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南随笔】诠释的力量:台湾传统周后记

人气 12
标签:

亚特兰大台湾同乡会举办台美人台湾传统周晚会,吸引全场四百多位观众,这个属于台湾裔美国人的节庆系于1999年由美国国会特别指定,至今已迈入第十六年;活动当晚由乔州州长迪尔派员宣读一年一度的传统周正式开始,并将法定宣言书交予同乡会。

我们熟悉,美国宪法为保障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赋予了人民言论之自由;就以此而言,台美人在何时何地的言论及活动,诚已受到完全的保障。然而,今天台美人所接到的宣言并非只重申言论自由的精神。这张纸所赋予者,更包含了族群尊重的意义。换言之,台湾人移民来美国之后,在此呵护下,自己就可以建立族群的认同,进而有价值地立身于这个多元化的美国社会。

国家对人民的这个动作可称为“empower”,就是在台湾谈到“社区营造”时常用的“培力”这个词;直白地说,就是赋予诠释的权力。为什么是“诠释”呢?因为,唯有藉由自己的诠释,才能让自己选择自己要的价值去认同,才能彼此互相沟通此价值,又才能将此价值传承给后人。当晚的活动绝对不只是单纯的赏心悦目,它所体现的更是台湾人诠释其族群认同的力量,更是诠释重要价值观的力量。

晚会由台美学校的鼓声揭幕,诠释台湾农业社会敬天祈雨的传统。我们拉一条时空线回到过去,不是盲目地复制历史的音轨,其用意在于学习前人的生活智慧,乃是创新未来奠基所需的文化资产。鼓声之后,由长老教会蔡佳君牧师所做的祝福祷告,正回应出这种敬天及尊重生态的概念。祷告中,特别带领与会者为最近尼泊尔大地震的伤亡者默哀, 让人犹记台湾过去九二一地震的重创后所习得的功课。

“呒通嫌台湾”的诠释尤其感人肺腑,直将全场气氛冲到最高潮。前两句重复“咱若爱祖先,请你呒通嫌台湾”,搭配摇篮曲式节奏;陈老师仿佛用音符绘出母亲抱着孩子入睡的画面。到了第三句“土地虽然有较隘”节奏突然转快为跳音,又仿佛母亲的手指点醒着孩子,举出不可嫌弃台湾的理由。合唱团精准的歌声到位地述说台湾的命运。为何劝人“呒通嫌台湾”,必须在夜声时偷偷地讲呢?因为那正值恐怖的时代,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叫人只能暗地里爱台湾。事实上,台湾“也有田园也有山,果子的甜、五谷的香”可以让后代吃不完。你们怎么可以嫌弃台湾!?这种台湾人含蓄的表达方式,也只能在1988年“后威权时代”之后渐渐劝醒许多台湾人。在场的观众大力鼓掌,高喊“安可”,合唱团便续唱萧泰然大师的“点心担”,再次向他致敬。一句“若是Seven Up、Coca-Cola,气味天差地”立即博得嘉宾笑声;曲中提到的各种台湾美食也令人向往,宛如神游了宝岛一圈。

最后登场的则是重头戏: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舞团所带来的“原漾台湾”,演出“序曲”、“族群礼赞・原漾台湾”、“山海欢唱”、“离散”、“我们在日昇之地传唱”、“舞跃阿里山”、“MAKAPAHAY”、“终曲”等八个节目,全长一百多分钟,充分介绍台湾原住民各族群所拥有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及社会结构。其中,“离散”以泛纹面族群创生神话,做出相当犀利的诠释,谱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必引领人们进入艰辛的灾难。舞者在台上挣扎求生的表情,叫人战栗并回想起将近六年前的八八风灾,全场嘉宾为之动容。会后,几位学生舞者分享自己经历那次风灾的经验,如今真的回不去原来的住所,只能从精神上探索祖先的路,回归纯真的生活态度。从这当中,我们所学习到的功课就是应负起对他者及生态环境的尊重。节目尾声,全场起立加入MAKAPAHAY与君同乐的行列,在挥舞中结连友谊,以及对故乡的爱。

责任编辑:泽霖

相关新闻
美国南卡大学吴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势举办“台湾关系法(TRA) 45周年”研讨会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阿拉巴马建会失败
乔州三城进入“日舞影展”主办城最后15名
大法官阿利托遭田纳西国会议员谴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