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10万亿银行理财产品暗箱操作 多为三无产品

人气 1

【大纪元2013年1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大陆涉及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已超10万亿元,但很多产品为暗箱操作致其风险越来越高,并且“无手续费收取明细”,“无产品运行信息”,“无到期收益率”的三无产品越来越多。

理财产品涉及影子银行 规模越来越大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4年前的美联储年度会议,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使用。在美国,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以及可以具体的规模。

广发证券在今年提出的一个报告中认为,从广义信用中介角度定义的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应当在30万亿元左右。其中包含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贷款等类别,总额超过2012年中国GDP总量60%。

2012年中国大陆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截至2012年年底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增长了2万亿元,平均每个季度增长1万亿元。按照此速度大致推算,截至目前的11月中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将突破10万亿元。

中金公司报告称,影子银行对可投入股市资金造成挤出效应。同时,其快速扩张带来了潜在信用风险。随着影子银行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张,在未来3至5年内,如果融资方依然解决不了自身回报率过低的问题,影子银行就可能对中国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实质性损害。

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较弱,并且在出现流动性困难时,缺乏获得流动性的直接机制,处置系统风险的机制不健全。影子银行一方面因为缺乏监管而过度累积风险,另一方面又缺乏应对风险的保障机制,因此成为金融体系中最脆弱的一个环节。

大陆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认为,影子银行覆盖了证券、信托等多个领域,在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最终的监管机构来对其负责。2008年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追根溯源还是影子银行惹的祸,影子银行融资风险爆发是导火索。因此,对影子银行融资风险决不可掉以轻心。

信息不透明 三无产品越来越多

银行理财产品也被看作是构成中国影子银行最大的体系。尽管对此看法监管层和市场也存在诸多争议,不过通过理财来规避信贷监管,确实给银行埋下了风险隐患。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也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结合商业银行官网和第三方统计数据调查发现,一些产品沦为“三无产品”,绝大多数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中“无手续费收取明细”,逾半数银行的信披中“无产品运行信息”,以结构性产品为主的部分产品“无到期收益率”;同时投资者对于信息披露的形式更是无从选择。

大陆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对《大纪元》记者揭露其内幕细节表示,“三无产品”的现象在各银行都很普遍,因为里面都涉及到各方面利益。“为了保证利益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否则信息全披露就出大问题,谁也负不了这个责任”。

理财产品好像击鼓传花,最后是百姓接棒。该行长称:“无手续费收取明细是为了保证银行的利润;无产品运行信息是因为有些集合来的资金是投入到高风险的项目,这就是暗箱操作;无到期收益率更是为了将利润最大化,满足各方利益的需要。”其实质是用百姓的钱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表示,部分国有银行大量运行中的产品信息披露不足,还有部分国有银行甚至在产品发行信息上的披露也相当不充分,股份制银行也多数存在发行、到期或运行信息中的一项或两项披露严重不足的情况。

部分曾被揭示收取高额投资管理费的银行,不仅将目前的实际收费情况隐匿起来,甚至还修改产品说明书。例如,某银行在说明书中强调“若理财产品资产投资实际运作收益未能超过预期收益,本行自行承担管理费亏损风险”。然而,银行承担的仅仅是所谓的管理费亏损风险,不是理财产品亏损风险,且银行已经收取了销售、托管等费用,管理费亏损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中共央行面临失控 被迫放松贷款利率管制
地方债务危机为中共埋下了“定时炸弹”
大陆钱荒持续 各银行争相吸储变相放贷
【谢田】:影子银行地方债哪个更致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