚信的“爱的循环”。

目前她仍在海地,带着感恩的心迎接每天的到来,把爱与关怀源源不断地分享给当地孩童。

相关新闻
台战地志工  袁志君勇闯伊拉克
守护千年牛樟 卑南志工拿命拼
垭口无言  志工为环境发声十载
胆大心细  殡仪馆志工不怕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