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大宗商品融资 山东名企陷资金链危机

人气 14

【大纪元2014年08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古春秋报导)陆媒今天报导,山东知名企业昌华集团涉大宗商品融资,资金链濒临断绝。大宗商品融资是中国影子银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青岛港金属骗贷案曝光并不断发酵,最近备受媒体关注。

山东知名企业涉大宗商品融资

陆媒《华尔街见闻》8月25日报导,山东省知名企业山东昌华集团涉大宗商品融资,资金链濒临断裂。

大陆一些企业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融资的做法非常普遍,黄金、铜和铁矿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也经常被用来融资。

今年6月6日,多家媒体报导了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利用存放在青岛港的同一批金属库存进行三次抵押,获得逾27亿元人民币贷款的消息,青岛港金属骗贷案得以曝光并不断发酵。如今山东昌华集团资金链危机,也是大宗商品融资问题不断暴露的一个案例。

高盛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为1600亿美元。大宗商品融资是中国影子银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非常引人注目。

山东昌华资金链濒临断裂

陆媒《中国青年网》8月24日报导,8月20日,一名衍生品分析师在其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山东昌华集团涉银行坏账50亿元,连带担保500亿元,其资金链濒临断裂。

昌华集团是山东知名企业,总部在日照。公开资料显示,昌华集团为中国较大的大豆以及棕榈油进口商,旗下拥有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海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全年进口大豆181万吨,位列进口企业第六。

山东多家企业涉大豆融资违约

昌华集团一位大豆以及棕榈油分销商表示,昌华集团今年4月已经遭遇信用风险。

外媒《路透社》报导,今年年初至4月份,中国贸易进口商至少拖欠了50万吨美国和巴西大豆货款,金额约为3亿美元。在这些违约进口商名单中,就有昌华集团。另外几家包括山东晨曦集团、汇福粮油集团、山东光大日月集团和得利斯等企业,创下中国大豆进口合同违约规模10年来最高。

违约主要原因是这些粮食进口商开具不出信用证,无法按照合同支付货款。

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表示,近几年大豆跟铜一样,已成为融资的载体。目前中国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中有超过一半的数量属于融资性进口。

信用证是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常用的付款工具,如果银行不对进口商开具信用证,付款交易将无法完成。招商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信用证具有杠杆作用,一旦套出来的资金投资失利,不仅融资方面临破产,银行也要承受坏账风险。

大宗商品融资获利空间被压缩

融资的操作过程大致为:进口商在签订大豆等商品的进口合同后,向银行申请信用证,缴纳20%到30%的保证金,可以获得90 天至180 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货款的远期信用证。融来的钱可以用三到五个月,可以放到小额贷款等更有利可图的地方,而农产品正常贸易的利润却非常微薄。

前几年人民币持续上涨,大宗商品融资带来的收益相当丰厚。然而,今年中国皇历新年后,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走弱,仅第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2.6%,几乎回吐了2013 年全年涨幅。此外,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也还不到3%,融资贸易的获利空间被大大压缩。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外媒称青岛港涉骗贷10亿美元
中国重复质押金属仓单骗贷 花旗渣打调查
中共央行被迫救市 青岛丑闻震撼市场
高盛:铜融资或刺破中国经济泡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