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学四年做什么? 朱敬一:保持好奇心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10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中央研究院朱敬一院士深刻体悟到,95%的现在知识,都来自于博士后;在受邀中国医药大学“博雅经典讲座”演讲时,他以巅覆传统的方式,引领学子另类思考,鼓励青年学子逐渐解放自己的好奇心,敞开胸怀,跟着兴趣走,培养对其他专业的理解、欣赏和包容度,先学做人,再做专业人。

朱敬一说,从小个性顽皮,带有几分叛逆,对许多事,都保持好奇、不视为理所当然,从不相信生涯规划,凭着一股傻劲,随着兴趣发展而已,也很少为特定目的而读书,不必强求,只要有好奇心,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扩充,久而久之,由点而面串连起来, “先广博后专精”、“暂专精而复广博”。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谈何谓“叛逆”?让国文老师气结。举例192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量子力学之父Niels Bohr念哥本哈根大学时,对于考题答案“一定要使用物理学专业知识”不以为然,监考教授质疑“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期待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吗?”Bohr回答,当然知道,“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写你们想看的答案”。

什么是通识?朱敬一院士分享人生经验说,通识不会在实验室里。什么是人文?他引述文学作家黄春明定义“人文来自土地。”民间做风筝的手艺是文化;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

然而什么是大学?大学四年,可以做什么?朱敬一说大家都玩过寻宝游戏吧,大学的游戏不同,不知道有哪些宝藏,也不知道线索为何。因此,大学生要逐渐解放自己的好奇心,必须了解自己,叛逆一些,不要那么习惯“理所当然”,寻找兴趣,不计较地投入,别太计较短期回报,许多成长都是在艰苦的大环境里成就的,尤其兴趣是一辈子的事,千万别把兴趣给消磨了。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