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港人捍卫香港核心价值

香港大学副校长任命再次被押后审议,理由是“等埋首席副校长”,引起校友和各界批评是政治干预。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昨日在港大演讲时强调,港大是学术自由的堡垒,而学术自由正是香港社会自由、公正和稳定的中流砥柱。评论指,中共和特首梁振英试图透过打压港大破坏香港核心价值,如今受到全城正义声音围剿。

【大纪元2015年07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潘在殊报道)百年院校香港大学,一直奉行学术自由、院校自主,但九七主权移交以来,这个核心价值一直备受挑战;今年以来更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特首梁振英高调在《施政报告》批评港大学生会的刊物《学苑》。围绕港大法律学院前院长陈文敏获荐升任副校长,更接连发生亲共报章抹黑攻击、梁振英和“梁粉”被指出手干预,令任命陈文敏为副校长一事一直悬而未决。直至6月30日晚,港大校务委员会通过暂时不讨论副校长人选,等待新的首席副校长履新后再考虑。

事件引发港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不安和强烈质疑。在港大任教25年的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陈祖为,日前借“香港家书”致信港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表示近日校委会“政治凌驾学术的做法”,会对港大在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令他忧心港大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陈祖为呼吁捍卫港大的核心价值:学术自由、学术治校、多元管治、不畏权势。

港大医学院院长、前特首办主任梁卓伟日前亦公开指,校内有意见认为“等埋‘首副’(首席副校长)”的理由不具说服力,他本人亦认为做法在香港及海外的院校均属罕见,令人忧心。

日前,400多名港大校友组成的港大校友关注组,启动“守护香港大学”联署行动,捍卫港大管治不受政治干预。今天,港大学生会将发起“维护院校自主”的黑衣游行,由港大游行至礼宾府。

香港核心价值中流砥柱

前政务司司长、香港2020召集人陈方安生昨日获邀在港大作英文演讲。她表示,港大是学术自由的堡垒,她作为旧生,对母校深感自豪。但目前香港的学术自由状况令人尤为忧虑:亲共媒体仿如急风暴雨、毫无根据地针对一些知名和广受尊重的学者,攻击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同时,也有强烈迹象显示大学职员与管理层的任命上,出现了政治偏见和不适当的干预。

不过,她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术人员、学生及旧生都在公开表达对事件的深切关注以及担忧。

她强调,学术自由及院校自主,是香港社会自由、公正和稳定的中流砥柱。港人不能视“一国两制”为理所当然,“我们必须恒常保持警觉。我们所珍惜的自由或生活方式,一旦有被侵蚀的迹象,要马上作出回应。”

她说,中共2012年试图推行“爱国教育”,被指试图灌输1949年共产党革命之后的意识及他们对历史的选择性解读,最终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大规模示威下挫败。

东西文化交汇 港人珍惜成就

陈方安生表示,香港一直是个向外发展的社会。1949年中共接管中国之后,大量中国人逃到香港。同时,许多港人移民到欧美国家或送子女到外国留学,也有很多外国人在香港工作或居住。今时今日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有赖揉合了中国与海外的营商智慧与专业知识,是独一无二的。

她认为,港人很珍惜自己的成就,就算遇到失望,也能重新振作,“而且我们永远也不会害怕为我们所珍惜的自由及核心价值挺身而出。”

百年港大 自由民主象征

香港大学是香港第一所大学,培育医学、法律、商业、人文等领域人才,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1973年港大毕业的资深传媒人程翔表示,港大曾培养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为首届毕业生,也造就港英时代出一批实业家,如著名的何东家族,以及培养出一批政府官员和社会精英。

他指,中共接管香港前对港大寄予厚望,当时港大首任华人校长黄丽松是少数被中共接见、最早得知九七后中共接管香港一事的人之一。自此黄丽松开始刻意栽培一批亲北京的校友组织“大学毕业同学会”,程翔是创始人之一。其后因六四镇压事件开始与北京疏离。

程翔表示港英时代由总督担任港大校监的传统,到了九七以后就开始变质,由一个象征性的职位开始对港大校务指指点点。如当年董建华干预港大民调事件,到梁振英时代的陈文敏副校长委任风波,更是赤裸裸的用公权力左右大学的事务。

他说:“大学的学术自由象征一个社会有否思想、言论自由。如果大学的学术自由受践踏,社会的言论表达自由也将受到干预。”他说,港大是捍卫香港核心价值的龙头,因为是香港八大院校之首,在历史上所培养的人材对社会的影响最大,是最有实力的学校,“如果港大被斗垮其他大学就很难坚持。”程翔又强调,港大一直是站在捍卫香港核心价值的最前线,这不是口号,而是有实质具体的行动。

推民生即爆铅水 梁振英越做越错

梁振英上任以来,除了配合中共江泽民集团“香港越乱越好办”的方针,利用洗脑国民教育、配合人大封杀真普选等激化社会矛盾、冲击一国两制外,亦把无形之手伸向香港大学的学术自主,闹出“等埋首席副校长”一幕,受到全城正义声音的围剿。

如今,中共人大8.31框架的政改方案在建制派摆乌龙下被大比数否决,梁振英被迫宣布将施政转向经济民生,与民建联配合力推“全城清洁运动”,但马上发生启晴邨食水含铅超标事件。梁班底在事件中进退失据,跟建制派在政改中的表现相似。冥冥中似乎天意彰显,梁振英一直当黑。

今次“铅水门”,外界聚焦政府工程的质检问题。立法会议员胡志伟指事件凸显房屋署监察上的漏洞,当局只重视证明文件而忽略抽验的机制,让承建商、供应商有机可趁,“目前没有抽检去制止一些供应商是否会上下其手将一些不合规格的物料混入其中。”他又说,由于从总承建商到下面的承包商、供应商,有太多的细节会出问题,他不排除在调查今次的事件中会揭露出更多的问题。◇

责任编辑: 王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