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甫祥:“桥塌塌”再现该怨重量还是品质?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6月25日讯】6月19日凌晨3时许,位于粤赣高速广东河源城南出口的匝道桥突然垮塌,鱼贯行驶在匝道引桥上的4辆大货车瞬间栽落十几米高桥底,造成1死4伤的悲剧。据了解,城南匝道引桥,是粤赣高速上一个按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标准建造的出口,目前通车时间不到10年。(6月20日《京华时报》)

近些年来,桥梁垮塌事件频现,竟让一个网路热词“桥塌塌”为人们所熟记。这些垮塌的桥梁中,绝大部分系新建不久,如2007年至2012年五年间,全国公开可查的15起垮塌事件中,仅有3座使用时间超过15年;2012年8月整体坍塌的哈尔滨市阳明滩大桥,通车不到1年;2014年不到5个月时间内,郑州西三环立交桥竟塌了11次;这次垮塌的粤赣高速匝道桥,使用时间亦不足10年。

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是,这些号称“百年大计”的桥梁,似乎都是被几辆超载的大货车“压垮”的。至于桥梁自身是否有品质问题,却很少被提及:譬如,2012年至2012年间垮塌的15起事件,竟未有一起明确事故发生与桥梁本身品质有关。甚至本次垮塌的粤赣高速匝道桥,亦被其主管部门某技术负责人初步认定为“几辆大货车同时严重超载,超过了设计上限所引起”。

诚然,从表像上看,这座匝道桥确实是被几辆大货车压垮的。不过,先要明白一个常识:粤赣高速历来为繁忙的货运通道,尤其是广东路段的出口匝道引桥上,大货车紧密排列是常态,且呈慢行状态。此桥号称历次检测均为一类桥,又是按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标准建造,何以成为“弱不禁风”的“桥塌塌”?如果确定大货车在此桥不能紧密排列通行,为何敢把桥建在此大货车必经通道而又不采取必要的安检措施呢?

并非公众偏要给这座匝道桥过不去,而是其中的“露馅”太多:譬如,匝道桥的两个桥墩均建在沼泽地基上,是否牢靠?有否采取特殊加固措施?长达一百多米的桥段只设计两个桥墩,是否合理?在撕裂的桥体横断面介面处,混凝土呈蜂窝状如何解释?是采用的新型材料蜂窝状混凝土,还是属于混凝土调制施工时的失误所致?如是前者,这种保温隔热性能好、常用于建筑物墙体及屋面材料的新型材料,能用作承载力要求极高的桥面材料么?如为后者,如此粗糙的介面横断面是如何形成的?谁来为之承担责任?又如,如果认为桥段长时间受到超载货车的碾轧,也会造成桥梁坍塌,那么,是否设立相关执法检查点?为何不按要求责令超载大货车卸载?另外,此桥在坍塌前有无异象?路政部门每2年一次的检测又有否疏漏之处?如此多的诘问,又该谁来应答?

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一面是一些设计寿命为一百年的“现代化”的“桥脆脆”不断被几辆大货车碾成“桥塌塌”,另一面则是灿若星光的“桥坚强”们,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具有1400年历史的赵州桥,即使距震中仅40公里的7.6级邢台大地震也无法摧毁它;就连五六十年代在国力和技术能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及钱塘江大桥,设计寿命仅为50年,却至今仍在超期服役,与那些自诩“高技术含量”的“桥脆脆”们相比,高下立马可分。

超载车压垮“桥塌塌”,究竟是“重量”之过?还是“品质”之因?似乎至今尚无明确定论。正是在这种旷日持久的争议声中,“桥塌塌”们频频现身。据悉,有关部门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此事故情况和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至于这座匝道桥的垮塌,究竟该怨“重量”还是“品质”,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又见“桥塌塌”昆明新机场桥梁跨塌 7死34伤
水乐园出现惊人一幕 外国人竟然练出了“轻功水上漂”
南京在建桥梁垮塌7死3伤 事发时地动山摇
浙江跨江大桥断塌2死9重伤 赶工超负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