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兆伟:官员抑郁死 猝死与恐惧症……

人气 7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11月18日讯】一个时期以来,官员自杀(也叫“自尽”)的比较多。自杀手段也多样:有上吊的,有割腕的,有吃药的,还有跳楼的等等。面对官员自杀现象和原因,民间猜测和说法很多,说啥的都有。然而,官方说法往往都很精炼、含蓄,以至于变成一种“公文式”词语。

刚开始出现官员自杀现象,有关部门大都用“抑郁”来解释,后来“抑郁死”成了一个时期官员自杀的“普遍”现象。我就弄不懂,官员咋那么多“抑郁”的?难道“抑郁”也传染?咋说“抑郁”了,都“抑郁死”?难道这“抑郁”的背后就没有其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归结到中国语言实在“厉害”:太丰富、太深奥、太耐人寻味了……

中国语言极其丰富,因此老外认为汉语最难学。别的不说,仅就数量词,就足以让老外学个晕头涨脑:为什么牛按“头”、马按“匹”、鸡按“只”、小鱼按“尾”、大鱼按“条”?为什么筷子可以按“副”或“双”、大锅按“口”或“刃”、纪念章按“枚”?

不说这些,中国的诗词歌赋文学体裁,或工整、对仗,或整齐排列,不让老外唉声叹气才怪呢?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寒暄有寒暄用语,外交有外交辞令。要想掌握和熟悉中国语言,没个十年八年专攻,就别谈精通。

不用说老外,就是我这个有“四年”专攻“汉语言文学”经历老新闻,也不敢说把“汉语言”学得过得去了。比如一词多义,词义新解也让你应接不暇、难解难分。稍不上心,就有落伍的危险。

近一时期,官员自杀又来个“小高潮”。在这次的“小高潮”中,死因除了“抑郁”,又有新词儿出现,叫“猝死”。

猝死,是指患者在出现病症后一小时内死亡,一般都会被界定为猝死;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10月29日,辽宁省高法女副院长徐安生公出期间“猝死”。11月16日,甘肃省临洮县副县长杨东平“猝死”。有意思的是,在三个月前的8月15日,该县45岁的县长柴生芳也是“猝死”。

按中国对亡者敬畏的传统习惯,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不该对死者指指点点。但是,为了弄清楚一些官员的“一了百了”和挽救有“抑郁死”与“猝死”的倾向,有必要为“抑郁死”与“猝死”做个“号脉”和“诊断”。

官员“抑郁死”、“猝死”现象,是不是与中央强势反腐,对腐败“零容忍”而产生了“忧虑症”和“恐惧症”有关?

如果与其有关,有关方面在打击腐败的同时,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控制一些官员的“忧虑症”和“恐惧症”,以免出现人死线索断、对彻底反腐不利的局面……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米亚

相关新闻
袁斌:抑郁高发的中国人
【周晓辉】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又是抑郁自杀?
许茹:辽宁高院副院长自杀的背后
前云南政协副主席举报6要案 涉省委书记贱卖矿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