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1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汉、方晓综合报导)大陆中学教科书传把文革章节、“毛泽东错误”的表述删除之际,社交媒体曝光,疑似是大陆博物馆的解说,把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内民众“大逃港”的历史,篡改为“赴港就业风潮”。
此前中共喉舌曾披露,当年的“大逃港”风潮震动中共中央。
1月15日,港媒经济日报报导,推特账号“LifeTime视界”15日贴出照片,显示一块展板阐述广东“大逃港”历史,但文字解说中,没有用“逃港”字眼、也没有说明饥荒引发内地民众外逃的状况,只称当年香港工业发展迅速,大陆青年“秘密赴港”就业,因此出现四次“赴港就业风潮”。
展板疑似来自广东地区的博物馆或展览,但未知具体地点。 “LifeTime视界”点评说,文化大革命的定性改成“艰难的探索”,广东也把上个世纪“大逃港”的定性改成“赴港就业风潮”。
“大逃港”是指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大陆所谓的“改革开放”前,大量民众由于政治运动及饥荒等问题,尝试偷渡至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其中“大跃进”后出现的饥荒,令逃港潮在60年代初进入高峰期。
前香港《开放》杂志副主编蔡永梅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从1949年中共建政后,至1997年,从大陆逃到香港的民众一直没断过,中间有几波高潮。第一波高潮是1949年中共刚建政时期,大批的大陆民众逃到香港,导致香港人口暴涨,当时香港建了大量的公屋。
蔡永梅表示,第二波高潮是60年代中国国内大饥荒期间,又有大批的饥民逃到香港。第三波高潮是60年代的大陆“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量的民众逃亡到香港。再一波高潮就是中共所谓的改革开放后,政府管的不那么严了,很多人就向往海外的世界,又有大量的民众跑到香港。最后一波就是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主要是一些政治异议人士跑到香港。
蔡永梅指,中共官方在掩盖历史真相,当时逃往香港的民众被中共政府抓到就会坐牢,什么叫“赴港就业”?中共试图对它历史上所有犯下的罪恶进行掩盖。
逃港潮过去在大陆不算禁忌,大陆前记者及作家陈秉安曾透过走访,还原历史,编著成《大逃港》一书。
在这些人中,陈秉安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叫叶小明的企业家的故事。
叶小明是1962年逃到香港的,当时他还只有11岁。5月的一个深夜,母亲背着他,随着逃港的人群,扒开铁丝网,由沙头角向香港新界方向逃去。
但当晚深圳突降暴雨,数千名逃港者身处的山间,正是山洪下泄的必经之路,在狂流急浪之中,仅有200余人侥幸脱险,其余尽为洪水吞噬。
叶的母亲便是遇难者中的一个。在被洪水包围的时候,这对母子发现了一棵大树,母亲先把儿子推到了树上,然后再往树上爬。由于树上的人太多,有人担心树干断掉,便在这个女人的肩上蹬了一脚,她摔进了洪流中。
两天之后,水退了。侥幸逃生的儿子又回到这里,寻找自己的母亲。在离那棵大树一里多远的地方,他找到了母亲的遗体。她被卡在两棵小树之间,手指紧紧地抠住一截树干,树干上都被抠出了一个小洞。
儿子含泪掩埋了母亲,然后朝香港走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叶争气,“发誓在香港干出一番事业来,一定要对得起死去的母亲”。他从底层做起,奋斗了数十年,如今已经是大型物业公司的老总,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
《偷渡香港》作者陈通教授于1979年冒死逃到香港。据他调查统计,70%的逃亡者是失败的,20%的逃亡者死在路途中,只有10%的逃亡者有机会成功到达香港。
他说,最保守地估计,当一个人成功逃亡到香港时,至少有一个人死在逃亡途中,还有许多人逃亡失败被抓捕毒打、批斗关押、劳教劳改、被枪毙、被饿死、被迫害致死或自杀。有二百多万人成功偷渡香港,三百多万人死在偷渡路上,两千多万人参加偷渡香港这一行列。
中共人民网在2010年曾报导,1949年之后近30年时间里,除了官方有限度的交往,以偷渡为主的民间形式始终活跃,最终汇聚为一股股逃亡香港的奔涌潮流。
以深圳为例,在公开的文件里,“深圳历史上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偷渡”,分别为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
据广东省委边防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1954年到1980年,官方明文记载的“逃港”事件就有56.5万多人次。“大逃港”风潮震动中共中央。
中共建政至今近70年来扭曲历史,宣传虚假和荒谬,使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品德和社会价值底线彻底崩溃。此前,网传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删去“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引起社会反响。#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