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情绪习惯:情绪也有戒断症状

提到情绪习惯,我的脑中立刻想起某位朋友。

李幼珍是一位工作认真的上班族。她来找我的原因,是接获了公司的人事升迁通知。

在公司没有升迁希望的人,通常被忧郁和愤怒的情绪包围,不少人因此求助精神科,像这样因为顺利升迁来求诊的人实在很少见。她告诉我,她希望当个属下,只要照着上司的命令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好。她很害怕必须站出来发表意见,也担心自己的企划案可能让公司的营收不如预期。

经过几次咨商之后,我发现她抗拒和害怕的部分,并非只是对工作感到负担沉重,她真正想逃避的是来自周遭的关心和称赞。她宁愿因为工作做不好而遭受指责,也不愿意因为表现出色而获得称赞和注目。

无法忍受被称赞的原因

幼珍小时候经常无端遭受斥责。母亲在她五岁时病逝,而从事建筑业的父亲,几乎天天很晚才回家,她是在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然而,年迈的奶奶对于自己必须照顾孙女显得很不悦,因此对她的态度并不温和。

念小学的时候,只要是做得来的家事,幼珍几乎一手包办,连便当也是她自己做的。奶奶经常责备她没有把家里打扫干净,甚至动手打她。即便她非常希望得到关怀和称赞,但那些对她而言却是遥不可及。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让她认为自己根本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她觉得因为自己的关系,让父亲和奶奶过得很辛苦,甚至还一度认为,也许自己该为母亲的死负责。因此,她很讨厌自己,对自己抱持很深的自卑感和罪恶感。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皮夹,里面装着大量的现钞,她马上把皮夹送到派出所。后来皮夹的主人来认领。那个人似乎在附近一带颇有名气,在他的坚持之下,学校特别颁发了奖状给幼珍。

在老师和同学的注视之下,幼珍站上了讲台,从校长手中接下奖状。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但她的心里并不好受。受到人们注目,反而让她心生反感。获得鼓励和称赞,对她来说是很尴尬的事,她心想,同学们一定暗中谩骂和嘲笑自己。当她带着奖状回家时,还被奶奶痛骂了一顿。

“奖状能吃吗?应该直接把皮夹拿回家啊!”奶奶的斥责让她更加相信:“果然我又做错事了。”她责怪自己怎么又惹奶奶生气。奇怪的是,比起在学校获得称赞,被奶奶责备反而让她觉得安心,似乎回到了原本熟悉的地方。因为对幼珍来说,她习惯责备胜于称赞,而比起喜悦和满足,她更习惯罪恶感和自卑感。

幼珍的情绪习惯经过国中、高中阶段之后,又延续到了职场。公司里大大小小的杂务她一手包办,唯有这样她才能感觉安心。泡咖啡、清洁打扫、跑腿等工作她都自愿去做,无形中,她将自己定位在不如别人的位置,也为自己塑造出不起眼的形象。

如果被上司误会而受到指责,她也从来不为自己辩解。与其打小报告,说出做错的是别人,不如由自己背黑锅来得安心。她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归属,只要薪水准时发放不拖延,就觉得这样的日子无忧无虑。她甚至不担心会被公司炒鱿鱼。

但是,她没想到自己居然升官了,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人们因此开始认同和肯定她。由于她总是默默做好分内的事,连杂事也不推辞,因此获得很多人的赏识,甚至知道她承担别人的过错,毫无怨言。

现在,她处在被称赞、被肯定的情况下,就像小时候站上讲台一样。她感觉非常有压力,一点都不喜欢,很想逃避。

其实她需要别人的称赞和认同,她内心的某个角落虽然有这种渴望,但显现出来的情绪却不一样。她认为维持自己熟悉的自卑感和罪恶感、被人忽视,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这样的情绪长久陪伴着她,已经像老朋友一样。

情绪习惯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当幼珍面临能够让自己快乐的机会时,她会自动放弃,选择停留在早已习惯的情绪之中。因为她已经习惯负面的情绪,反而从中获得安心的感受。

我告诉幼珍,这是一种自我折磨的情绪习惯。她明白我说的话,决定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首先,她最需要的是对陌生的称赞、自我满足和被肯定的情绪产生熟悉感。我身为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是第一个称赞她和肯定她的人。她说每次听到我的赞美,都觉得尴尬和不舒服,于是开始失约,始终没有来医院复诊。可见,来到医院讲述自己的事情,对她而言很有压力。在我看来,她不是害怕被指责或责备,而是觉得被认同和赞美的氛围让她压力很大。对赞美感到陌生、害怕被称赞的她,将医院视为很有压力而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如果想要克服并修正负面的情绪习惯,就必须增加和全新情绪接触的机会,逃避是行不通的。这是很艰难的一步,刚开始人总会自我怀疑,不确定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也可能突然担心会不会因此发生更不好的事。

幼珍也是一样。当我赞美她、认同她时,她的情绪就像在公司里获得肯定一样,害怕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遭遇更不幸的事。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如果一直处在兴高采烈的状态中,也许会发生令人措手不及的事。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情绪习惯养成的“戒断症状”。习惯遭受责备的大脑,当感觉责备变少时,便会出现难以忍受的极端症候,开始试图寻求责备。

必须抵抗这种极端反应才行。如果是有烟酒习惯的人,会有什么反应呢?尝试戒烟戒酒的人,会连续出现好几个星期的极端戒断反应。而那些成功戒除烟酒的人,又是怎么克服的呢?答案就是相信的力量—眼前的痛苦是必然的,只要熬过去,必定可以适应新习惯的那股确信。

戒除不好的情绪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带着百分之百的信心,相信自己不是选错了路,而是选择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路,相信在经历痛苦之后,幸福必定会来临。这份信念会产生力量,足以熬过眼前遭逢的痛苦。@

摘自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 方智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