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弦音 巴赫大提琴组曲 (3) 神妙的花束

文/伊遐

《瓶花》(Vase of flowers),板上油画,41 × 33厘米,巴洛克早期佛兰芒画家老扬·布鲁盖尔(Jan Brueghel the Elder,约1568 — 1625)作,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97
【字号】    
   标签: tags: , ,

接前文» 方外弦音 巴赫大提琴组曲 (2) 青云一梦

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同一组的舞曲调性相同,但是节奏性格、速度快慢不同,就像一把花束,花材各异:有玫瑰、百合、雏菊、洋兰,但颜色都一样(如都是G大调,或都是d小调),而又可以有深浅、浓淡的搭配,秩序中带有活泼的情趣。

严谨丰富的组曲结构

大提琴在18世纪时主要是担任陪衬低音的角色,担纲独奏演出的情况实在不多。加上那时大提琴的音色黯淡、朴素,共鸣度不佳,因此巴赫为大提琴谱写了六套组曲,是实验,也是自我挑战。他选择了轻快多样化的古典组曲为表现形式。

在当时组曲有其约定俗成的“配套”组合,也就是“阿勒曼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基格舞曲”的标准套餐。

这些最初都是欧、美的民俗舞或社交舞,逐步发展成为法国的宫廷舞,流传于欧洲,在当时是真正可以起舞的(试想法国宫廷里路易十四与群臣、名媛的高雅舞步),而后演变成纯为聆赏的曲式。

舞曲组成可人的花束

开场的序曲(Prélude:原本为即兴曲,因为那时候提琴用的是肠线,会受温度、湿度影响,表现不稳定,需要暖身一下,一方面宣告整个组曲的音调,也带出整个组曲的感觉;通常演奏者也会“炫技”一下,带动听众情绪。

第二段阿勒曼德舞曲(Allemande:是一种古老的德国舞曲,后来变成法国宫廷舞(阿勒曼德就是法文中“日耳曼”的意思),速度中庸,多为四四拍子,庄重繁复。

日耳曼舞图解。出自西蒙.吉安姆(Simon Guillaume)《日耳曼舞与德意志的舞步与姿态》(Dance Almanac or German Positions and Attitudes),1769年巴黎出版。(公有领域)

第三段库朗特舞曲(Courante:库朗特的法文或意大利文字根都有“跑步”的意思,轻巧、快速,更具有流动力,同样为两段式。

第四段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17世纪西班牙一种三二拍或是三四拍子的舞曲,给人的感觉是缓慢、庄重。

周整的结构在萨拉邦德舞曲之后有“优待”,可以自选一个曲式穿插进来,叫“华丽曲”。对此巴赫也有周详的安排:其中第一、二号采用优雅的小步舞曲(Menuet),第三、四号采用布雷舞曲(Bourèe),布雷的原意就是“振翅”,有快速、振动的感觉;第五、六号采则用嘉禾舞曲(Gavotte),是当时相当流行的宫廷舞曲,都是两段式。

小步舞图解。出自皮埃尔.拉莫(Pierre Rameau)《舞蹈大全》(Le Maître à Danser),1725年巴黎出版。(Huster/Wikimedia Commons)

第六段接吉格舞曲(Gigue:是流传于英国水手间的古老舞曲,吉格有雀跃、蹦跳的意思。绝大多数为三拍子系统,具有活泼快速的特质,适合营造光明、开朗的终结。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构表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 第六号
  G大调  d小调   C大调  降E大调   c小调  D大调
  BWV 1007  BWV 1008  BWV 1009  BWV 1010  BWV 1011 BWV 1012
 前奏曲 (Prélude)  前奏曲 (Prélude)  前奏曲 (Prélude)  前奏曲 (Prélude)  前奏曲 (Prélude)  前奏曲 (Prélude)
 阿勒曼德(Allemande)  阿勒曼德(Allemande)  阿勒曼德(Allemande)  阿勒曼德(Allemande) 阿勒曼德(Allemande)  阿勒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库朗特(Courante)   库朗特(Courante)   库朗特(Courante)   库朗特(Courant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邦德(Sarabande)  萨拉邦德(Sarabande)  萨拉邦德(Sarabande)  萨拉邦德(Sarabande)  萨拉邦德(Sarabande)  萨拉邦德(Sarabande)

 华丽曲(Galanterie): 小步舞曲(Menuet)

 华丽曲(Galanterie): 小步舞曲(Menuet)

 华丽曲(Galanterie): 布雷舞曲 (Bourèe)

 华丽曲(Galanterie): 布雷舞曲 (Bourèe)

 华丽曲(Galanterie): 嘉禾舞曲(Gavotte)

华丽曲(Galanterie):嘉禾舞曲(Gavotte)
 吉格      (Gigue)  吉格      (Gigue)  吉格      (Gigue)  吉格      (Gigue)  吉格      (Gigue)  吉格      (Gigue)

注:调性和编号之下依次为1至6乐章。

第五号有转调的要求,最高音的A弦必须调低到G,这样会营造出特别浑厚的回音效果。很多人都认为第五号组曲是最神秘的。

有许多人认为要听懂巴赫作品很难,其实按图索骥,就能掌握自如。六阙组曲依照次序轮番回旋而出,如淙淙水流,快慢有序,让人能够很有安全感地欣赏其中的反复变化:有时深沉,有时欢快,有低语独白,也有对话,如海水一般源源不绝。

每个舞曲之间有很顺畅、细微的衔接,更是交响乐不同乐章的先声,整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确是开先河之创举。

细细听来,巴赫大提琴组曲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庄重”。在“六彩”缤纷、千变万化中,整体音乐永远有一份端庄、高雅。

在柯滕的岁月,虽然短暂,却有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他可以放手创作。这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让他进入俗世的花园,完成另一层面的淬炼;也让他的音乐走出德国小镇教堂的局限,运用最主流的素材,创出超越时尚的纯正雅乐。

《巴赫肖像》(The Face of Bach),据推测是巴赫中年担任柯滕乐长时期的肖像。德国画家约翰·艾博哈尔德·伊勒(Johann Eberhard Ihle,1727—1814)作。(公有领域)

谜样的身世

巴赫也为小提琴写了六阙无伴奏组曲与奏鸣曲,而且明确地签了名。然而,大提琴组曲的原始手稿则已经石沉大海。

目前所知的版本都是根据巴赫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Anna Magdalena Bach)和其他同时代人留下的手抄版为基础编定而成,就连净版(urtext)也是如此,所以大提琴组曲在音乐史上一直是争议不断的话题。

巴赫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莱娜手抄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封面。(公有领域)

比如,在巴赫那个时期,这些舞曲的速度、表情是大家心领神会的,根本不用标明。因此安娜的手抄谱上并未记下速度记号。到了几百年后的现代,可就产生了诠释上的困难。

还好德国知名的大提琴教育家贝克(Hugo Becker,1864—1941)虽然生于浪漫时期,却忠于古典主义的精神。他曾经重新编订巴赫这套组曲,对音符、指法、甚至表情速度都重新加以规范,是很珍贵的一份文献。

还有,具体的创作年代也无法落实。巴赫谱写于1720年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扉页上标有“第一本”(Libro Primo)的字样,所以,逻辑上大提琴组曲应该是接下来的“第二本”。

另外,先前提到柯滕王子也会拉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喜欢到乐团来客串。据说在王子加入演奏时,首席古大提琴手亚伯(Christian Friedrich Abel,1682—1761)便把首席的位置让给王子,自己退到第二位置。

这都是目前把该组曲的创作年代定在柯滕时期的原因。但是后面三首在技巧上更为繁复,也有可能是更晚的时候写的。

《音乐家的聚会》(Réunion de musiciens),私人收藏, 法国画家安德烈·布伊斯(André Bouys,1656—1740)作。(公有领域)

无论如何,这套组曲在巴赫的创作中一直处于隐形的状态。而且,巴赫身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作品完全被遗忘了,除了曾经以大提琴练习曲的身份出现外,根本无缘在音乐厅里演奏。在19世纪,甚至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径自加上了钢琴伴奏。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页,第一号, G大调,序曲。巴赫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莱娜手抄版。(公有领域)

还有一点悬疑之处,第六号组曲上标示是写给“五弦乐器”演奏。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要扩大音域,而且在和声上可以有更多变化。

今天所知的大提琴是四根弦,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个五弦提琴是指型体较小、可以搭在肩上,还是较大、需要夹在腿间弹奏的类型。

在18世纪,乐器还在发展和转型中,五弦乐器可以是小大提琴(violoncello piccolo)、五根弦的中提琴(viola pomposa),也可以是挂在肩上的小大提琴  (viola da spalla,spalla是意大利文“肩膀”的意思)。

巴洛克早期小提琴与五弦、背在肩上的大提琴(Violoncello da spalla)。(Frinck51/Wikimedia Commons

以上种种疑问,都因为没有确切的文献而引致众说纷纭。

有人怀疑当代是否有人真的演奏过,甚至还有人说可能这是玛格达莲娜自己写的……所有这些,都使大提琴组曲上笼罩的烟雾更加迷离。许多研究学者都说研究之后,困惑更多。

还好,面对美丽的玫瑰,不知道她的拉丁文学名,不懂花瓣的化学成分,我们还是可以欣赏她的美、她的芳香。(待续)@*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岳芸采访报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创作力不佳,或晚上睡不着吗?让有“音乐之父”之称的巴哈(或译“巴赫”)以他悠扬婉转、寂静优美、庄重平稳的音乐特质,可以平静聆听者的心情,拉回涣散的注意力,沉淀思绪,放松身心,有助于一夜好眠,德国海德堡大学音乐教育硕士李明蒨表示。
  • 周五(23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放了“穿越时代的音乐艺术”乐器展,展出了从公元两千多年前至今的各国乐器,展品从来自佛罗伦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钢琴,到明代的丝弦琵琶;从西班牙古典吉他家塞戈维亚的吉他,到日本江户时代武士乌丸光广获赠的古琴,大都会的展览像民众传达了各国乐器背后丰富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 不少音乐家的亲身经历证明,大象的艺术品位很棒。它们不仅喜欢听古典钢琴曲、听小提琴协奏曲,当身边奏响深沉优美的巴赫大提琴曲,它们在驻足聆听之余,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人畜之间会轮回转生,人可能造孽转为猪身,猪受苦还业后也可能转生为人。世上有人身带着猪蹄的人,示现了人畜互转生的过程。
  • 四二五 众目瞩 正邪分 丰碑矗
  • 下世苦沦千载尘 观念迷封百年身 妄欲浮华一夕褪 天思穹慧醒真神
  • 天香国色,叹千园万圃,人头攒动。 虹彩朝霞差可拟,原在玉京栽种。 焦骨铮铮,真金烨烨,任尔千般弄。 柔情高节,再生光艳比凤。
  • 灾难频出,预言中的2024要兑现了?中国国运的关键节点在这几年,新天子是这样的......
  • “四•二五”多么值得纪念的时光, 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和平上访。 上万人的觉醒,上万人的理性, 开创了历史的先河,驶向新宇的度船从此启航。
评论